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5 22:08
財聯社8月15日訊(編輯 齊靈)深耕中東多年的跨境產業投資平臺——易達資本,近期在推動中國與中東產業互動方面又有新規劃。其將以QFLP為載體,吸引中東主權資本投向中國前沿領域,同時,其將推動中國更多製造業龍頭企業在中東落地。
目前,易達資本QFLP基金已成功落地天津濱海高新區,成為首批跨境投資試點機構,易達還在安徽、浙江設立QFLP。
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是一種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資格審批和外匯監管程序,將境外資本兑換為人民幣並投資於境內非公開交易企業股權的機制。
接下來,易達資本將進一步推動「資本出海」與「製造出海」的雙輪驅動戰略:一方面,在江蘇、廣東等沿海經濟大省設立QFLP基金,並與地方政府合作設立人民幣基金,吸引中東主權財富資本投資中國新能源、數字基礎設施等前沿領域。另一方面,依託前期研究鎖定的重點區域與產業,推動浙江、江蘇、安徽及大灣區的龍頭企業在沙特、阿曼、哈薩克斯坦等地設廠或合資落地,構建覆蓋中東中亞的製造能力網絡。
「出海不是風口,是產業能力的再配置。易達會繼續以產業鏈為線索,以區域互補為原則,推動更多高質量的中國製造,真正落地中東。」
中國企業與中東的關係,已從觀望試探進入深耕磨合。關注點從「市場好不好」「行業有無機會」,轉向「如何適配當地治理、模式與合規」,以及「政府和企業如何深度合作以實現產業落地」。
基於8年來深耕中東的經驗,易達總結道,個體企業的「單打獨鬥」很難穿越政策、文化與資源的鴻溝,企業普遍面臨 「缺市場、缺資本、缺配套、缺資源、缺經驗」的系統性問題,導致「走不出去、站不住腳」,亟需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協同發力。
易達資本《從亞洲到阿拉伯:海灣地區戰略投資路徑解析》白皮書路演深圳站,暨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深圳校區【灣區大師講堂】第四期近日舉行。易達資本管理合夥人兼香港辦公室負責人 Cliff Chau 與董事總經理 Alice Cai 出席該活動,分享中國產業與企業實現系統化落地中東的路徑與機制。
Cliff Chau表示:看中東出海機遇,關鍵在於讀懂兩大宏觀趨勢。一是以沙特為代表的中東國家正在經歷結構性轉型,全面開放教育、醫療、製造、雲服務等關鍵領域,政府資本帶頭下注,市場正處於窗口期;二是全球供應鏈加速「去中心化」,中東正從能源輸出地變身為製造與消費雙節點,成為中國企業「建基地、找夥伴、轉出口為本地供給」的新選項。而這兩大趨勢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及中企出海趨勢不謀而合。
四大重點產業帶
Cliff Chau在現場進行白皮書內容解讀。他表示,在討論中國企業出海時,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是:中國這麼大,究竟哪些產業、哪些省份真正具備「走出去」的能力?過去幾年,易達系統梳理各省產業結構,深入比對中東市場的實際需求,從產業鏈成熟度、龍頭企業的國際化意願,以及與中東經濟轉型目標的結構性互補三方面出發,識別出四個重點產業帶:安徽、江蘇、浙江和大灣區。這些地區產業基礎紮實、供給體系完備,正面臨國內市場趨於飽和的增長瓶頸,具備向外拓展的現實需求與內生動能。
安徽在智能製造、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三大領域產業基礎紮實,已具備「一省支撐一條完整出海產業鏈」的能力。聯寶年產智能設備三千萬台,立訊精密帶動千億級生態,國軒高科、伯特利、奇瑞、蔚來等龍頭企業構建起完善的三電系統與出口網絡。其共同特點是鏈條完整、技術紮實、組織力強,但受限於國內市場趨飽,正加速佈局東盟、中亞與中東市場。當前中東正處於數字基礎設施與綠色出行建設初期,迫切需要具備系統製造與產業協作能力的合作伙伴,安徽正好契合這一需求。
