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5 19:40
來源:浪_潮新消費
「奶茶店的櫃檯前,咖啡機嗡嗡作響,曾經涇渭分明的飲品界限正在消失。當蜜雪冰城賣起5元美式,茶顏悦色在長沙開出獨立咖啡店,古茗將咖啡鋪進7600家門店,一場由奶茶品牌掀起的咖啡革命已悄然改變中國飲品市場格局。」
漫步長沙五一廣場,茶顏悦色的顧客在「鴛央咖啡」門前排起長隊,手捧一杯「辣妹子辣」或「空山新雨后」——這些名字充滿中國味的飲品,實則是咖啡與茶的混血兒。
在河南的小縣城,蜜雪冰城的綠色招牌旁,幸運咖的店員正製作5元一杯的美式咖啡,用現磨咖啡機打破「廉價即速溶」的偏見。
而在全國7600多家古茗門店,消費者用8.9元就能買到一杯使用金獎咖啡豆和鮮奶製作的拿鐵。
奶茶品牌進軍咖啡市場最徹底的方式,莫過於孵化獨立子品牌。這些品牌雖與母體「同根生」,卻擁有獨立門店、專屬定位和完整產品線。
2022年8月,茶顏悦色邁出關鍵一步,在長沙五一商圈同時開出五家「鴛央咖啡」門店。
與茶顏悦色同樣堅持直營不加盟,鴛央以「茶不離咖,咖不離茶」為理念,探索「咖啡中做」的新路徑。其產品售價區間為14-20元,如「辣妹子辣」售價18.8元、「竹林深處」13.8元,巧妙填補了茶顏悦色價格帶之上的空白。
更早佈局的是蜜雪冰城。早在2017年,這家萬店奶茶巨頭就開始孵化咖啡項目「幸運咖」。經歷幾年摸索后,2025年6月開放加盟的幸運咖迎來爆發式增長,門店數已突破4400家。
它延續了蜜雪冰城攻佔下沉市場的核心策略:美式5元、冰淇淋2元,所有產品集中在5-15元價格帶。為消除消費者對低價咖啡的疑慮,幸運咖門店牆上掛着咖啡飲品配比知識解説圖,讓顧客一目瞭然「拿鐵」與「摩卡」的區別。
茶百道則在2023年底推出自有咖啡品牌「VIA」,瞄準精品咖啡市場,主推黃油奧白、燃燒芝士香菊拉鐵等產品,客單價13-27元,同時售賣漢堡、貝果等輕食,打造「咖啡+烘焙」的複合體驗。
對多數奶茶品牌而言,獨立運營咖啡品牌投入大、風險高。更穩妥的選擇是在現有門店開闢咖啡專區,以「店中店」形式試水市場。
滬上阿姨採取這一策略,在原有門店中設置「護咖」專區,主打鮮果咖啡,價格區間13-23元。這種模式最大程度複用現有空間與客流,一杯咖啡的成本可能只需增加一臺咖啡機和簡單培訓。
奈雪的茶則選擇在菜單中直接加入咖啡品類。2025年,奈雪在數字化升級中強化了「香柚美式」等茶咖融合產品,通過總部與1700多家門店的「一店一羣」高效協同系統,新品能快速觸達全國門店。
奈雪的優勢在於其成熟的數字化運營體系——信息傳遞效率提升99%,私域營銷活動協同效率同比提升99%。
最激進的策略莫過於將咖啡變為品牌標準配置,古茗正是這一路徑的代表。
2025年6月,古茗宣佈其現磨咖啡產品已覆蓋全國超過7600家門店,從門店數量看已躋身全國咖啡連鎖前五。這一規模背后是供應鏈的深度整合:咖啡豆從生豆烘焙到門店使用控制在30天內,全店使用新鮮牛乳和HPP冷榨果汁。
古茗的產品線覆蓋四大類:經典款(美式、拿鐵)、鮮果咖啡(蘋果流沙美式、大橘美式)、低脂咖啡(Good輕椰拿鐵)及創意咖啡(香草籽系列)。
2025年6月,古茗邀請吳彥祖擔任品質合夥人,同步啟動「全場咖啡8.9元」限時活動,依託規模效應挑戰傳統咖啡品牌的定價體系。
並非所有茶飲品牌都選擇親自下場。部分玩家通過資本運作,以投資方式切入咖啡賽道。
喜茶是典型代表。2023年,喜茶先后投資Seesaw、少數派咖啡、烏鴉咖啡等專業咖啡品牌。這種策略規避了自建品牌的風險,同時獲得咖啡領域的專業能力和市場份額。
