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5 19:23
(來源:新行情)
給阿里松綁,它才能扶搖直上。
出品 | 新行情 作者 | 電商君
阿里大量減持旗下資產
在商業戰略的棋局中,真正的智者不僅懂得如何落子佈局,更明白何時應當果斷棄子。
近年來,阿里巴巴正通過持續減持旗下資產,剝離非核心業務,卸下包袱,從而將更多的資源和戰略重心傾注於其最具增長潛力的核心領域,以期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鞏固優勢、搶佔先機。
近期,三江購物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阿里澤泰在2025年8月6日至2025年8月11日期間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所持公司股份5,476,600股,通過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所持公司股份5,476,968股,合計佔公司總股本的2%。其中,阿里澤泰此次減持價格區間為9.69元到10.85元,減持總金額約為1.12億元。
事實上,今年4月,阿里澤泰就開始減持三江購物的股份,這也是阿里持股三江購物9年以來的第一次減持。4月21日,三江購物發佈公告稱,杭州澤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因自身商業安排需要,擬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6,430,352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以當日三江購物的收盤價12.40元/股計算,阿里澤泰擬減持三江購物的股份價值約在2.04億元。
總體來看,今年4月加上此次的減持,阿里澤泰在三江購物仍持股30%,還是公司的重要股東。
時間回到2016年。當時,在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首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同年11月,阿里巴巴宣佈入股浙江連鎖超市三江購物,拿下其32%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
2016年11月18日,三江購物與阿里巴巴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授權三江購物及其子公司開設和運營新業態盒馬鮮生門店。后來,藉助阿里的技術和品牌,三江購物開始在寧波地區試水新零售門店。
但2018年開始,盒馬在多地區的運營改爲了直營模式。2018年4月,阿里在杭州開出由盒馬自營的盒馬鮮生門店,浙江業務開始轉為直營。同年8月,阿里成立杭州盒馬公司,加速收回盒馬業務的主導權。后來,盒馬運營逐步改為直營模式。但在寧波,三江購物依然是盒馬本地運營的重要合作方。
如今,盒馬在嚴筱磊的掌管下,也實現全年經調整EBITA轉正,完成了華麗轉身。近期,盒馬還公佈了最新的開店計劃——盒馬鮮生計劃財年內開出近100家門店,屆時盒馬門店總數預計會超過500家。對此,嚴筱磊表示,「盒馬堅定地看好國內消費市場,我們會堅持持續擴張的策略,在今年新開100家店的同時,新進入超50個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三江購物與盒馬的合作,也進入了倒計時。今年8月初,三江購物發佈公告稱,公司與盒馬的合作協議將在2026年3月31日到期后不再續簽。這意味着,三江購物與盒馬近十年的合作即將結束。
除此之外,阿里近期還減持了紅星美凱龍。具體來看,今年7月底,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阿里旗下杭州灝月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共計不超過130,641,979股(佔總股本3%)。
公告顯示,此次減持計劃的實施時間為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11月30日,其中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的股份不超過 43,547,326 股(佔總股本1%),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股份不超過87,094,653 股(佔總股本2%)。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紅星美凱龍發佈公告稱,股東阿里巴巴(成都)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之間股份轉讓完成。此次股份轉讓涉及的股份數量為42,527,339股A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0.98%。轉讓完成后,阿里巴巴(成都)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不再持有紅星美凱龍股份,持股比例歸零。
阿里一系列的減持行為,或許是想要逐步減輕負擔,從而將公司的核心資源集中到電商主業務之上。在2024年,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就曾表示,「我們的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這些也不是我們的核心聚焦。如果能夠完成退出的話,也是非常合理的。」而近兩年,阿里也接連減持了快狗打車、B站、陌陌、網易雲音樂等長期虧損的非核心業務。
這場規模空前的「大撤退」背后,是阿里正在進行的戰略大轉向——剝離非核心資產,將人力與資源重新聚焦於電商基本盤,並全力押注「即時零售」這一新戰場。
阿里卸下包袱,是爲了更好出發
縱觀今年上半年,阿里正以空前的力度加碼電商和即時零售。這一戰略轉向不僅是對市場變化的敏鋭響應,更是對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再度聚焦。
今年年初,淘寶天貓發佈了12項惠商舉措。其中,在流量和投入方面,平臺將投入超百億促商家生意增長。對於新商家,平臺還給予每商家最高250萬元的激勵金額。商家權益保障方面,今年4月,淘寶宣佈全面取消「僅退款」。
此外,淘寶還通過「退貨寶」降費政策的升級、天貓年費的取消、AI工具的優化等舉措,降低商家經營成本。
今年5月,淘寶與小紅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出「紅貓計劃」。其中,雙方將進一步開放融合,打通從種草到購買的全鏈路,共同助推平臺商家生意增長。
具體來看,雙方新增了小紅書筆記下方的「廣告掛鏈」功能,用户可通過鏈接直接跳轉至淘寶平臺完成購買。這一舉措,實現了種草內容與交易系統的無縫銜接,形成了完整的消費閉環。用户在發現好物併產生購買慾望后,可立即完成購買,無需在多個平臺間切換,極大提升了用户的購買體驗,一定程度上也增強了商家的轉化率。
同時,雙方還在商家種草方面展開合作,共建三方賬號,商家可通過淘寶種草星河平臺觀測從種草到下單的全鏈路效果,找到科學的種草路徑,從而提升投放效率。而且,淘寶也將加大投入,為商家種草筆記進行加熱、投流,提升消費互動。
除了對平臺營商環境的持續完善,阿里還啟動了淘寶閃購業務,極大提升了平臺的活躍度。4月底,阿里將淘天旗下即時零售業務淘寶「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並在淘寶App首頁Tab以「閃購」一級流量入口展示。上線當天,其立即與餓了麼啟動了「超百億補貼」,實現了平臺訂單量的高速增長。
7月初,阿里又追加了500億補貼。於是,淘寶閃購的日訂單量持續飆升。據晚點LatePost消息,8月7日到9日,淘寶閃購的日訂單量連續三天衝破1億大關。其中,8月8日和9日,淘寶閃購的日訂單量份額超過美團。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淘寶還上線了大會員體系,徹底打通餓了麼、飛豬、盒馬、高德、菜鳥等阿里系資源,承接多方面消費。
這一系列行為背后,阿里意在打造一個「電商+本地生活」的超級融合體,集中發力即時零售。然而,儘管戰略方向很明確,但阿里在即時零售戰場的前行之路也佈滿各種挑戰,尤為突出的是京東和美團的挑戰。
雖然説,從最新的數據來看,淘寶閃購暫時超過了美團,但其能否保持這個水平仍是個未知數。而眼下,美團和京東明顯不想再卷訂單量了,而是專注供應鏈的深耕。其中,美團推出了浣熊食堂和具備「明廚亮灶」設備的外賣衞星店,京東推出了自營外賣「七鮮小廚」品牌。二者都試圖通過線下門店的規模化落地,招攬更多外賣商家,實現精細化佈局,從而擴大市場影響力。其中,供應鏈的深耕或將成為未來競爭決勝的關鍵因素。
因而,面對美團和京東這兩個強勁對手,阿里不得不逐步從非核心戰場撤退,集中核心資源,徹底發力即時零售。如此看來,阿里的持續減持並非簡單的套現離場,而是一場壯士斷腕般的戰略聚焦,將資源重注於電商基本盤與即時零售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