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5 18:45
昨日,A股成交額與兩融余額連續兩日雙破2萬億。
這在A股歷史也只發生過7次,而13-14日就發生了兩次!極具參考意義的現象,已經印證市場情緒處在一個相當活躍的狀態。
其實並不需要考慮牛市是否到來,如果今天普漲行情能夠延續,那麼以往流動性牛市里更受益的成長風格如今指向了哪些賽道?
大盤一掃昨日高開低走的陰霾,除了銀行,其他板塊基本都是普漲。截至收盤,滬指漲0.83%,創業板指漲2.61%。
具體來看,金融科技和券商兩個緊密聯繫的板塊今天迎來了同頻共振。
指南針20%漲停,同花順漲超16%,大智慧漲停帶動整個金融科技板塊大漲超4%。證券行業個股全線收紅,長城證券、天風證券、中銀證券封板,香港市場中資券商表現亦非常強勁。
深市規模最大的證券ETF(159841)午后飆漲,標的指數漲4.3%。
消息面上,香港證監會今天向所有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發出通函,闡明其對穩健託管客户虛擬資產方面的要求,在ASPIRe路線圖下為業界循序採用更先進的託管技術奠定堅實基礎。
上午,A股市場逾4400股上漲,成交額超1.3萬億元。
據統計,這已經是連續第57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水平,此前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突破兩萬億元水平。在這種背景之下,券商自然是最為受益的板塊。
科技板塊從昨日下跌中反彈,PEEK材料、PCB概念、液冷服務器、光刻膠、甚至光伏電池等概念強勢上漲。
我們認為,在基本面穩步復甦,流行性寬松預期釋放的環境下,目前股市趨勢向好,指數和熱門個股不斷在創出新高,資金也在注入支持市場。
在這種市場條件下,成長風格如券商、科技還是會持續佔優。前者已經啟動,而像目前最熱門的半導體、AI、創新葯、機器人等則輪流發力,尤其像人形機器人這種未來成長空間廣闊的賽道,近期催化頻頻,更受增量資金的青睞。
繼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之后,人形機器人近日就又迎來了一場盛會。
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綜合性體育盛會「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將於8月15日至17日開展。
據介紹,來自16個國家的280支參賽隊伍,將圍繞競技賽、表演賽、場景賽、外圍賽四大類別共26個賽項展開487場比拼,展現人形機器人在智能決策、運動協作等領域的能力。
賽事開幕式參照了人類運動會的形式,各個機器人運動員以方陣形式,依次入場,奏響國歌,並有裁判員宣誓。此外,還有機器人與人類合作的歌舞表演、模特走秀、戲曲表演和樂器彈奏等節目,宇樹科技、松延動力、卓益得、樂聚、優艾智合等多款機器人蔘與了表演。
央視新聞
值得提及的是,在更具實用意義的場景比賽里,共設置了工廠、倉儲中心、醫院、酒店四大場景,涉及工廠物料搬運、醫院藥品分揀、酒店清潔服務等環節供機器人展示能力。
當前資本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節奏可謂空前關注,近期諸多重磅會議(如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也給予人形機器人展示技術特點的充足空間。
儘管當前仍以「技術演示+場景試點」為主,但各廠商也正聯合行業用户加快驗證並優化其系統優勢,包括提升操作靈活性、人機協作效率及任務執行安全性等方面。
至於估值敍事方面,很多人認為眼下具身智能仍處於起步階段,類似於2013年到2015年的移動互聯網,但很可能會在3到5年內實現技術收斂,找到類似於互聯網電商、社交網絡的商業模式。
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50年,全球可能會有超過10億台人形機器人投入使用。
從使用場景來看,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50年,大約九成的人形機器人會主要服務於工業和商業領域,用於執行重複、簡單、結構化的工作。其中,預計中國有望成為全球人形機器人使用量最多的國家,超過3億台,美國則約為7770萬台。
人形機器人巨大的成長空間,不管得到實業界,也得到資本界的認同。
投資策略上,重點不需要像「講故事」階段證明其廣闊的增長潛力,而是緊跟產業發展節奏和估值水平。
因為這類成長板塊本身就對資本具備吸引力,如果估值水平合理(最好是低估),消息面上、產業節奏上又有利好因素刺激,就很容易走出一波行情。
2025年春節前后,機器人板塊有過一輪拔估值,3-4月回撤,且因為宏觀事件(關税)干擾,回撤幅度相當大。
不過,回撤也消化不少估值,其后緩慢回升,7月后成功突破5月份的反彈高點,並出現加速。
為何會加速?