江蘇是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不僅具備生產能力,也具備面向全球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的經驗。新能源產業規模在全國領先,協鑫、天合光能在鈣鈦礦與高效電池技術方面持續迭代,動力電池產業鏈完整度達 97%,居全國首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理想、比亞迪等企業。江蘇企業正在從單純的產品供應向能源與技術輸出轉型,這與中東尤其是沙特在「2030願景」下推動的製造業發展目標相契合——包括本地生產 45 萬輛汽車、電網智能化、工業機器人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投資規模數百億美元。江蘇還具備成熟的出口管理和工程交付能力,目前已有企業在中東設立總部並籌建工廠,沙特有望成為江蘇汽車及綠色製造產業鏈的重要海外市場。
浙江作為中國民營經濟與出口型製造強省,重點佈局汽車及零部件、智能電氣、工程機械和泵閥四大核心產業,形成「415X」世界級產業集羣支撐,2024年出口總額達3.9萬億元,出口企業首次突破10萬家。企業具備成熟製造能力、嚴格質量管理及豐富海外出口經驗,已在沙特、阿曼、哈薩克斯坦建立初步品牌認知和產業合作基礎。中東國家正加速基礎設施、電網、工程機械及石化水務系統升級,為浙江企業從貿易向本地化生產、輸出完整產業解決方案提供了明確窗口,同時可藉此佈局中東中亞區域製造中心與全球出口通道。
大灣區的優勢更多在國際連接能力、制度創新能力,以及「投+研+產+港口」一體化的產業平臺能力。以深圳、廣州、香港為代表的大灣區城市,長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這里聚集了大批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等前沿領域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企業。從華為到大疆、寧德時代,再到港口物流、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體系,灣區不僅能「做產品」,還能「配服務」「通全球」。
Cliff Chau表示:「對中國企業來説,中東不僅是出口目的地,更是全鏈條第二增長曲線的主戰場。在這里,不只是賣產品,更重要的是:建品牌、落產能、做平臺、聯本地政府/資本/運營方共同推動深度合作。如果只是想着賣一票就走,那麼這個市場可能並不適合;但如果願意在此紮根三年、五年,那麼回報將是巨大的。」
深度落地纔是真正參與中東變革的開始
儘管出海熱度持續升溫,企業要真正實現從出口到落地,仍面臨現實挑戰。中東市場制度體系特殊、宗教文化影響深遠,企業在合規、知識產權、税務、用工等方面普遍經驗不足。與此同時,國際化人才的缺口制約了海外工廠建設、服務網絡搭建與項目執行,是影響效率與可持續運營的核心問題。
此外,受限於本地外匯政策與全球金融體系錯位,企業在跨境資金調撥、授信與風險管控方面障礙重重,令許多已設海外架構的企業在戰略推進上進退維谷。在此背景下,企業需要的不再是「走出去」的勇氣,而是切實可行的落地路徑與支撐機制。
易達資本董事總經理Alice Cai現場解析海灣市場落地機制:
首先,是對政策紅利的理解要從被動爭取轉為主動設計。中東國家爲了加速經濟轉型,推出的激勵措施前所未有。以沙特為例,工業和礦產資源部可提供高達30%的資本支出補貼,某些特定行業還能獲得每人每月5000里亞爾的人力成本支持。如果企業能達到一定「沙化率」,還會疊加薪資補貼。這些實打實的現金激勵、税收優惠和融資工具,常常決定了一家企業在本地是否具備成本優勢和抗風險能力。
其次,合規問題在中東不是做不做的選擇題,而是做不好就出局的硬門檻。沙特對於「代持」「隱名股東」等灰色結構的法律風險極高,一旦被發現甚至可能直接入刑。有企業因為草率設立代理結構而在后期融資或IPO環節寸步難行。因此,企業在進入初期就必須聘請熟悉本地法律體系的專業律所,嚴格按規章設立本地實體,尤其在公司股權、税務申報、合同執行等關鍵環節上保持清晰合規。一套健康透明的治理架構,不僅避免了法律風險,也為后續吸引資本和戰略合作打下基礎。
另一個落地的關鍵是產業聚集區的精準選址。沙特和阿聯酋設立了大量經濟特區和自由區,不同園區對應的產業方向、政策配套、物流條件、用地成本和審批效率差異極大。建議企業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名字,而是要從自身的業務特性出發,選擇真正有上下游資源聚集、具備協同潛力的區域。
