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康寧發起「337調查」和多國訴訟 中國顯示供應鏈遭遇全球圍堵

2025-08-15 11:37

2025年8月8日,美國康寧公司針對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多家龍頭企業發起的「337調查」迎來關鍵性節點——這一天,正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下稱「ITC」)公佈的337調查日程表中各方事實證據開示(舉證)的截止日。

舉證和聽證,被認為是「337調查」中最為關鍵的兩大環節。其中,舉證是耗時最長(5至8個月)、且信息量最大的環節,將直接影響聽證會和裁決結果;隨后到來的聽證會則是最為激烈的環節,相關各方正面交鋒,常常脣槍舌劍、寸土必爭。

2024年底至2025年初短短兩個月內,美國康寧公司連續兩次向美國ITC申請針對中國彩虹顯示、TCL華星光電、惠科等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的相關企業進行「337調查」,指控前述相關企業侵犯其在基板玻璃領域的相關專利及商業祕密。

不僅如此。截至今年8月中旬,美國康寧公司針對彩虹顯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彩虹股份」)在美國、歐盟、印度、中國等多個地區總共發起了涉及專利、知識產權等13起訴訟。一場備受關注的中美行業龍頭之間的角逐拉開了序幕。

整個顯示產業鏈大致可分為玻璃基板(上游)—液晶面板(中游)—電子顯示屏(下游)。下游廣泛應用於電視、手機、電腦、車載顯示等領域。

目前,中國顯示面板產值約佔全球一半,出貨量約佔全球7成以上。中國已投資超1.5萬億元,建成60余條顯示面板生產線,年產能約2.5億平方米,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產業聚集地。

可產業繁榮背后卻是,約9成的玻璃基板市場被美國康寧公司和日本兩家公司掌控,中國只有彩虹股份一家剛剛突破了8.5代產線(目前市場主流技術)的技術瓶頸,實現規模化量產供應,市場佔有率逐步提升到10%。

玻璃基板是顯示產業鏈上游的基礎材料;知識產權又是玻璃基板技術與產能的根基。這注定是一場關乎中國顯示產業命運的商戰。

圍堵:「337調查」疊加多國訴訟

 美國康寧公司對中國顯示產業鏈發起的全球商戰,始於2024年底。

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短短兩個月內,美國康寧公司連續兩次向美國ITC申請針對彩虹股份、TCL華星光電、惠科、美國VIZIO等顯示企業進行「337調查」,指控其侵犯玻璃基板專利。

美國ITC官網顯示,2024年12月18日,美國康寧公司向其提出337立案調查申請,主張對美出口、在美進口及銷售的特定用於液晶顯示器的玻璃基板及其下游產品和製造此類基板的方法違反了美國337條款(侵權美國註冊專利號7,851,394、8,627,684、9,512,025和盜取商業祕密),請求美國ITC發佈普遍排除令或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2025年1月17日,美國ITC投票決定對這一申請啟動337調查(調查編碼:337-TA-1433)。

「337調查」,指美國ITC根據美國《1930年關税法》第337節及相關修正案進行的調查。337調查的對象為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目的為禁止一切向美國出口產品中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縱向上,「337調查」針對的是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從材料到終端的全產業鏈各個企業。橫向上,康寧公司在全球多個地區同時提起司法訴訟。

「從2024年底至今,美國康寧公司針對彩虹股份接連在美國、歐盟、印度、中國內地、中國臺灣等多個地區發起訴訟。」紫藤知識產權集團高級法律專家彭一鷳介紹,這些訴訟的發起地涵蓋了全球顯示產業主要市場,對方的訴訟幾乎都圍繞着專利、技術祕密等,對方的主要訴訟請求與「337調查」大致相似。

康寧公司在全球縱橫交織編制出一個訴訟大網,試圖對中國企業形成圍堵。

與司法訴訟常常數年久拖不決相比,「337調查」屬於政府行政調查,一般周期較短,只有12個月—18個月。加之,康寧公司首先發起的是「337調查」,進展最快。根據美國ITC公佈的337調查日程表,目前各方事實證據開示已過截止日。而即將開始的聽證會則是最具考驗、最為激烈的環節,相關各方將正面交鋒,質證辯論,常常脣槍舌劍、寸土必爭。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商戰。

