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6 10:4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華商韜略)
拒絕流量狂歡。
文 | 華商韜略 熊劍輝
從「流量製造者」向「生態建設者」轉變。
【01 無戰報】
8月7日立秋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演變為茶飲界的「雙11」。
大大小小的茶飲店里,訂單從機器中「噴湧」而出,垂落地面、長達數米。店員們忙到飛起,但趕單的手速永遠追不上出單的速度。
霸王茶姬某門店,叫號屏上的數字定格在恐怖的「1162杯」,消費者只能苦等8小時。
這樣的「秋一杯」,顯然超越了飲品屬性,成為一種消費力爆發的符號。
流量潑天,無人淡定。
今年的立秋,不但茶百道、益禾堂、CoCo、古茗等頭部品牌集體入局,連一向「高冷」的星巴克,也未逃脱「真香定理」,把滿18減18的活動掛上了平臺。
實際上,「秋一杯」的優惠力度,遠不及7月大戰中的超額補貼。但正是如此,訂單的爆發更令人措手不及。
立秋當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餓了麼崩了#直接上熱搜。
茶飲品牌的戰報更猶如「走馬燈」。
數據顯示:今年「秋一杯」,霸王茶姬銷量環比上漲200%,同比增長28%;庫迪咖啡整體銷量同比暴增2.5倍,爆款「流雲茉莉輕乳茶」較去年大增628%。
令人意外的是,「秋一杯」主導者之一的美團卻保持克制,未發任何訂單數據。
非不能也,不為也。
在「造節狂歡」這件事上,傳統外賣平臺顯然保持着清醒——以免費、超低價製造「超X億單」戰報,不難做到,但意義其實不大。
近年來,人們對這類數字逆天的戰報,去魅了、麻木了、厭倦了。
「反內卷」的當下,平臺其實可以為茶飲品牌,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
於是,今年「秋一杯」期間,美團為超百家奶茶品牌,大搞新品首發和IP聯名。
從茶百道的陽光青提冰奶、古茗的雲朵鹽水鴨,到庫迪咖啡的羽衣甘藍美式、肯悦咖啡的爆汁葡萄氣泡美式,以及滬上阿姨的12合1煥活纖體瓶(小綠瓶),書亦燒仙草的大漠杏子紅等……
奶茶類、咖啡類、果茶類新品,讓人目不暇接。
特別是茶百道的陽光青提冰奶、仲夏蜜瓜冰奶,立秋中午就創下20萬杯的銷售紀錄,出道即巔峰。
IP聯名的新玩法,也讓眾多品牌紛紛破圈。
像喜茶,立秋前天上線動漫「chiikawa」聯名款,復刻經典的烤布蕾系列新品,因其萌系包裝迅速火出圈。
此外,奈雪跨界QQ飛車、瑞幸攜手《浪浪山小妖怪》、庫迪與寶可夢合作……IP自帶的流量,被茶飲界玩了個明白。
「不為」的同時,美團的「秋一杯」又盡顯「有為」温情。
8月7日,美團官宣請全體騎手喝「秋一杯」,為此發放了270萬杯新品奶茶券,既能自飲,又能轉贈。
此外,美團又向全國十多個茶飲品牌贈送超萬張「休閒理療券」,讓為「秋一杯」忙壞了的奶茶店員們,能就近享受免費的捏腳、推拿服務,緩解疲勞。
從新品首發平臺,到IP聯名營銷,再到情感共鳴與人文關懷……
美團不僅讓「秋一杯」迴歸到「傳遞愛與分享」的初心,更通過「倒逼」自我,從「流量製造者」向更具商業價值的「生態建設者」轉變。
【02 卷創新】
2020年,在海外市場開始大展拳腳的霸王茶姬,突然遭遇了一個大難題:
沒有成熟的外賣體系。
當時,海外的霸王茶姬只能堂食,一碰到疫情,客流就鋭減。
