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5 18:32
來源:市值風雲
行業內卷,轉型太慢。
作者 | 木盒
2025年7月2日,國家衞健委已正式批准中糧科技(000930.SZ)自主研發的酶法工藝生產阿洛酮糖作為新食品原料,屬於全國首家通過的公司。
獲批消息出來后,公司股價也因為這個代糖概念稍微漲了點。
(截至7月3日的股價,市值風雲APP)
中糧科技是國資委100%控股的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回顧過去幾年業績,2020年-2021年每年還賺10多億利潤,2023年突然就虧損6個多億,為什麼變化這麼大?
虧損也持續到今年1季度,為什麼業績長期低迷?
這其中既有行業內卷的因素,也有公司轉型太慢的因素。
玉米深加工:中國製造業的縮影之一
(一)行業產能嚴重過剩
中糧科技屬玉米深加工行業,但行業內產品同質化嚴重、產量過剩嚴重:2023年我國玉米深加工能力達到1.2億噸,實際玉米加工量約7600萬噸,平均開工率只有63%。
玉米深加工產品以玉米澱粉為主,我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玉米澱粉生產國和消費國,根據中國澱粉工業協會數據,2022年我國玉米澱粉產量為3781萬噸,中糧科技以136萬噸的產量,佔比3.6%,位居第9名。
(2022年玉米澱粉行業前十公司市佔率,天風證券)
但玉米澱粉行業格局很分散,集中度有待提高,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甚至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現象。
(2012年-2022年玉米澱粉供需情況,天風證券)
2023年,玉米加工行業產能過剩引發市場激烈競爭,下游需求恢復不及預期倒逼企業停限產,大宗產品價格下跌,行業盈利水平達歷年低位,中糧科技也是在這一年出現大虧,毛利率下降到只有5.51%。
(數據來源:市值風雲)
(二)完整產業鏈
整體上,中糧科技打通了」玉米—澱粉—葡萄糖—酒精、味精、有機酸等「的產業鏈,簡單來説,中糧科技就是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然后加工成食品及食品原料、生物能源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其中分為三大業務:
(1)」酒精及其副產品「括燃料乙醇、食用酒精等,2024年收入佔比49%;
(2)澱粉、澱粉糖、味精、檸檬酸等,也佔了近一半的收入;
(3)生物可降解材料領域,主要業務為基於聚乳酸(PLA)、聚羥基脂肪酸酯(PHA)的可再生材料及其製品的生產和開發,這塊還沒有收入。
(營業收入構成,wind數據)
業務(1)和(2)都是屬於成熟且低毛利的業務,沒太多成長性,業務(3)又迟迟沒有投產成功,我們詳細看看。
酒精行業:產能過剩困境之下難轉型
(一)燃料乙醇下游客户是油氣公司
酒精行業中燃料乙醇的佔比是最高的:2024年國內酒精消費規模約850萬噸,其中燃料乙醇330萬噸、白酒160萬噸、化工醫藥245萬噸、無水乙醇125萬。
中糧科技除了2020年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緊急轉產一些醫用和消毒酒精之外,燃料乙醇一直是公司最主要的酒精產品。
理論上燃料乙醇可以百分之百替代汽油的,但實際應用過程中通常與汽油混在一起使用,國內是添加10%左右,美國、巴西添加比例更高可達40%。
所以,公司前兩大客户多年都是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
(2024年前五大客户情況)
假如石油價格價格提高,是有利於中糧科技的,原因之一是作為汽油替代品的燃料乙醇產品價格上漲,第二是油氣公司添加替代的比例會提高。
(二)非糧生物質燃料轉型
中糧科技遇到的核心問題是,無論是酒精行業、還是燃料乙醇,都嚴重過剩:
