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6 07:30
(來源:海運經紀)
液貨危險品水運形勢報告
市場概況
2025 年上半年,國內經濟在恢復進程中面對諸多不確定,總體回升向好趨勢不斷鞏固增強,促進了國內水路運輸市場特別是沿海散裝液體化學品船水運市場穩定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報告認為,石化行業從供需結構來看,當前中國市場的突出矛盾是供大於需。供給端面臨的現狀是多年來中國多種基礎化學品產量穩居世界首位,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新建煉化一體化裝置集中建設,產業集中度、產能產量快速增加,供給能力大大增強。當面對國際市場低迷、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時,「內卷」式競爭持續加劇,部分石化產品價格自 2024 年以來持續下行,眾多石化企業面臨經營壓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前5月中國累計生產乙烯1529.4萬噸,同比增長14.8%;生產硫酸4546.6萬噸,同比增長7.0%;生產燒鹼1869.7萬噸,同比增長4.4%;生產純鹼1660.2萬噸,同比增長5.0%。
上半年,受上游石化產業供需結構影響,散裝液體化學品市場供需關係總體穩定,需求疲軟的跡象或已出現。航運大數據服務機構「油化52Hz」報告顯示,內貿沿海液體化學品船水運市場總體景氣度正處於止跌企穩,穩步回暖的階段。
市場特徵
市場需求略有下降
考慮到國內經濟尚處於復甦期以及石化產業供需結構影響,大宗液體化學品下海貨量增速有所降低,南京盛航海運年報認為危化品水路運輸市場需求整體偏弱,行業運價水平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綜合市場各方信息,沿海散裝液體化學品船市場進一步逼近供需關係拐點。
上半年,沿海散裝液體化學品船市場主要裝卸港口格局保持穩定,包括寧波、舟山、大連、江陰、泉州、東莞、連雲港、煙臺、福州和惠州。
運力供給基本穩定
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沿海省際化學品船(含油品、化學品兩用船,下同)登記運力共計291艘、160.1萬DWT,較2023年年底減少1艘、但噸位增加10.8萬DWT,噸位增幅7.3%。2024年新增運力37艘、20.0萬DWT,共有38艘、9.2萬DWT船舶提前退出國內沿海省際運輸市場。
沿海省際運輸化學品船平均船齡9.3年,較2023年年底減少1.1年。其中,老舊船舶(船齡12年以上)有141艘,佔總艘數48.5%。沒有達到特檢船齡的船舶(船齡26年以上)。老舊船舶數量較2023年年底減少7艘,同比下降4.7%,特檢船舶數量較2023年年底減少1艘。
根據「油化52Hz」散裝液體化學品船 AIS數據跟蹤顯示,2025年5月份沿海內貿航線的液體化學品船舶活躍運力為224艘,內貿運力兼營外貿航線或已常態化。
從活躍船舶噸位分佈來,3000~5000DWT級船舶仍然是市場最主力船型,20000DWT級以上船舶運力佔比最少,前者主要承載苯乙烯單體、冰醋酸、甲醇、苯酚、丙烯氰等貨物操作要求高,洗艙頻繁的貨品,后者主要承載對二甲苯(PX)等對貨物操作要求相對不高、單批次貨物下水量較大的貨品。
運營效率基本平穩
近年來沿海散裝液體化學品運輸船運營效率基本穩定,根據「油化52Hz」不完全統計, 前5月內貿化學品運輸船掛靠次數與往年相比略有下降。
運價整體略有下降
上半年,沿海散裝液體化學品水運市場整體穩定,受宏觀經濟環境和產能結構調整影響,主要航線運價較去年同期一定下挫。
下半年展望
在港航數字化和綠色航運發展趨勢持續升溫的背景下,散貨液體化學品船市場正在積極擁抱「數字航運、綠色船舶」等方面的創新應用;下半年散裝液體化學船市場數字智能化應用和綠色航運的新突破有望迎來爆發期。
數字船舶方面,部分主流船東正嘗試通過自主研發的「船舶運營效率分析數據集」探索數據資產入表;進行DeepSeek API的接入和部署,構建AI 驅動的船隊管理生態,致力於打造數字化智能運營模式,探索覆蓋智能航運管理;依託物聯網感知層、智能決策中樞和應用數據全融合的三重技術架構,實現船舶全生命周期數智化管理。
綠色航運方面, 6月,由寧興船舶承建的「鼎衡32」輪圓滿完成試航任務,該船採用電推系統,實現直流配電系統中柴油發電機組可以根據不同負載功率的變化調整轉速,確保船舶始終處於高效運行狀態,有效降低能耗與排放。預計2025年下半年鼎衡船隊將進一步增加綠色船隊的投入比例。
預計下半年沿海散裝液體化學品水運市場將有望止跌回穩。主流船東可能將繼續加強內外貿兼營模式的探索,一旦沿海內貿市場復甦不及預期,大多數兼營船運力將繼續在東北亞和南亞市場運營。