不得已的情況下,霸王茶姬只能借鑑國內外賣平臺的經驗,自建外賣體系,才最終挺過來。
但在國內,外賣彷彿呼吸一般自然,不僅是中國新茶飲崛起的「隱形基建」,更是其突破傳統邊界、實現快速增長的「核心動能」。
傳統茶飲,只能服務有限的到店客羣。
但在外賣平臺加持下,再小的茶飲店,也擁有即時配送、在線營銷兩項「遠程打擊」能力,足以輻射周邊3-5公里範圍的所有客羣。
這不僅僅拓展了服務半徑,通過社交平臺與外賣平臺的聯動,又催生了「同事輪流請下午茶」「秋一杯」等營銷互動新玩法,讓茶飲的消費場景大大延展。
而美團的助力,更不止於此。
茶飲業的殘酷真相在於,消費客羣看似龐大,實則是無數變量構建的細分市場:學生黨與白領的口味偏好天差地別,工作日與周末的消費動機南轅北轍;哪怕同一個人,早晨與深夜的選擇也可能截然不同。
而美團的外賣經營模型,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數字密鑰」。
它將消費者拆解為「潛客-發現-曝光-興趣-互動-新客-復購」等精細類別,茶飲品牌不僅能瞭解不同客羣的轉化情況,還能舉一反三,找到「拉新乏力」「復購率低」等問題的根源,制定「千人千面」的運營策略,實現更有效持續的增長。
以蜜雪冰城為例。
2024年「秋一杯」,蜜雪冰城借勢首發「茉莉奶綠」新品,結果首發即成爆款,帶動蜜雪冰城成為當年首個在美團交易額破億的茶飲品牌。
時至今日,「茉莉奶綠」也常年穩居品牌銷量前五。
在拉新上,藉助美團的精準營銷工具和年輕客羣口味數據分析,蜜雪冰城精準切入學生羣體,用「茶飲+炸串」的組合,大幅提升了學生新客的轉化率。
除了為茶飲品牌深度賦能,美團某種程度上也在「倒逼」品牌持續創新。
像古茗,2022年一年搞出了92款新茶飲。
但這麼多新品大賣,對供應鏈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於是,古茗又不得不深度參與上游原產地建設,系統化解決從田間到門店的一連串問題,真正實現了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不得不」創新的,還有茶百道。
2022年,為幫助四川涼山州德昌縣解決桑葚銷售的難題,茶百道開發出新品「烏漆嘛黑」。
但一年只能收一季的桑葚,成熟期只有兩個月,含水量高、儲存期短,一旦銷售不暢,只能爛在地里。
對此,茶百道,沒有底。
但在外賣助力下,2025年3月,「烏漆嘛黑」僅在部分城市上市,結果在美團就月銷50萬單,成為踐行助農公益的爆款。
美團的流量扶持和供應鏈創新,讓偏遠產區的農户,同樣能共享新茶飲增長的行業紅利。
今天,從四川安岳的檸檬、雲南的小粒咖啡,到閩浙贛粵的茶葉、油柑、香橙、柚子……新茶飲的創新價值正沿着產業鏈持續滲透,形成農户增收、品牌盈利、消費者獲益的三贏閉環。
而美團,也早就超越了「中介」的角色。
它不僅是基礎設施,更是數據中樞、創新核心,不論是產業鏈上下游,還是供給側、需求側,「卷創新」的美團,逐漸成為雙向助力的新平臺。
【03 利生態】
去年開始,中央會議連續提出,要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首次出現「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字樣,全面吹響了「反內卷」的號角。
低質低價的「內卷式」競爭,早就不可持續。
今年年初,美團就打響互聯網行業「反內卷」第一槍。
從「萬家品牌」「品牌衞星店」「百萬亮廚」「浣熊食堂」的星羅棋佈,到「10億助力金計劃」的真金白銀……
