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4 23:42
來源:時光智保
在全球經濟格局重構的當下, 我 國保險市場的巨大潛力與創新活力正吸引着越來越多國際資本的關注 ,他們就像 「貪吃蛇 」 一樣,正按照自己的節奏展開了這場 「貪吃遊戲」。
外資「保險貪吃蛇」來了!
8月7日,挪威央行(Norges Bank)最新增持眾安在線134.81萬股,使其持股比例突破5%的披露門檻,升至眾安在線H股股本的5.07%,在總股本中的持股比例達到約4.92%,正式躋身這家互聯網保險巨頭第五大股東之列。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外資機構對我國保險股進行增持或戰略投資。國家外匯局透露,上半年外資淨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101億美元,扭轉了過去兩年總體淨減持態勢。在全球經濟格局重構的當下,我國保險市場的巨大潛力與創新活力正吸引着越來越多國際資本的關注,他們就像「貪吃蛇」一樣,正按照自己的節奏展開了這場「貪吃遊戲」。
01
挪威央行2400萬港元增持眾安在線
挪威央行此次增持行動,完美詮釋了外資「貪吃蛇」的獵食策略——精準鎖定高成長賽道龍頭,通過持續小額增持積累戰略倉位。
挪威央行作為挪威的中央銀行,不僅負責貨幣政策制定和金融系統穩定管理,還運營着規模龐大的挪威政府養老基金全球(GPFG)。該基金以長期價值投資著稱,今年上半年其投資回報率達到5.7%,其中股權投資回報率為6.7%,固定收益投資回報率為3.3%。挪威央行選擇在此時加碼眾安在線,既是對該公司基本面的認可,也反映了其對中國保險科技行業長期發展前景的樂觀判斷。
根據港交所披露,8月7日挪威央行以每股17.7718港元均價買入眾安在線股份,耗資2395.82萬港元。這看似不大的交易背后,是其持股總量已達8289.27萬股,市值已達14.9億港元的龐大布局,恰如遊戲中的貪吃蛇,通過不斷「吞食」小目標實現體量擴張。這一變動也使得眾安在線前五大股東座次重新排列,中國平安以8.90%持股比例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深圳市加德信投資有限公司(7.93%)、螞蟻集團(6.43%)、騰訊(5.58%)分列第二至第四位,挪威央行則以4.92%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五。
這種「小步快跑」的增持模式具有典型的外資特徵,它的隱蔽性強,在達到5%披露線前已低調建倉8154.46萬股;且單次增持金額控制在千萬級港元規模,成本是可控的;作為管理1.5萬億美元挪威主權基金的機構,其投資周期以十年計,可見其具有長期視角。
值得注意的是,眾安在線前五大股東中已出現三條「外資貪吃蛇」的身影——除挪威央行外,螞蟻集團(6.43%)、騰訊(5.58%)同樣具有深厚國際資本背景。這三條「貪吃蛇」與本土巨頭中國平安(8.90%)形成微妙制衡,共同演繹着中國保險市場的資本博弈。
02
為何眾安在線成外資必爭之地?