液化天然氣
市場概況
在全球地緣摩擦和衝突持續發酵的背景下,上半年液化天然氣(LNG)水運市場進入震盪期。德路里報告認為美國特朗普政府發起的關税戰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嚴重衝擊, LNG市場面臨貿易格局的重大調整。如果關税戰長期延續,其連鎖反應將逐步顯現,進而對LNG海運市場造成長期衝擊。噸海里需求的下降或進一步加劇當前LNG運費的持續低迷態勢,使得運力過剩的狀況更加嚴重。
全球LNG海運市場面臨重構
地緣衝突正共同推動全球天然氣貿易從「跨洋長鏈」向「區域短鏈」轉變。德路里報告認為中國正從歐洲的競爭對手轉變為其重要的供應方。持有美國LNG長期合同的中國貿易商已開始將貿易份額轉售給歐洲客户,當前歐洲正成為接收中國轉售天然氣的核心市場。據不完全統計,自2021年以來中國已與美國簽署約18份中長期天然氣購銷協議。因此,中國對美長期供應的戰略性調整將對LNG航運市場構成衝擊。
貿易衝突對中國LNG進口影響較少
隨着2025年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加徵高額關税,中方隨即採取反制措施,兩大經濟體的貿易談判對當前LNG貿易格局產生較大的不確定性。近年來,中國LNG進口已趨於多元化,2024年LNG進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卡塔爾,合計佔比57%,來自馬來西亞資源佔比10%,自俄羅斯的資源佔比由4%提升至接近11%,四大主要LNG進口來源國合計進口量佔比78.6%。美國LNG僅佔中國進口總量的5.4%。關税戰或將進一步減少中國進口美國LNG,但對中國LNG進口海運格局影響較小。
另一方面,LNG庫存水平高等因素抑制了LNG需求,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LNG進口量同比降幅較大,降幅超過20%,減少近500萬噸。「油化52Hz」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海運進口LNG總量1418萬噸,同比下降27.1%。30個LNG沿海接收站LNG外貿船舶中國港口掛靠次數為215次。
運力供給節奏加快
LNG船運力供給已趨於平緩,根據克拉克森研究報告,截至2025年5月,4萬立方米以上的LNG船已經達到749艘,與4萬立方米以下的LNG船、FSRU、FLNG一起共合計1.25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約8.84%。2025年尚有74艘訂單待交付,后市運力增量較大,或對市場供需平衡造成壓力。
即期和期租價格持續低迷
近幾年來,受能源需求下滑和俄烏衝突影響,LNG海運市場運費呈現下降趨勢;全球天然氣貿易正從「跨洋長鏈」向「區域短鏈」轉變,中國通過卡塔爾、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管道天然氣替代長航程海運LNG進口,受此影響LNG船即期和期租運價持續承壓。
下半年展望
海運市場需求放緩
中美貿易衝突引發的格局變化,預示着噸海里需求將持續下降。這將進一步加劇當前LNG海運費的持續下跌態勢,並可能在未來加劇運力供應過剩的局面。德路里報告認為不斷升級的關税緊張局勢可能加劇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抑制項目開發,並威脅未來的運力部署。這將使LNG航運業的未來發展面臨重大不確定性。
中東衝突降温有利於市場穩定
克拉克森數據統計,伊朗的天然氣產量佔全球供應量的6%,日產量約260 億立方英尺,但幾乎全部用於國內消費,對LNG海運市場影響較小;中東地區局勢的不穩定性凸顯,將對卡塔爾的LNG海運出口產生巨大影響。隨着2025年6月份伊朗與以色列宣佈停火,此輪中東地區衝突有望降温,預計短期內LNG海運市場受到中東地緣形勢影響較小。
中美貿易衝突增加市場不確定性
儘管中美貿易衝突短期內對LNG海運費的影響相對有限,但美國特朗普政府在關税戰中表現出的變化無常和極限施壓將對市場預期產生較大干擾。德路里報告認為可能升級的關税緊張局勢將加劇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抑制天然氣開採項目的投入,船東則會對運力部署更加謹慎。這將使LNG航運業在2025年下半年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執筆 :上海航運交易所信息部 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