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5 08:01
(來源:成長企業常識)
后浪森林研究室 | 洛上洲
總的來説,歐林生物算是強的了。雖然它2025年漲幅不大,但也大約漲了126%。
但是,它雖然漲了126%,卻也大概與它現有疫苗業務無關,AC結合疫苗、Hib結合疫苗及百白破疫苗在中國競爭已經白熱化了。事實上,它的這幾個產品已經四年多處於滯長狀態,估不上什麼值了。
那為什麼它能逆行業而動呢?源於一款全球組分最多、唯一進入Ⅲ期臨牀的「重組金葡菌疫苗」。
這是值得密切關注的。
超級細菌疫苗計劃
歐林生物的超級細菌疫苗計劃,由四個在研疫苗產品構成。
其一是重組金葡菌疫苗,這是全球組分最多、唯一進入Ⅲ期臨牀的疫苗。它是歐林生物佈局WHO「12種最危險耐藥菌」疫苗中的旗艦項目。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耐藥菌之一,每年導致全球超110萬人死亡,且尚無上市疫苗。在中國骨科手術中感染率達5%-8%,可引發膿毒症、骨髓炎等嚴重併發症。
但是,這個術后感染率5%-8%是否是一個較為確切的數據,值得慎酌。如果這個比例在2%或者之內,就要重新評估這個產品的重要市場了。
其二是幽門螺桿菌疫苗,這也是全球無上市產品的疫苗,澳大利亞Ⅰ期臨牀,也正在做國內臨牀申報準備。幽門螺桿菌全球感染率超50%,中國達44.2%,與胃癌發生強相關,現有療法依賴抗生素,疫苗有望解決耐藥性及復發問題。
其在動物實驗顯示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保護率達80%,這是全球首個進入臨牀階段的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之一。
幽門螺桿菌疫苗的全球競品與企業包括臨牀Ⅱ期的葛蘭素史克注射用重組蛋白疫苗(鋁佐劑)、臨牀Ⅰ期的瑞典Scandivax公司脂質體包裹亞單位疫苗、奧地利Rommelag技術平臺的緩釋微球口服遞送系統(非疫苗本體)。要説明的一點是,GSK項目因免疫持久性問題暫停研發。
中國研發幽門螺桿菌疫苗的企業有三家,除歐林生物外,還有重慶康衞/岳陽興長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值得提示的是,康衞與岳陽長興的項目也是由與歐林生物相同的鄒全明團隊研發,這個項目在2009年宣佈完成Ⅲ期臨牀,但因資金與審批問題未上市;另一個潛在競爭者是艾美疫苗,不過它未公開披露技術路線,推測是mRNA路徑。
這里要作一個風險提示,迄今全球累計超20個幽門螺桿菌疫苗項目研發終止,主因包括免疫原性不足(口服抗原降解)、保護率不達標(<70%)、工業化成本過高。所以,對歐林生物的純化工藝和新型佐劑是目前唯一實現高純度量產的企業,也要打一個問號。
其三是銅綠假單胞菌疫苗,銅綠假單胞菌存在超600種血清型,抗原廣譜性設計難度極高,銅綠假單胞菌致病機制的三大殺手鐗:生物膜屏障、多重毒力因子(LPS/OMPs/T3SS等)、免疫逃逸能力。
銅綠假單胞菌疫苗採用基因工程技術路線,屬於全球首創的1.1類新葯。目前進度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2024年7月完成pre-IND溝通。這是中國已知唯一佈局該疫苗的企業。
其四是鮑曼不動桿菌重組亞單位疫苗,亦是全球首個進入研發階段的疫苗。革蘭陰性球杆菌,對常規抗生素具有內在耐藥性,在自然環境及醫院環境中生存能力極強,佔全球醫院獲得性感染近12%,亞洲地區佔比高達三分之一,是我國最重要「超級細菌」之一。
歐林生物的鮑曼疫苗採用多表位嵌合蛋白設計,靶向外膜蛋白(OmpA)、脂蛋白等保守抗原,擬結合黏膜遞送技術,增強呼吸道局部免疫。
此為歐林生物超級細菌疫苗矩陣四大管線,與金葡菌疫苗(骨科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疫苗(呼吸道感染)、幽門螺桿菌疫苗(消化道感染)、鮑曼疫苗(抗生素感染)形成院內感染全場景覆蓋。
綠假單胞菌疫苗、幽門螺桿菌疫苗、鮑曼疫苗距離關鍵臨牀尚遠,短期還是看金葡菌疫苗的Ⅲ期數據。
最接近的金葡菌疫苗
注意力聚焦關鍵臨牀期間的重組金葡菌疫苗意義及價值,其已進入III期臨牀衝刺階段。
該疫苗2025年5月底完成全部受試者入組,覆蓋全國60余家臨牀中心,採用國際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方案,進入180天觀察期,預計2025年底揭盲數據,2026年初完成數據讀出。
重組金葡菌疫苗的六個價值維度:
1,它從2015年陸軍軍醫大學獲得臨牀批件,2022年啟動Ⅲ期,再到今年5月完成全部受試者入組,這種時間跨度本身就構成技術壁壘;
2,它是目前國際上靶標組分最多、唯一進入Ⅲ期臨牀的同類疫苗;
3,它在II期臨牀顯示良好安全性與免疫原性,接種后10-14天抗體達峰值,動物實驗保護率超85%;
4,它針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致死率極高的耐藥「超級細菌」,每年導致全球超110萬人死亡,尚無上市疫苗;