美團通過一連串的紮實舉措,驅動着外賣行業的生態重構。也就是通過實打實的生態建設,讓消費端的文章,從供給端做起。
對一線城市的工薪階層來説,要吃一頓放心、便宜的外賣,基本是一頓40,一月2400。對剛工作的年輕人和低收入羣體,正餐要花費月收入四分之一,大為不易。
為此,美團拼好飯啟動了「萬家品牌」計劃,除了能點到周邊的社區餐廳,還把漢堡王、老鄉雞、永和大王、魏家涼皮等知名品牌,也納入其中。
這既能為商家聚人氣、穩訂單、造爆款,又通過規模效應提效降本,讓消費者吃到更實惠的外賣。
像蜜雪冰城,自從跟拼好飯合作后,將十幾款熱銷奶茶、果茶上線,通過集中配送,實現「單杯起送」,消費者大呼過癮。
如果説,讓外賣更有性價比還相對容易,那麼讓外賣吃得更安心、更放心,則是一個天大的民生難題。
眼不見為淨的背后,是多少「科技與狠活」,讓人不寒而慄。
為此,美團打造出「品牌衞星店」「百萬亮廚」「浣熊食堂」等一連串新模式,紮紮實實來破解頑疾。
所謂「品牌衞星店」,即專注外賣的品牌店。
截至2025年7月,外婆家、海底撈、老鄉雞、全聚德、東來順等800多個頭部餐飲品牌、5500家衞星店,都入了「品牌衞星店」的局。
但最關鍵的點在於,后廚要直播。
通過美團App,消費者能查看衞星店后廚實時畫面,不僅能「雲監督」食材處理全過程,一鍵可反饋;同時,美團的機器視覺AI還會巡檢,一旦有不規範行為,自動觸發預警。
「明廚亮灶」直播,就此成為「品牌衞星店」標配。
在此基礎上,拼好飯「百萬亮廚」計劃,則進一步加碼:除了要「明廚亮灶」,還上線了「食安日記」。
所謂「食安日記」,可像上傳朋友圈照片一樣,展現商家的「后廚實況」。商家獲得「亮廚商家」認證后,還能獲得首頁推薦、流量支持。
這大大激發了商家參與「百萬亮廚」的積極性。
今年2月以來,11.7萬家商户開通「明廚亮灶」直播,每天午晚高峰開播,炒菜、裝盒全程透明,接受消費者「雲監督」。
預計今年底,20萬家拼好飯商家有望實現「在線實況打卡」。
合規、透明猶如堅實的橋樑,有效增進消費者與商家間的信任,並最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訂單增長。
但美團在食品安全上的探索,永無止境。
2024年底,北京、杭州等地悄然上線一批「浣熊食堂」,約有100個品牌商家加入。
除了品牌更響亮(包括全聚德、老鄉雞、德克士、雲海餚等)、運營全透明(有食安日記、「明廚亮灶」直播)之外,「浣熊食堂」還要做到:食材源頭直採、供應鏈可追溯、配送封籤護航、用户共同監督。
這堪稱外賣行業食安管控的最高水準。
而爲了貫徹「反內卷」「利生態」的初心,美團還表示,由此積累的運營經驗、科技能力、供應鏈資源、食安標準等,願意提供給全行業共享。
爲了將食安標準貫徹到底,考慮到中小商家升級設備的成本,美團去年底又啟動「10億助力金計劃」,真金白銀助力優質餐飲商家升級設備、研發新品。
最終,近半數商家「訂單顯著增長」,四成商家收入明顯提升。
新茶飲市場上,規模則持續擴大。
《2023新茶飲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新茶飲市場規模有望超2000億。
「秋一杯」的拒絕內卷,不過是外賣行業生態創新、自我修復的一個縮影。
而這些生態創新和探索,就不僅僅是為行業發展提供新助力、為促進消費提供新樣本,更是為打破行業「內卷」開了個好頭。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