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廣州通信中心自主研發通信系統累計協助救援逾千名船員

2025-08-15 22:02

中新網廣州8月15日電 (郭軍 朱志浩)給天線裝上「智能升降梯」,為通信設備裝上「安全閥」……記者15日從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廣州通信中心(下稱「廣州通信中心」)獲悉,該中心自主研發的國產通信系統,投入使用六年間累計協助救援全國沿海海域逾1000名船員。

據悉,廣州通信中心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手段提升航海保障能力,加快智慧航保建設步伐,年內自主研發7項國家專利,配合在用的自建國產系統構建起守護南海航道的「智慧防線」,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開創海事現代化發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據廣州通信中心介紹,長期以來,我國海岸電臺通信業務控制系統多從國外進口,依賴國外技術力量。針對傳統進口GMDSS系統存在僅能管控對應品牌設備的兼容性侷限,該中心自2019年11月自主研發了國產海岸電臺通信業務控制系統,打破了對國外該領域的技術依賴。這套「一平臺多業務」智能系統實現多設備兼容與全流程集約管理,有力保障了海上安全通信暢通。今年以來,該系統已成功處理15起海上遇險通信,協助救援全國沿海海域95名船員。目前該中心正加速向汕頭、湛江等南海沿岸電臺推廣該套系統,助力構建航海保障「智慧網」。

工作人員在運用GMDSS系統查看轄區情況。廣州通信中心 供圖 工作人員在運用GMDSS系統查看轄區情況。廣州通信中心 供圖

除了關鍵技術自主可控,該中心不斷推動海上通信安全保障從「汗水作業」向「智慧運維」轉型。該中心技術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汕頭鹿嶼島、湛江硇洲島兩座T型雙塔天線天饋系統的維護存在高空作業等安全隱患等問題,於是結合設備、天線使用情況和安全操作要求,自主研發出具有變頻調速與智能定位功能的T型雙塔天線自動升降系統。這套「給天線裝上智能升降梯」的裝置,可實現多電機協同配合,確保天線在升降過程中平穩可控,顯著降低高空作業風險。

該中心2025年圍繞「智能化」這一主線不斷提升航海保障新質生產力,通過三項設備技術改造構築通信「安全閥」:「短波發射機故障狀態監控系統」運用傳感器與智能算法,實現實時監測與故障預警;「JRC發射機信號採集電路」通過濾波與信號放大技術顯著抑制噪聲干擾;「電子信息化發射機機線倒換盤」憑藉智能控制邏輯,確保主備線路毫秒級切換,通信永不中斷。這些「小而精」的創新如同給通信設備裝上「保險絲」,確保海上生命電波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月均通信業務準確率100%,設備完好率、電路暢通率99.99%以上。

在深入推進交通強國戰略的背景下,海上通信保障體系現代化已成為航海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廣州通信中心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速智能系統設備在海岸電臺的成熟應用,通過人才隊伍建設和數字化手段,築牢水上安全通信的「智慧防線」,為海上通信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