(1)酒精行業:需求端2024國內年消費同比下滑,供給端近三年煤基乙醇產能快速擴張,產能為250萬噸,已佔總需求的30%,對傳統酒精行業帶來衝擊;
(2)燃料乙醇:2023年國內燃料乙醇產能為587.5萬噸,但總需求只有376萬噸,產量只有372萬噸,開工率只有64%。
(燃料乙醇供需表,天風證券)
面對如此行業困境,風雲君認為中糧科技也無能為力,這個行業技術門檻太低了,公司唯一能尋求突破的就是調整產品結構,比如擴大高端酒精、高附加值和小包裝酒精產品市場,特別是非糧原料方面的纖維素乙醇佈局。
公司也掌握了相關的技術,2022年已擁有500噸/年纖維素乙醇中試裝置,具備產業化技術條件。
但纖維素乙醇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依然遙遙無期,因為成本高於玉米酒精,原因有纖維素比澱粉更難降解成糖、原料比如秸稈收集和運輸成本更高、設備投資和生產成本高等。
其他行業:螺螄殼里做道場
除酒精產品之外,中糧科技還有澱粉、以及以澱粉為原料的果葡糖漿、麥芽糖漿、麥芽糊精、小特新糖漿、變性澱粉、味精、檸檬酸等產品。
其中玉米澱粉、味精都是毛利率低、供給過剩的成熟行業,沒什麼看頭,澱粉糖(果葡糖漿、麥芽糖漿、麥芽糊精)稍微好一些,有些品種還在增長,但是毛利率也只有個位數。
(產品毛利率情況)
只有一些小方向可以做,比如部分澱粉糖(果葡萄糖漿、風味調配新糖漿)、檸檬酸、功能糖。
其中檸檬酸的產品毛利率是最高的,2024年毛利率有31.66%,國內產能已有12萬噸,2025年產能又在泰國擴建3.6萬噸。
功能糖的阿洛酮糖剛好7月2日獲批生產,其甜味及口感與蔗糖類似或接近,熱量只有蔗糖的70%,可作為健康代糖替代蔗糖。
可降解材料: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其實最寄希望的增長亮點業務是可降解材料,主要是PLA,也有PHA,也是從玉米澱粉延伸出的產業鏈,比如」玉米-澱粉—糖—乳酸—丙交酯—聚乳酸(PLA)」。
但可惜的是,中糧科技很早就謀劃這事了,但一直沒結果。
(一)聚乳酸項目進展
2019年聚乳酸原料聚合生產線就試車成功,具備3萬噸/年的聚乳酸及製品的生產能力。
2021年9月,中糧科技公告其擬於吉林省榆樹市五棵樹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3萬噸丙交酯項目,建設周期預計為2年。
不過這個項目遠遠逾期了,2025年公司將該項目從吉林省榆樹市搬遷至安徽蚌埠中糧產業園內建設,預計建設周期為18個月,原因是安徽更接近聚乳酸生產基地、華東和華南銷售區域等。
而同行海正生材、豐源生物等競爭對手的產能建設已經如火如荼,早就做出來有了不少收入並擴大規模了。
(海正生材2022年招股説明書)
而且風雲君判斷,聚乳酸這個產業鏈,也很快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等中糧科技出來,已經沒有多少市場空間可搶。
(二)PHA項目進展
和PLA一樣,PHA(聚羥基脂肪酸酯)也是一種新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通常是基因工程菌種構造法,生物發酵技術合成的,可勝任大部分合成塑料的用途。
2021年8月,公司開始進行1000噸/年PHA中試裝置建設和工藝優化項目(一期),2022年建成一套PHA示範裝置,併成功投料試車,公司也在加大PHA與PLA共混合金纖維等技術的研發力度,但目前也都還沒投產成功。
中糧科技所處的」玉米—澱粉—葡萄糖—酒精、味精、有機酸等「整個玉米加工產業鏈,絕大部分產品都是產能過剩的,比如玉米澱粉、澱粉糖、酒精含燃料乙醇、味精等,只能在細分方向去做小改善。
有一些增長亮點(比如檸檬酸、功能糖),但對整體收入規模而言無濟於事,整個公司毛利率還是太低了,公司努力做的大變化,又暫時看不到成果:
(1)燃料乙醇原料從糧食的澱粉乙醇轉向非糧食的纖維素乙醇,短期很難實現產業化;
(2)生物可降解材料,項目進度太慢,預計出來就是一片紅海。
這兩年以來,中糧科技最關鍵的字是轉型,但轉型這條路對公司而言,還是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