消息面刺激是一個因素,特別近期接連有重大活動登場,像上海人工智能大會、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在又有一個機器人運動會。
同時,政策面、資本面,也頻傳利好。
例如,國內多地將機器人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技術研發與場景試點;機器人企業正通過IPO、收購等方式尋求登陸資本市場,形成「產業發展-資本流入」的正向循環。
在產業發展節奏上,今年是人形機器人從0到1的突破期,從「技術概念」向「規模化落地」的跨越期。未來一旦進入量產階段,將複製新能源早期「需求爆發-訂單擴張」的成長路徑,進入到從1到n的快速擴張期。
換言之,投資者很快會看到機器人企業的業績兑現。而隨着快速擴張期的到來,有機會出現類似電動車時期業績+估值雙螺旋上升的局面,即高速的業績增長,原有估值被快速消化,樂觀情緒下估值被重新拔高,又再被高增長消化,循環往復。
客觀地説,機器人板塊目前的估值,相對4月低位修復了不少,但相對3月高位,仍有一段距離。
中國有龐大的工業應用場景和消費應用場景,例如汽車製造、酒店餐飲、物流運輸、醫療、養老、娛樂、家用,等等,是機器人企業利潤的底層驅動力;資本市場漸趨活躍,流動性寬松周期來臨,則可以為機器人企業的估值擴張提供更多可能。
再次定位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階段,其投資價值絕不僅僅限於目前的位置,一旦迎來利好因素刺激,板塊還會有機會再次複製年初的行情。
儘管如此,當前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技術尚未完全收斂,要持續捕捉跟蹤選對股票難度不小,如果能用賽道投資的視角慢慢積累,那麼機器人ETF(159770)就值得考慮。
深市規模第一的機器人ETF(159770)上漲1.94%,年內漲幅23.57%。
資金強勢流入機器人板塊,機器人ETF(159770)年內吸金52.02億元,最新規模70.62億元,最新份額72.32億元,較年初飆漲310.66%,居同標的第一
機器人ETF跟蹤的標的指數覆蓋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多個細分領域,其中成份股宇樹鏈含量超36%、智元鏈含量超32%、優必選鏈30%、華為鏈29%、小米鏈22%、特斯拉鍊21%。
機器人ETF標的指數歷史業績表現優秀。Wind數據顯示,自去年924以來中證機器人指數漲幅68.93%,超越同期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等大、中、小盤寬基指數;自今年以來,中證機器人指數漲幅21%,領跑市場主要寬基指數。
機器人ETF聯接基金(A類:014880,C類:014881)方便場外投資者佈局機器人賽道。
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迎來歷史性投資機遇,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落地形成共振。
特別是持續突破的AI算力和AI大模型,賦予機器人智能決策能力,核心零部件降本推動量產進程,運動控制技術突破拓展應用場景。
儘管存在技術迭代和估值泡沫風險,但產業趨勢明確,當前機器人產業還處於技術驗證向小批量試點過渡階段,跨越這個階段后,將很快進入到規模化量產-全場景滲透階段。
還有一點容易被忽略的,機器人產業鏈聚焦於核心硬件國產替代與軟硬件協同優化上,國產公司在細分環節已具備競爭力,長期將形成「自主可控」生態。
這在目前的全球政治經濟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尤為重要。畢竟,這些年太多「卡脖子」的問題出現了。
人形機器人產業,已經走到了類似當年PC、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商業化的前夜,誰也不應忽略它。(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