外資「貪吃蛇」對獵物的選擇極為挑剔,眾安在線之所以成為爭奪焦點,正因其具備獨特的「營養構成」。
首先是眾安在線擁有「高蛋白業績增長」,數據顯示,2025年Q1淨利潤5.69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今年5月,眾安在線股價一度單月累計漲幅超50%,5月27日單日漲幅近10%。從業績到股價,都使得眾安在線這種「科技+保險」雙輪驅動的企業表現出高成長性,這恰是外資「貪吃蛇」最看重的優質蛋白。
眾安在線背靠螞蟻、騰訊的流量生態,疊加平安保險基因,形成獨特的「維生素組合」——既能增強自身免疫力(抗周期能力),又可促進新陳代謝(業務創新)。這種「維生素式生態協同」讓眾安在線更具吸引力。
此外,眾安在線還有着礦物質般的稀缺價值,作為香港首家服務穩定幣的數字銀行眾安銀行(ZA Bank)控股方,其Web3.0佈局具有難以複製的稀缺性,猶如微量元素般珍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眾安在線完成配售新H股,募集資金約39億港元。配售完成后,眾安在線的已發行股份總數由14.7億股增加至16.8億股,H股總數由14.2億股增至16.3億股。這一資本補充舉措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了充足彈藥,同時也導致原有股東持股比例被稀釋,為挪威央行等新投資者進入創造了條件。
當下,外資‘貪吃蛇’正在中國尋找三類保險資產:科技賦能型、生態協同型、牌照稀缺型。眾安在線罕見地同時具備這三重屬性,自然成為必爭之地。
03
「保險貪吃蛇」軍團擴容
挪威央行僅是外資「保險貪吃蛇軍團」的先鋒部隊,更多國際資本正從不同維度展現其「貪吃」的特性。
8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正式批覆,同意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受讓上海錦江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史帶財險0.78%股權,交易完成后,史帶財險的外資持股比例達到100%。8月10日,該股權變更正式完成。由此,史帶財險成為繼安盛天平、中德安聯人壽、匯豐人壽、中意財險之后,第五家完成「合資轉外資獨資」的保險公司,也是第三家外資獨資財險公司。
此次變更標誌着中國保險業進一步開放,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外資保險市場份額已從2013年的4%躍升至9%,且仍在持續提升。而外資採用的是控股型吞併策略,這種策略追求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權,往往伴隨着管理體系和經營策略的全面重塑,適合具有豐富中國市場經驗的外資機構。
和此次挪威央行增持眾安在線一樣,以高盛、貝萊德為代表,這些機構則通過在二級市場「貪吃」,以持續、穩定的增持方式逐步擴大持股比例。典型案例是高盛證券在場外增持新華保險345萬股,每股作價44.339港元,涉資約1.53億港元,持股比例增至5.23%;貝萊德在2025年4月30日以每股均價57.4069港元增持友邦保險463.24萬股,涉資約2.66億港元,持股比例由5.99%升至6.03%,其特點是採取定期定額的增持方式,注重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這種策略猶如「温水煮青蛙」,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實現對目標企業的深度佈局。
此外,生態型滲透策略則以軟銀願景基金等投資機構為主力,典型案例包括對水滴公司等保險科技企業的投資。這類機構更注重沿保險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延伸佈局,通過構建完整的生態體系來獲取協同效應。其投資往往不侷限於保險牌照本身,而是着眼於整個保險科技生態系統的打造。
還有一種特性呈現政策型突進。如匯豐保險,典型案例是匯豐人壽完成「分改子」,分公司改製爲子公司。這類機構善於把握中國金融開放的政策窗口期,在監管政策放寬的第一時間採取行動,具有明顯的政策驅動特徵。這種策略要求投資者對政策走向具有敏鋭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
這四種策略各具特色,反映了外資機構對中國保險市場的不同認知和戰略定位。從發展趨勢看,隨着中國金融開放的持續推進,這幾種策略正在相互融合,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投資組合。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複合型「貪吃策略「的出現,外資對中國保險市場的佈局也將更加立體和深入。
04
重構我國保險生態
這場外資「貪吃蛇遊戲」正在深刻改變我國保險業生態格局,帶來了基因突變式的進化,生態位的重新劃分以及服務品質的提升等。
友邦保險引入的「卓越營銷員」體系、眾安在線的數字化覈保技術,這些外資帶來的「基因片段」正促使本土險企加速進化;平安人壽已借鑑開發「智能保顧」系統,實現承保效率提升40%。此外,外資「貪吃蛇」多聚焦高端醫療險、ESG保險等細分領域,與本土巨頭形成錯位競爭。「貪吃蛇效應」本質是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當外資「貪吃蛇」與本土「生態鏈」形成良性互動,最終將培育出更具活力的保險生態系統。
儘管外資保險公司擁有諸多優勢,但如何融入中國市場仍是其面臨的主要挑戰。外資可能面臨對中國消費者需求理解不深、渠道建設滯后、監管政策適應性不足等挑戰。所以,對於外資保險公司而言,需要結合中國客羣需求開發高性價比產品;在渠道創新方面,可以藉助與科技企業合作快速獲客,比如與互聯網平臺定製健康險等產品,彌補線下網絡不足的短板。
這場沒有終局的「貪吃蛇遊戲」仍在繼續。隨着我國金融開放深化,更多國際資本將加入這場盛宴。而對於本土保險機構而言,唯有加速進化,方能在新的生態位中佔據有利位置。正如遊戲中的經典法則:最大的貪吃蛇未必能活到最后,但最適應環境的必定贏得最終勝利。
責任編輯: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