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重塑能源半年報透視:核心業務增勢強勁,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2025-08-15 18:28

近日,中國領先的氫能科技企業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70.HK,以下簡稱重塑能源)發佈了中期業績。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通過全產業鏈佈局和同步拓展海內外市場,打開了長期增長空間。

經營質量穩步提升

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重塑能源實現總收入約人民幣1.07億元,雖較2024年同期的1.19億元有所下降,但收入結構呈現顯著優化。其中,作為核心業務的氫燃料電池系統銷售收入達7682.7萬元,較2024年同期的3176.9萬元大幅增長141.8%,反映出公司在覈心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持續提升,核心財務指標呈現出了持續改善的良好態勢。

上半年該公司毛利虧損約1350萬元,較2024年同期的1737萬元收窄22.5%,毛利率提升2個百分點。這一改善主要得益於產品結構調整——高附加值的燃料電池系統銷售佔比提升,有效對衝了零部件銷售收入下降的影響。

與此同時,2025年上半年,重塑能源在業務上取得了多維度的進展,在技術創新、向上遊制氫領域佈局、推動氫能多元應用、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推動上下游氫能生態構建,以及參與行業標準制訂推動氫能應用與碳市場連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這也推動公司從單一的設備供應商向「技術+生態」服務商轉型,為長期商業化運營奠定基礎。

開拓海外高毛利市場

報告期內,重塑能源來自海外地區的收入達1101.8萬元,較2024年同期的239.4萬元激增360.3%,海外收入佔比突破10%,歐洲、北美及東南亞市場的拓展成效顯著,印證了公司產品技術獲得國際市場認可。海外業務的拓展也與國家 「一帶一路」 戰略下新能源技術輸出的大方向高度契合,有望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

尤其是海外業務具有高毛利的特性,也是助推該公司毛利大幅改善的重要變量之一。海外成熟市場對清潔能源技術的需求旺盛,且客户對產品附加值的付費意願更高,這使得海外業務的毛利率顯著高於國內,有助於幫助公司對衝國內市場的盈利壓力,成為公司業績改善的 「穩定器」。因此,海外高毛利市場的開拓,對重塑能源而言,是優化盈利結構的重要抓手。

不過,全球化佈局的隱憂也不容忽視,海外項目周期相對更長,國際市場開拓的前期投入要求高,加快海外市場拓展的同時也將伴隨着相關人員、銷售及營銷成本的增長。而且當前全球能源地緣政治複雜、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公司也需要建立風險對衝機制。短期來看,公司的前期投入正取得不錯的結果,而長期來看,積累的技術口碑和經驗將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有助於公司應對國際市場挑戰,在氫能全球化中佔據先機。

現金流表現亮眼

在成本費用管控方面,重塑能源展現出了精細化管理能力,驅動運營效率不斷提升。在銷售及營銷開支、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三大費用項上均實現顯著下降。

銷售及營銷開支從5331.4萬元降至5069.6萬元,剔除股份支付費用后,因合理加強銷售投入導致的增幅可控;行政開支大幅下降52.2%,從2.44億元降至1.17億元,主要得益於股份支付費用減少及管理人員精簡;研發開支從1.13億元降至6059萬元,剔除股份支付費用后仍下降23.4%,體現出資源投入效率的提升。同時,公司通過「聚焦核心產品、精簡產品系列」的策略,在控制研發成本的同時,顯著提升了研發效率。從新一代燃料電池系統產品Sirius系列投入量產,其原材料成本及製造費用較上一代進一步下降可見一斑。

現金流方面,經營活動現金流表現亮眼,上半年實現淨流入9510萬元,實現歷史性轉正。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10.51億元,較期初的8.83億元增長19.0%,在氫能行業普遍依賴外部融資的背景下,這使得重塑能源成為少數實現「造血」功能改善的企業。這一突破得益於成功在港股主板上市,同時公司精細化管理帶來的成本費用降低,輔以公司客户信用評級體系的完善與分期收款模式的推廣,逐步擺脫了對單一融資渠道的依賴。

當前新能源行業融資環境趨緊,氫能企業普遍面臨「投入大、回收慢」的資金困境,既需持續投入研發與場景拓展,又因盈利模式未成熟導致融資渠道受限。對此,重塑能源通過引入戰略投資為西北市場及綠氫項目輸血,構建「經營現金流+戰略融資+政策支持」的多元資金體系。這種平衡短期償債與長期發展的策略,建立了經營性現金流與外部資金支持的良性循環,將幫助公司在行業商業化初期築牢抗風險根基。

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從能源轉型的趨勢和需求來看,氫能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預測,2050年全球氫能需求將增至目前的10倍,屆時氫能產業鏈產值將超過2.5萬億美元。在「雙碳」目標推動下,氫能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應用場景將從交通領域向工業、建築、儲能、發電等多元領域拓展,為行業參與者提供巨大市場空間。

而按2023年氫燃料電池系統銷售輸出功率、重卡氫燃料電池系統總輸出功率計,重塑能源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一,且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位列中國氫燃料電池行業收入規模第一,具備顯著的規模優勢和品牌效應。公司通過在技術研發、產品可靠性和商業化經驗上的領先積累,有望在行業增長中持續領跑。

同時,在資本市場,重塑能源2月獲納入港股恆生綜合指數成分股,3月獲納入港股通成分股,資本市場認可度不斷提升。獲納入這些指數后,公司將會吸引更多的市場資金關注,尤其是指數型長期投資基金。

總的來看,此次中期業績,重塑能源展現了強勁的發展韌性和良好的改善趨勢,隨着公司業務持續推進和財務指標改善,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有望獲得更多資本加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