Alice Cai表示,「我們與薩勒曼國王國際機場共同打造的「沙中特別經濟區」,就是出於為中資企業構建上下游協同生態的考慮,強調的不只是成本優勢,更是供應鏈效率。」
她還進一步指出,更深層的挑戰還在於運營邏輯的轉變。首先,企業從股權結構上就要與本地綁定,如引入政府平臺或家族辦公室作為股東,這不僅能增強信任,也能在關鍵時刻得到政策支持。其次,在商業合作上,不是自己單打獨鬥,而是找到像沙特主權基金PIF、沙特電信這樣的強力本地夥伴,一起推開市場的門。再就是團隊建設,不能只派幾個人來「駐守」,而是要真正組建一支在地化的核心運營團隊,懂市場、會執行,能和本地打成一片。
對於希望在中東長期運營並實現資本化的企業而言,退出路徑的設計同樣至關重要。中東市場不像傳統的新興市場那樣「融資難、退出更難」。恰恰相反,如今沙特的資本市場正在快速成熟,Tadawul交易所已有300家以上上市公司,市盈率處於全球新興市場中上水平,科技股更是屢創超額認購紀錄。沙特的IPO機制雖要求本地註冊和股權本地化,但也提供了清晰的主板與科創板路徑,很多中國企業可以通過與本地基金設立合資企業的方式參與IPO,或採用雙重上市模式規避部分限制。這些路徑都需要企業從項目一開始就設計清晰,不可臨時抱佛腳。
「這套做法看起來費時費力,其實是在打地基。一旦根扎得夠深,市場就容易打開,政策也更願意支持,很多事情就會順得多。這纔是真正長期做事的開始」,Alice説。
易達助力中國製造落地中東
據易達資本介紹,其致力於聯合多國政府、主權基金與本地產業方,為中國企業提供一站式落地支持——涵蓋合規結構設計、資源對接與生態融入,已獲得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阿曼投資局(OIA)等主權基金支持,二期基金引入更多亞洲地區機構,管理資產規模超已10億美元,是目前少數能在中東實現產業深耕、政策協同與投資落地的跨境平臺之一。
在多方協作與支持下,易達資本已完成20余個項目的投資。
五年前,沙特數字化轉型剛起步,市場雖看好 AI、電商等方向,但基礎設施薄弱。易達選擇「投鏟子」而非追風口,攜手阿里雲與沙特電信,成立沙特首個超大規模雲服務商——沙特雲計算公司。阿里雲輸出技術,沙特電信提供資源,易達主導投資、協調政策、推動牌照落地,並參與數據合規制度共建。目前,該公司已成為沙特政務、AI、電商等領域的關鍵數字基礎設施。
易達二期基金於去年投資的聯晟智達(聯想供應鏈對外戰略賦能平臺),專注全球採購、物流、倉儲和供應鏈一體化管理,已在歐美、拉美和東南亞實現落地,沙特則是其「中東戰略節點」。這一項目的價值不僅在於企業自身,更在於其作為「鏈主」平臺的帶動效應——隨着龍頭企業落地,上下游生態也將隨之進入。依託數字化、智能化供應鏈服務與綠色低碳運營能力,聯晟智達正助力中國製造在中東構建具備競爭力的本地供應鏈網絡。
易達資本還在沙特交通和物流服務部的支持下,聯合薩勒曼國王國際機場共同開發了沙特-中國特別經濟區。經濟區設立於薩勒曼國王國際機場內,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致力於打造涵蓋物流和供應鏈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體系,為來沙展業的中國企業降低落地門檻,打開沙特市場;通過集羣式產業落地,形成規模經濟效應。
易達的戰略相當清晰:目標不是簡單地輸出產業,而是以投資為抓手,推動優勢企業與中東形成長期、互補、深度合作。而易達的中國策略圍繞兩個核心:一是立足地方優勢資源,精選可與中東需求高度匹配的核心產業;二是通過股權合作與本地化運營,助力企業在中東真正紮根,從而反哺母地資源,實現從「走出去」到「帶回來」的良性循環。
在資金路徑上,自2024年起,易達便持續探索「中東資金投入中國、中國資金投向中東」的雙向循環模式,積極拓展與中國沿海經濟強省的QFLP合作。目前,易達已在多個重點省市實現實質性落地:4個月前,易達資本QFLP正式落地天津高新區,成為《天津市濱海新區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試點辦法》發佈后首家成功落地的跨境投資機構;安徽方面,易達已在合肥設立該市首支QFLP基金;在浙江則完成了首支QFLP設立並已成功投出首個項目。
Cliff Chau指出,出海不是風口,是產業能力的再配置。易達會繼續以產業鏈為線索,以區域互補為原則,推動更多高質量的中國製造,真正落地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