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城市「無形之戰」白熱化:京深滬杭憑什麼領跑?| 智庫

2025-08-16 23:56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195154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城市之間的競速早已超出有形資源的爭奪範疇,企業實力、尤其是上市公司競爭力的比拼日趨白熱化。

而在這場關於無形資產的較量中,品牌價值作為上市公司核心無形資產的集中體現,正成為重塑中國城市格局的「隱形槓桿」——據經合組織此前統計,3%的知名品牌佔據了全球40%的份額,品牌已然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徵。

從2017年第一個「中國品牌日」起,每日經濟新聞就聯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連續9年發佈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為市場投資提供價值參考。

根據最新發布的《2025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藍皮書》(簡稱「藍皮書」),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統計了中國各城市上榜上市公司的合計品牌價值,形成「2025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城市榜TOP100」(簡稱「城市榜TOP100」,文末附完整榜單)。​

需要説明的是,本年度藍皮書覆蓋了2024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全部A股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所有中資公司以及在國外交易所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最后選取品牌價值居前的3000家上市公司納入統計排名。榜單中城市按直轄市、地級市、縣級市等分列。

在「城市榜TOP100」中,北京、深圳、上海三城以17.9萬億元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構築「頭部鐵三角」,杭州憑藉數字經濟企業集羣優勢位居第四。「第一梯隊」四城合計佔據藍皮書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總量的62.8%。

與此同時,寧德憑藉新能源產業龍頭的品牌價值躍升,上演「單企託舉一城」的逆襲;南京、武漢等傳統重鎮則因缺乏新鋭上市公司支撐,遭遇「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困境。

當品牌價值超越廠房設備成為企業核心資產,城市之間的「無形之戰」愈發激烈。面向未來,誰能以品牌價值牽引出更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誰就能在新一輪發展競速中搶佔先機、佔領高地。

根據「城市榜TOP100」,北京、深圳、上海名列前三,優勢明顯,上榜企業的品牌價值之和達到179245.80億元,超過其余TO100上榜城市的總和(141623.67億元)。

品牌價值城市榜TOP10(單位:億元)

品牌價值城市榜TOP10(單位:億元)

在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執行主任眭謙看來,北京、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依託各自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優勢,更易集聚高附加值產業,如金融、互聯網、電子科技和高端製造,這些產業天然具備較強的品牌溢價能力。

同時,作為國際交往中心,三城在獲取國際信息、資源支持以及擁有發達的傳播網絡和企業傳播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品牌價值向頭部城市集聚的趨勢仍在強化。2025年,北京、深圳、上海的品牌價值總和與其余TOP100城市總和之比為1.27,高於2022年的1.06。

另一方面,京深滬的上榜企業數量之和有所下降,與其余城市上榜企業數量之比出現下滑。這表明,頭部城市的上市公司平均品牌價值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相對提升。

杭州則排到了第四位,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也接近3萬億元,其中,電商龍頭阿里巴巴-W(HK 09988)「貢獻」的品牌價值達到18335.42億元,佔比超過一半。

相比之下,作為傳統一線城市的廣州,上榜企業的合計品牌價值僅排名第八,且近年來增速較慢——從2022年的5751.10億元,增長到2025年的6059.34億元,增幅僅5.36%。

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認為,廣州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整體增長乏力,與地方產業近年進入調整期密切相關。當地品牌價值領先的上市公司集中在房地產、零售、汽車等領域,其中,排名第一的保利發展(SH 600048)和第三的廣汽集團(SH 601238),2025年品牌價值甚至出現下滑。

廣州GDP增速已連續4年低於全國水平 來源:中經數據

廣州GDP增速已連續4年低於全國水平 來源:中經數據

如同美的強化了佛山「中國家電之都」的標籤,茅臺定義了仁懷「酒都」的身份,「城市榜TOP100」也涌現出一些高增長城市,印證了明星企業對城市品牌塑造的強勁拉動作用。

其中,福建寧德表現搶眼,上榜企業品牌價值從2022年的287.06億元躍升至2025年的1876.91億元,4年增長超過5倍。這主要得益於其明星企業——寧德時代(SZ 300750)的強勢增長。值得一提的是,寧德也僅有寧德時代這一家企業上榜。

事實上,自2023年寧德時代進入「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TOP100」后,寧德的知名度也隨之提升。根據百度指數,「寧德」的諮詢指數自2022年起持續增長,這與寧德時代的發展密切相關。

更深層次看,寧德時代的快速發展源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擴張,特別是其作為核心動力電池供應商的市場地位。依託產業優勢與日益提升的知名度,寧德近年來成功承辦了多場新能源行業盛會,如「世界儲能大會」「寧德國際新能源電池技術與智造裝備產業大會」等。

眭謙認為,寧德憑藉寧德時代這一知名企業,成功塑造了「世界鋰電之都」的全球性城市標籤,形成了企業品牌與城市品牌共生共榮的典型案例。然而,這種由單一明星企業顯著提升城市品牌的現象,與「原產地效應」通常賦能企業品牌的邏輯相反,其是否可複製需視具體時地條件而定。

不過,「單企託舉」能否支撐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尤為引人關注。

一個例子是,隨着白酒進入結構性調整周期,貴州茅臺五糧液等頭部白酒企業的營收與歸母淨利潤仍保持增長,但同比增幅已呈現收窄趨勢。這種增速放緩或將制約企業未來品牌價值的提升,進而對其所在地的城市品牌資產形成一定的傳導效應。

當然,有城高歌也有城失意,部分明星城市近年上榜企業品牌價值總和出現下滑,急需尋找產業新亮點、培育新動能。

以南京為例,藍皮書數據顯示,儘管2025年南京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略有上漲,為2730.20億元,但對比2022年的3088.56億元,則下降了11.60%,同時上榜企業數量也減少了3家。

從行業結構變化來看,零售、房地產、電子行業的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下降超百億元,其中由於ST易購(SZ 002024)品牌價值的下降,零售行業下跌超750億元。

中部重鎮武漢也面臨同樣的困境。2025年上榜企業的合計品牌價值低於長沙,首次丟掉「中部第一」的身份。

同爲中部地區省會城市,武漢與長沙圍繞「中部第一城」的角逐由來已久,此次品牌價值的逆轉,也折射出中部城市競爭格局正在迎來新變化。

在2025武漢上市公司品牌價值TOP10中,出現下滑的多達六家,且前四名悉數下行。

事實上,武漢上市公司各行業的品牌價值也有較大變化,汽車和醫藥兩個行業的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蒸發超百億元,這主要是源於當地兩大頭部企業的下降,即東風集團股份(HK 00489)和九州通(SH 600998)。此外,房地產和休閒行業的降幅也較大。

「房地產、化工等傳統行業品牌價值下滑未來或許是趨勢,產業規模的不斷下滑和比重降低必然伴隨社會關注度的降低。」眭謙表示,「面對環保壓力、行業周期變化等,企業品牌形象美譽度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品牌價值自然不盡如人意。」

在他看來,企業品牌是城市品牌的微觀載體。對於以傳統行業為主導的城市而言,更需要積極助力本地企業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優化產品結構,主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推動企業品牌形象的煥新升級。這不僅能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更能夯實城市經濟根基——而堅實的經濟基礎,纔是核心城市品牌的關鍵支撐所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