茶顏悦色也曾短暫投資果汁品牌「果呀呀」,雖最終撤資,但體現了其對多品類佈局的探索態度。
茶飲品牌紛紛佈局咖啡的背后,是市場趨勢、資源優勢與戰略防禦的綜合考量。
從市場看,咖啡賽道增長迅猛。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3817億元,預計2025年達10000億元,年增長率27.2%。而新茶飲增速已階段性放緩至10%-15%。對尋求增長的茶飲品牌而言,咖啡無疑是誘人的增量市場。
從資源複用看,茶飲品牌擁有現成優勢:蜜雪冰城在全國佈局67個倉庫,古茗約70%的門店與倉庫距離在150公里內,實現97%門店兩日一配。
這些供應鏈能力可直接遷移至咖啡業務,降低運營成本。以古茗為例,其倉到店的配送成本僅佔GMV總額約1%,成為下沉市場供應新鮮咖啡的核心競爭力。
從戰略防禦看,瑞幸、庫迪等咖啡品牌早已推出「茶咖融合」產品,甚至直接售賣純茶飲品。茶飲品牌佈局咖啡,本質是「以攻為守」,防止用户被咖啡品牌分流。
跨界之路並非坦途。奶茶品牌做咖啡面臨多重挑戰,首當其衝的是品牌基因差異。
奶茶強調甜感與風味層次,咖啡注重原料本味與製作工藝。
當蜜雪冰城5元美式遭遇消費者「是否現磨」的質疑,反映出市場對奶茶品牌專業度的天然懷疑。
其次是定位衝突。奈雪的茶2024年由盈轉虧,虧損達9.19億元,反映高端茶飲面臨的增長困境。若咖啡業務定位不清,可能進一步模糊品牌形象。喜茶投資Seesaw而非自創品牌,或許正是為避免此類問題。
下沉市場雖空間廣闊,但同樣面臨考驗。古茗在縣域市場推廣咖啡時,需解決消費者認知教育問題。其解決方案是將產品視覺化——菜單配圖、店員引導,降低點單門檻。
隨着競爭深化,單一品類邊界將進一步模糊。
茶顏悦色已構建「茶顏宇宙」,涵蓋純茶、咖啡、檸檬茶、茶酒及零食、文創等多領域。其子品牌「鴛央咖啡」和「古德墨檸」在2-3年內擴展至約100家門店,通過會員互通增強用户粘性。
數字化能力成為效率比拼的關鍵。奈雪的茶「一店一羣」系統使其信息傳遞效率提升99%,數據運營讓管理人員的管理半徑提升10倍。未來,未建立數字化中臺的品牌可能在精細化運營中掉隊。
供應鏈深度決定市場邊界。
古茗能將咖啡豆使用周期控制在30天,依賴的是覆蓋全國的22個倉庫及高效物流網絡。蜜雪冰城在雲南自建咖啡豆種植基地,從源頭壓縮成本。供應鏈建設需長期投入,可能成為中小品牌難以跨越的門檻。
隨着古茗咖啡覆蓋門店突破7600家,蜜雪冰城旗下幸運咖門店超過5400家,這些從奶茶起家的品牌已成為中國咖啡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上海市中心寫字樓,白領們用手機下單古茗的8.9元咖啡;在河南某縣城街頭,學生放學后走進幸運咖,用零花錢買一杯5元美式。
當這些場景變得日常,中國飲品市場的邊界已被徹底打破。未來能勝出的品牌,未必是最純正的咖啡專家,但一定是最懂中國消費者、最能整合供應鏈與流量的全能玩家。
畢竟在這個萬億市場中,勝負從不取決於你賣的是茶還是咖啡,而在於能否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一次次掏出手機掃碼下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后的30天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