有着170多年曆史、業務覆蓋全球的康寧公司是發起「337調查」的「常客」。據統計,近十年,康寧公司對中國企業發起了多起337調查申請,涉及液晶顯示器玻璃基板、光纖連接器等多個高科技領域。

反觀國內,彩虹股份、東旭光電、成都中光電等企業用二十年時間探索國產化之路,並剛剛有一家突破玻璃基板的技術壟斷格局、成功實現量產,構建起覆蓋配方、材料、裝備、工藝等全鏈條的研發體系。

博弈:從下游向上遊延伸

 「美國康寧公司發起‘337調查’與多項訴訟,原因是國內企業突破了跨國巨頭在玻璃基板市場維繫多年的技術壟斷格局,佔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這將對其在全球市場的地位構成潛在的威脅。」彩虹股份規劃科技部部長劉武站分析道。

一直以來,在全球顯示產業上游玻璃基板市場主要由美國康寧公司、日本旭硝子、電氣硝子3家企業佔據。其中,康寧公司始終佔據着50%以上的份額。

玻璃基板製造究竟難在哪里?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祕書長梁新清向經濟觀察報記者描述道,基板玻璃之於顯示面板,正如硅片之於芯片——既是物理載體,更是技術命脈。工藝上,這種特殊玻璃是從上千度窯爐中生產出來,長寬達數米,但厚度僅有0.5毫米、一張紙的厚度,表面粗糙度須降至微米級別。這麼大的玻璃在生產線里經過多次加工,其中一個面是任何東西都不能觸碰……因此製造工藝成為世界性難題。

彩虹股份成立於1992年7月,是一家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作為規劃科技部負責人,劉武站回憶道,公司用了近二十年時間,累計投入了上百億元,終於突破了8.5代線(目前市場主流技術)量產化的瓶頸,成為國內高世代基板玻璃產業規模化的龍頭企業。

目前,該公司已在咸陽、合肥等地建成了數十條8.5代線,成功將本土玻璃基板市場佔有率提升至10%左右。2024年11月11日,就在康寧公司發起「337調查」之前一個月,彩虹股份新建的國產首條超高世代基板玻璃生產線在咸陽點火投產。

「跨國企業連續發起多起調查訴訟,其目的就是要限制中國企業的產能,守住固有的市場。」劉武站説,該企業實現國產化批量供應能力,導致玻璃基板價格從一塊上千元跌至二三百元。根據規劃的發展目標,企業未來將繼續擴產,首先要達到國內市場一定比例供貨能力,才能保證中國這個產業鏈的基本安全和自主可控。

一旦這場全球商戰失利,根據康寧公司在「337調查」和多國訴訟中申請的排除令、禁止令,中國唯一突破主流技術的彩虹股份的產品被禁售,所處中下游萬千企業的關鍵材料將再次被外國巨頭壟斷。

在全球顯示產業,中外企業的爭奪戰數十年來從未間斷,一直從下游打到中游,如今開始向上遊延伸。

上世紀末,中國電視產業開始崛起,誕生了長虹、TCL、海信、康佳等一批電視製造商與日韓企業相抗衡。2000年后,正值中國顯示產業從CRT時代向液晶時代過渡,中國市場出現了大量液晶屏的需求。當時,國內政府與企業都把大量資金、人力、物力等資源投向產業中游、顯示面板的製造。

一位業內專家還記得,從2000年到2007年,中國顯示產業面臨着巨大困難,許多企業花費巨資卻無法量產合格的產品。2009年,京東方在北京開工建設第一條8代面板線時轟動全國,20多個部長級主管領導同時到場參觀。此后,中國顯示面板進入到衝量階段。這時,美國康寧公司在華投建了生產玻璃基板的多個工廠,助力中國顯示面板產業的崛起。

截至目前,中國已投資超1.5萬億元,建成60余條顯示面板生產線,面板年產能約2.5億平方米。中國從過去的「缺芯少屏」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產業聚集地。2024年,全球新型顯示產業規模達2198億美元,中國產業規模達1080億美元,佔據全球半壁。根據Omdia市場報告,2025年全球液晶面板產能中,中國大陸佔比約76%。

