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政策不確定性下降,7月全球資金迴流美股美債

2025-08-15 09:17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申萬宏源宏觀,作者:全球資產配置團隊

7月全球資產價格回顧:7月受益於大而美法案的通過,政策不確定性落地提升全球資金風險偏好,多數權益類資產漲幅靠前,亞太類市場領漲全球。1)權益方面,7月一方面關税衝擊的影響逐步消退,市場開始逐步適應特朗普的執政風格,另一方面大而美法案的通過提升資金風險偏好,亞太股市,尤其是A股、越南股市和香港股市漲幅靠前;2)固收層面,7月美聯儲不降息基本符合市場預期,10年美債收益率先升后降,整體來看7月變動幅度不大,美元指數則反彈3.40%;3)商品層面,本月原油價格有所反彈,受益於全球經濟基本面的提升預期以及沙特和俄羅斯減產計劃,布倫特原油價格上漲9.4%;黃金下跌1.6%。 

7月美國大而美法案於7月3日獲得眾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中囊括了國防、邊境安全、能源政策、醫療補助、社會福利、教育等多項支出的增減;從金額來看,法案計劃在未來10年內減税4萬億美元、削減至少1.5萬億美元支出。該項綜合性財政法案通過后,提升了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7月以來,中國、中國香港、美國和歐洲的主要股指均錄得正收益,全球股市共振上行。表現上,滬深300(3.5%)>恆生指數(2.9%)>標普500(2.2%)>日經(1.4%)>歐洲斯托克600(0.9%)。 

全球資金大類資產流向:近一個月以來(截止2025年7月30日),大類資產上,7月貨幣基金市場資金流入大幅放緩,全球政府債券流入加速,新興市場、投資級企業債和高收益債券資金流入均邊際放緩。貨幣市場方面,全球資金7月流入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約630億美元,較6月(流入1560億美元)大幅放緩;股市方面,全球資金7月流入發達市場股市430億美元,環比6月(390億美元)邊際走強,新興市場股市流入50億美元,環比6月流入80億流速邊際放緩;債市方面,新興市場和高收益債券資金流入邊際放緩。相對AUM的流入層面,近一個月(截止到7月30日)以來,中國的固收類基金獲得大量流入,而權益類基金出現些許流出;印度權益市場和發達歐洲基金相對流入比例較高。美國權益市場方面,行業資金流向上,7月股市資金大幅流出美股的科技和醫療健康,流入金融、工業和公共事業。環比6月,科技板塊的資金流出幅度邊際略微減小,原材料、必需消費、能源、房地產和電信板塊由6月的流入轉變為7月的流出。美國固收市場方面,7月美國國債由流出轉為流入,投資級流入加速;分類型看,7月企業債流入15億美元,6月流入73億美元;主權債7月流入210億美元,6月流出41億美元;分信用級別來看,高收益債7月流入44億美元,6月流入61億美元;投資級債7月流入272億美元,前值179億美元,流入速度加速。 

中國股債層面:2025年7月,中國是新興市場固收的流入主力。權益基金方面,2025年7月,新興市場累計流入77.48億美元,中國權益市場基金累計流出15.70億美元;固收基金方面,2025年7月,新興市場累計流入152.85億美元,中國固收市場基金累計流入83.78億美元,佔比54.81%。主動和被動拆分來看,25年7月,被動型權益由6月的流出轉為流入中國。被動型權益方面,新興市場7月流入113.26億美元,環比6月的流出139.79億美元出現逆轉;中國市場7月流入3.13億美元,環比6月的流出19.32億美元,由流出轉為流入。主動型權益方面,2025年7月,新興權益市場累計流出35.78億美元,中國權益市場累計流出18.83億美元;而在6月,兩者的資金流向分別為新興市場流出46.61億美元,中國為流出17.84億美元,新興市場流出速度放緩而中國市場的流出速度加速。 

全球資金配置層面:全球資金方面,2025年6月,隨着關税衝擊的逐步修復以及美麗大法案的推出預期,全球資金開始重新配置美股。2025年6月,全球資金配置美國的比例上升到61.0%,環比5月上升 0.8 pct;全球市場資金配置中國的比例在6月保持基本不變,目前中國配置比例位於10年來的25.1%,仍有較大上升空間。截止2025年6月份,新興市場資金增配中國股市的比例環比5月下降0.2pct,當前配置比例分位數為42.7%,接近歷史平均水平。中國臺灣股市和韓國股市獲得了增配,其中中國臺灣股市相比上個月配置比例增加0.5pct,韓國股市相比上個月配置比例增加0.8 pct。 

風險提示:資產價格短期波動或無法代表長期趨勢;歐美經濟深度衰退或超預期;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政策方向出現重大轉變。


注:本文來自申萬宏源策略2025年8月14日發佈的《政策不確定性下降,7月全球資金迴流美股美債——全球資產配置資金流向月報》,分析師:金倩婧、馮曉宇、林遵東、塗錦文、王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