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6 22:47
轉自:草原雲
在呼和浩特,一場以「大產業、大園區」為戰略牽引的農牧業變革正澎湃湧動。
以乳業、草種業為龍頭的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羣不斷發展壯大,形成、構建起乳、肉、糧、油、薯、菜、草七大主導產業與產業鏈。
土左旗畢克齊鎮的優然牧業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
目前,集聚規上企業110家,較2024年新增28家,佔全市「六大產業集羣」規上企業總數的29.8%,形成「龍頭引領、梯隊跟進」的全鏈發展新格局。
8月16日,記者走進優然牧業賽科星(以下簡稱賽科星)研究院基因組學研究室,科研人員正聚精會神地分析海量奶牛基因數據。
這些數據正推動着一枚小小芯片迭代升級,它承載着中國奶牛種業自主突圍的希望——「育種一號芯片」。
「奶牛育種關鍵在覈心技術突破,特別是精子分離與冷凍技術。」優然牧業賽科星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喜和説。
面對高端種源長期受制於人的困境,賽科星迎難而上,不僅首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奶牛性控精液生產關鍵技術,打造出「奶牛超級性控冷凍精液」品牌,更實現了生產效率較國外提升3倍、成本降低70%、性別控制準確率高達94%的驚人跨越,國內市場佔有率連續13年穩居第一。
「育種一號芯片」的誕生,標誌着我國在奶牛基因組檢測領域實現了顛覆性突破。它集成了CAGT靶向捕獲測序技術與高通量基因檢測技術,能夠精準且高效地篩選出具備「高產、高繁、抗病、低碳、長生產期」5重優良基因型的本土化「中國奶牛」。
優然牧業賽科星研究院育種基礎研發部研發經理曹鵬波表示,這正是他們選育的核心目標。
目前,該芯片已成功應用於300余頭奶牛檢測,基因篩選準確率已達國際先進水平。賽科星由此成為國內首家市場化應用國產奶牛高端基因檢測技術的企業。
這不僅將顯著提升牛羣遺傳品質、延長生產壽命,更將有力推動牧場降本增效與綠色低碳轉型。
全產業鏈發展,越來越成為提升農牧業競爭力的關鍵。養好牛,必先種好草。
在內蒙古正時生態農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八農場,第二茬苜蓿剛收割完畢,智慧氣象管理模塊已啟動新一輪監測,為第三茬灌溉與植保提供精準決策支持。
「通過手機就能操作管理,既提升了效率又節約了灌溉量。」內蒙古正時生態農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麗平展示了科技帶來的便利。
面對北方高原冷涼地區苜蓿越冬難、雨季收儲風險高等「硬骨頭」,正時集團勇擔3項省部市級「揭榜掛帥」項目及8項科技攻關任務,不僅成功破解難題,更將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提升至20%以上,畝均產量實現從600公斤到1200公斤的跨越。
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
乳業作為呼和浩特的「頭號產業」,產業升級是這場變革的核心引擎。
在伊利、蒙牛等龍頭企業引領下,一條貫通「飼草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終端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日益強韌。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草業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持續發力,推動良種繁育、飼草改良、智能製造等關鍵技術不斷突破。
「我們有3個重點發力方向。」呼和浩特市農牧局副局長呂莉華描繪着發展藍圖,「一是建設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園,引進精深加工項目;二是打造數字產業集羣,構建全產業鏈追溯平臺;三是建設科技引領型集羣,佈局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二期、創建國家級草業技術中心與奶牛核心育種場,全力突破農牧業卡脖子難題,讓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動機。」
乳業科技人員不斷攻堅克難。
當「育種一號芯片」在實驗室閃爍智慧之光,當智慧農場在草原上精準調度資源,當七大產業聚「鏈」成勢……呼和浩特這條科技賦能、生態友好、鏈條完整的現代農牧業崛起之路,已然清晰可見。
內蒙古日報•草原雲記者:鄭學良
實習生: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