如今,中外企業在顯示產業的博弈開始延伸到了上游玻璃基板市場。

 突圍:全球專利壁壘危及中國產業鏈安全

 在整個顯示產業鏈中,玻璃基板是最上游的基礎材料;知識產權又是玻璃基板技術與產能的根基。當下,中美顯示龍頭之間的爭奪正是在這一領域展開。

從技術路線上看,美國康寧公司與彩虹股份兩個企業生產玻璃基板都是採用「溢流法」工藝。這種通過熔融玻璃液溢流成型的工藝,能實現「原子級」平整度,厚度誤差控制在微米級,能穩定製造超薄且厚度均勻的玻璃。

美國康寧公司突破技術工藝在前,通過專利等註冊,形成了知識產權的「護城河」。這使其在全球發起「337」調查和訴訟時,握有一定的先機優勢。

2025年8月6日,在2025中國(上海)國際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上,康寧顯示科技中國總裁兼總經理曾崇凱表示,顯示產業的發展,只有創新是硬道理。一是需要持續的獲利、投入,纔能有持續的創新;二是需要知識產權的保護。展望未來20年,該公司希望以業務共贏賦能創新,以知識產權保護創新。

8月12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就訴訟的進展和初衷採訪美國康寧公司。美國康寧公司新聞發言人lantzs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康寧的政策是不對涉及公司的任何法律訴訟的細節發表評論。但Lantzs卻稱,發明和創新是康寧在所有業務中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康寧是液晶顯示器行業的領導者,因為我們致力於投資、創新和合作,並與客户建立了信任關係。爲了保持業務(包括顯示器業務)的實力、安全性和未來,我們準備保護我們的知識產權——這是投資、創新與合作的結果。

彩虹股份一方稱,多年來企業累計投入了上百億元用於技術研發,擁有8.5代玻璃基板全套自主知識產權。面對「337調查」和訴訟,該公司已組建專業團隊在全球應訴。

這是一場關乎整個中國顯示產業發展命運的商戰。目前,中國已投資超1.5萬億元,建成60余條顯示面板生產線,年產能約2.5億平方米,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產業聚集地。

中美兩大行業龍頭即將對薄公堂、面對面交鋒,引發了整個業界人士的關注。

對於這一事件,顯示產業權威專家、中科院院士歐陽鍾燦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認為,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速度很快,前景很好。政府高度重視,將之與集成電路、通訊設備、智能硬件、鋰離子電池並列,重點扶持發展。在顯示面板上,中國已有產業優勢,在玻璃基板上,中國需要掌握自有知識產權。

梁新清表示,全球產業不斷轉移過程中,總會遇到因技術專利等知識產權問題而引發的跨國訴訟。即使在顯示領域,美、日、韓以及歐盟之間企業也常有類似現象。訴訟雙方可以坐下來商量。

根據美國ITC數據,美國「337調查」中的和解案例佔比在2021年至2024年分別為49%、40%、29%和25%。涉華調查案件,有35%的案件雙方達成和解。

2025年8月6日,美國ITC作出337部分終裁:基於和解,終止本案對列名被告中國廣東HKC惠科股份有限公司、香港HKC的調查。

如何突圍美國康寧發起的專利圍堵,正考驗着整個中國顯示產業。

數據顯示,康寧公司在全球手機蓋板玻璃市場佔比超過50%。憑藉其在全球多個領域的重要地位,康寧公司已觸發韓國、日本、歐盟等監管部門的多次調查。

2025年7月18日,歐盟委員會剛剛結束了對美國康寧大猩猩玻璃業務的反壟斷調查。最終雙方同樣達成了和解。

根據歐盟委員會公佈的康寧公司3項承諾:全面取消與下游製造商的排他性條款,打破市場壁壘,促進公平競爭;設置不超過50%的全球採購比例上限,防止利用市場支配地位進行不合理的採購控制;接受歐盟委員會為期9年的監督期並由歐盟委員會配備獨立監督人,確保企業切實履行承諾。

這一案例也為他國在關鍵領域完善治理體系、築牢產業安全防線,提供了鏡鑑。

(作者 種昂)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