5,它的研發背景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致死率最高的耐藥菌之一,每年導致全球超110萬人死亡。在中國骨科手術中感染率達5%-8%,引發嚴重如膿毒症、骨髓炎等併發症;這個5-8%的骨科術中感染率數據並不一定準確,已有説法這一數據在2%及以內,這將影響該產品對市場規模的應用。如達到5-8%感染率,則僅骨科手術市場理論規模就超40億元。
6,最后是技術原創性,採用5個靶點的創新設計,比國外1-3個靶點的方案更先進。該疫苗採用反向疫苗學技術,通過系統分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表面蛋白組,結合高通量靶向驗證,最終鎖定5個關鍵抗原組分。這些抗原覆蓋了細菌生存代謝、粘附定植、毒素分泌、免疫逃逸及耐藥性形成的核心環節,形成「組合拳」式防禦機制。
歐林生物重組金葡菌疫苗預計2025年底揭盲、2026年報產、2027年量產,如研發成功,則支撐歐林生物從傳統疫苗企業向創新葯企轉型,及重塑全球超級細菌防治格局。
默沙東、輝瑞失敗之因
默沙東(Merck)、輝瑞(Pfizer)等跨國藥企曾推進9款候選金葡菌疫苗,但均因單靶點設計侷限性導致保護力不足而終止研發。
輝瑞4抗原疫苗PF-06290510終止於2018年。
PF-06290510通過反向疫苗學篩選,曾獲FDA快速通道資格,輝瑞在該項目投入超過5億美元。
其在Ⅱb期臨牀(STRIVE試驗)中,雖成功誘導抗體產生(血清學陽性),但疫苗組與安慰劑組的實際感染率無顯著差異,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判定「達到無效標準」。
默沙東的金葡菌疫苗稱之「心胸外科手術疫苗試驗」,但其在臨牀試驗中出現了致命問題——接種組患者死亡率反而高於安慰劑組,且死因多為多器官衰竭。
這個結果非常反常,雖然專家推測可能與疫苗引發的過度炎症反應有關,但具體機制至今未明。
默沙東因無法解釋的死亡風險,不得不提前終止臨牀試驗,成為金葡菌疫苗研發史上的標誌性挫折。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兩家企業嘗試過被動免疫路線,一是Arsanis公司的ASN100,另一個是Aridis公司的單抗藥物。
但是,Arsanis公司的ASN100用於預防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的II期試驗有效性不足(佔35%),2018年6月宣佈未能達到主要療效終點,研發中止,其后ASN100再未傳出重啟計劃。Aridis公司的AR-301(tosatoxumab),2023年1月公佈的全球III期試驗(n=174)顯示:全人羣第21天臨牀治癒率提升11.3%(68.9% vs. 57.6%),但因未達統計學顯著性(p=0.23),宣告未達到主要終點。不過,其亞組療效及次要終點改善為后續試驗提供依據,項目仍在推進。
金葡菌靶向療法研發難度極高,近25年以來14款疫苗/抗體藥物在II/III期失敗。
歐林生物的重組金葡菌疫苗是全球唯一進入Ⅲ期臨牀的同類項目,這是該產品最關鍵的時刻,成功與失敗,冰火兩重天。
成則將是全球首個超級細菌疫苗,敗則價值體系全面崩塌。
樊紹文與「鄒全明團隊」
歐林生物超級細菌疫苗的四個項目均來自同一合作方鄒全明團隊。核心人物鄒全明是國家免疫生物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始人/主任、陸軍軍醫大學藥學系教授,其專注超級細菌疫苗研發25年,擅長重組蛋白疫苗設計與遞送系統創新。
他的標誌性成果是2009年主導研發全球首個獲批的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即重慶康衞/岳陽長興完成Ⅲ期臨牀,但因資金與審批問題而未上市。鄒全明2015年在《柳葉刀》發表幽門螺桿菌疫苗Ⅲ期臨牀成果(保護率71.8%)。
歐林生物金葡菌疫苗Ⅰ/Ⅱ期臨牀試驗,由北京積水潭醫院為組長單位,進行倫理審批及方案主導,Ⅲ期臨牀試驗依然是北京積潭醫院,由蔣協遠教授頭。
2022年8月31日完成Ⅲ期首例受試者接種,2023年啟動30多家醫院臨牀中心規模動態擴展,2024年6月擴展至60家以上醫療機構,2025年5月全國60余家中心同步完成全部6000例受試者入組,多區域覆蓋華北(北京)、西南(重慶/成都)、華東、華南多地頂級骨科醫院。
負責臨牀研發的是陸軍軍醫大學,而CRO合作的是泰格醫藥。
歐林生物創始人是生於1953年的樊紹文,他在1976年至1991年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蛋白室主任,1991年至2000年任四川蜀陽藥業集團副總裁,2009年創立歐林生物,現任歐林生物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樊紹文為歐林生物制定的企業戰略方向為「細菌類疫苗+病毒類疫苗」雙軌發展。
樊紹文及樊釩通過直接及間接控制歐林生物29.22%股份,她們是父女關係,為歐林生物共同控制人。
超級細菌對歐林生物構成了決定性影響,在於成與不成之間,而且時間也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