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5 15:59
小程序: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
國內
1. 東方金誠:四季度初前后央行可能再度實施降準降息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解讀稱,8月央行會繼續通過MLF、買斷式逆回購注入中期流動性。他同時預計,四季度初前后央行有可能再度實施降準降息。(一財)
2. 中信建投:若限產嚴格執行,鋼材利潤有望修復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指出,前7個月中國鋼材出口在外部壓力下展現強勁韌性,核心動力來自新興市場開拓、高技術產品競爭力及民企活力。根據mysteel消息,自8月16日至25日根據氣象條件研判,唐山獨立軋鋼企業,隨時進行停產,8月25日至9月3日必須停產。部分獨立型鋼軋鋼企業已收到停限產通知,若執行停限產措施,唐山地區35家調坯型鋼企業日產量影響約9萬噸,鋼材利潤有望修復。
3. 中信建投:鎢價內外盤再創新高,供需緊張態勢維持
中信建投表示,鎢產品價格頻創新高,國內首批鎢精礦配額+環保督察影響下,供應下降。國外桑東和海豚鎢礦增量不及預期,巴庫塔鎢礦順利投產,但當地缺乏冶煉產能,需運回中國冶煉后再出口。平衡表整體偏緊,海外的缺口相較國內更加明顯,價格整體樂觀。銻價方面,內盤銻價已基本觸底,商務部迴應將依法依規對銻相關出口許可申請進行審查,並批准合規申請。
4. 中信建投:固態電池產業化節奏加快,整個產業鏈上游設備環節將最先受益
中信建投指出,固態電池產業化節奏加快,隨着電池廠和整車企業中試線逐步跑通,產業鏈各環節降本持續推進,有望帶動下游市場需求爆發式增長,整個固態電池產業鏈上游設備環節必將最先受益。從設備投資角度來看,全固態電池生產工藝與傳統液態鋰電池生產工藝的核心差異是驅動設備價值量重構的關鍵,這主要體現在整個工藝流程的前段和中段。
5. 中信證券:歐洲提高國防開支,有望對歐洲自全球關鍵材料械等領域進口帶來需求拉動
中信證券表示,2025年北約峰會召開期間,近30個歐洲國家承諾將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5%,其中3.5%用於核心國防支出,1.5%用於廣義安全支出。從實現路徑來看,歐洲國防支出整體達標難度或較大,我們測算5.8萬億美元支出總增量中或有約46%集中在德英法三國。
6. 中信證券:數據中心電源前景廣闊,SOFC打開新增長極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SOFC(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具有高發電效率、減碳潛力突出、可快速部署等優勢,高度適配數據中心用電需求,在海外數據中心建設加速的大背景下,我們測算未來三年SOFC在數據中心領域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0億美元。建議關注SOFC零部件生產企業以及提前卡位佈局SOFC技術研發的上市公司。
7. 銀河證券:下半年貨幣寬松或超預期
銀河證券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的優先目標仍然是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貨幣寬松或超預期。從外部看,美聯儲9月或將再次降息,將為貨幣寬松創造順風條件。從內部來看有兩條主線:一是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税可能給中國出口帶來一定衝擊,中國經濟增速可能階段性放緩,並面臨一定的就業壓力;二是下半年可能依然處在低通脹環境,實際利率仍然偏高,依然有調降的必要性。預計三季度將再次調降政策利率10—20BP,從而引導LPR下行,並傳導至貸款、存款利率的進一步下行。
8. 銀河證券:供需兩端數據出現小幅收縮,內需回落幅度相對明顯
銀河證券指出,7月份中國經濟數據出爐,供需兩端數據均出現了小幅收縮,其中內需回落幅度相對明顯。今年「搶出口」(出口訂單前置)和「搶兩新」(政策靠前發力)使得上半年經濟表現好於預期,但同樣也使得下半年經濟增速面臨一定調整壓力。從供給端來看,生產法擬合的7月當月GDP增速約為4.8%(前值5.4%)。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前值6.8%,工業生產強度略有下降,與國內極端天氣較多有一定關聯,反內卷政策效果有待8月份進一步驗證;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8%,信息軟件、商務服務業、金融業保持強勁增長。從需求端來看,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5、6月增速分別為6.4%、4.8%,下行幅度較為明顯。
9. 華泰證券:當前或為佈局銀發市場的機遇期
華泰證券研報認為,銀發消費市場正不斷擴容/升級,日常消費、醫養看護、養生保健、精神情感構成四大主力板塊,日常消費比重最高,精神消費佔比快速提升。未來10年銀發羣體將成為拉動國內消費增長的生力軍,當前或為佈局銀發市場的機遇期。通過覆盤日本銀發產業和消費公司股價表現,發現日本銀發市場在康養保健、旅遊文娛、時尚美護、陪伴經濟、看護養老等細分領域都有突出表現,中國市場大有可為。
10. 華泰證券:免示教機器人由鋼結構走向船舶,產業鏈相關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華泰證券指出,由於焊工工作強度高、環境差,行業面臨招工難的窘境。免示教機器人通過視覺系統與焊接軟件實現工件與焊縫定位,自主規劃焊接路徑,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鋼結構角焊縫工件,未來將加速突破厚板多層多道焊等技術難點。而在整體技術難度更高的船舶領域,免示教機器人正初步切入小組立結構件,並探索具身智能路線以攻克中/大組立場景。我們認為隨着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免示教焊接有望加速滲透,產業鏈相關公司將充分受益,建議關注具備全棧自研能力/佈局具身智能路線的廠商。
11. 開源證券:政策和自律雙輪驅動,化工行業周期拐點臨近
當下化工行業供需錯配,價格走弱、盈利承壓。不過,開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化工首席分析師金益騰日前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隨着擴產進入尾聲、政策逐步落地,化工行業正從「要市佔率」轉向「要利潤」,有望開啟周期新起點。(中證報)
12. 華源證券:風電相對光伏具備低成本優勢,但長期來看光伏綜合成本較低
華源證券發佈研報稱,自雙碳戰略提出以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市場普遍認為光伏新技術層出不窮、轉換效率持續提升,而風電僅是機械結構,技術進步空間有限,因此長期來看光伏的綜合成本將低於風電。如果單純從風電和光伏成本來看,上述結論沒有太大問題,但由於目前電力終端同質化問題顯著,因此需要比較的是終端消費者角度下的全社會綜合成本。從發電特性來看,風電的系統成本顯著低於光伏,進一步提升風電的相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