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眼科市場爭奪戰:復宏漢霖報產,羅氏、諾華、信達等「進口+國產」戰況焦灼

2025-08-14 18:13

在老齡化趨勢日益凸顯的背景下,眼科領域作為增長潛力巨大的市場備受矚目,國內外創新葯企紛紛加快佈局步伐。

8月13日,CDE官網顯示,復宏漢霖和億勝生物共同開發的貝伐珠單抗眼內注射液(HLX04-O)申報上市。

據悉,HLX04-O是一款重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人源化單抗,它能夠特異性結合VEGF,阻斷 VEGF 與內皮細胞上的受體 Flt1(VEGFR-1)和 KDR(VEGFR-2)結合,抑制其酪氨酸激酶信號通路的激活,進而抑制內皮細胞增生,減少新生血管生成,從而實現對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AMD)等血管增生眼部疾病的治療。

市場普遍認為,作為重磅品種的搖籃,抗VEGF藥物市場具有高速增長潛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創新企業研發佈局,尤其圍繞長效雙靶點等差異化藥物,跨國企業和本土企業皆在持續加速研發進程。

wAMD新葯不斷涌現

wAMD是50歲以上人口視力喪失和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隨着中國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相關藥物需求開始增多。

2020年10月,億勝生物與復宏漢霖達成全球許可協議,獲得HLX04-O就眼科適應症的共同開發權益。今年4月,復宏漢霖宣佈HLX04-O治療wAMD中國患者的Ⅲ期HLX04-O-wAMD-CN研究已成功達到預設的主要研究終點。

研究結果顯示,HLX04-O組第48周BCVA較基線改善的平均字母數變化結果非劣於雷珠單抗組,達到主要研究終點。此外,HLX04-O和雷珠單抗對wAMD患者人羣整體、眼部、非眼部的安全性特徵均相似,且安全性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HLX04-O不僅是國內第二個申報上市的貝伐珠單抗眼科製劑,也是第二個報產的針對wAMD的貝伐珠單抗。2個月前(6月12日,兆科眼科和東曜藥業聯合提交了3.2類新葯貝伐珠單抗眼內注射溶液(TAB014)的上市申請。

隨着億勝生物與復宏漢霖入局百億眼科賽道的競爭愈發激烈據瞭解,除了HLX04-O、TAB014兩款尚在申請中的藥物。6月24日,百奧泰宣佈抗VEGF人源化單抗BAT5906針對wAMD的關鍵註冊Ⅲ期臨牀研究成功達到預設的主要研究終點。百奧泰正在着手準備BAT5906的上市申請工作。

目前,國內已獲批用於治療wAMD藥物包括諾華/羅氏開發雷珠單抗(Ranibizumab)諾華布西珠單抗(Brolucizumab)以及康弘藥業康柏西普(Conbercept)其中,康柏西普結構上為100%人源化,能有效地結合VEGF-A、VEGF-B、PLGF等多個病理性新生血管相關的靶點。

此外,VEGF重組融合蛋白藥Eylea(阿柏西普)由再生元和拜耳合作開發5月2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艾力雅8mg(阿柏西普8mg,14.3mg/ml阿柏西普眼內注射溶液)用於治療wAMD。

業內人士表示,貝伐珠單抗最初研發是應用於抗腫瘤領域,如今已成為多種實體瘤(如結直腸癌、肺癌、卵巢癌)的關鍵用藥。其抗血管生成特性恰好契合wAMD等眼底病的病理機制,展現出「一藥多靶」的特性潛力。

VEGF成眼科「新貴」

近年來,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生活方式變化、電子產品的普及等,眼部疾病的發病率及用藥需求均在不斷提升。

米內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眼科用藥(化學藥+生物藥)銷售額超過140億元,同比增長約18%。其中,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雷珠單抗注射液、阿柏西普眼內注射液3款生物藥位列2023年眼科用藥前三,且銷售額均超過10億元。

其中,VEGF作為一類在細胞生長、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調節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蛋白質家族,其異常表達也與多種眼科病變有關。除了wAMDVEGF藥物也在治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DME)和視網膜靜脈阻塞(RVO)等疾病上展示出良好效果。

優異的臨牀表現和潛在的藍海市場,迎來了眾多企業的入局。齊魯製藥是抗VEGF藥物領域不可忽視的強者。2019年,齊魯製藥安可達獲批上市,是國內首個獲批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2023年12月,齊魯製藥研發的阿柏西普生物類似藥上市。2024年8月,齊魯製藥的雷珠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的雷珠單抗生物類似藥,使其再次獲得強效砝碼。

今年5月,諾華宣佈,其抗VEGF單抗倍優適(布西珠單抗)獲批上市,用於治療糖尿病黃斑水腫(DME)。此外,布西珠單抗治療wAMD、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適應症的上市許可申請已分別於 2024 年 10 月、2024 年 12 月提交。

業內人士指出,抗VEGF藥物正在憑藉其靶點和機制不斷「開疆擴土」的同時,相關藥物研發也在不斷迭代升級,更優異臨牀效果和機制的新葯開始嶄露頭角。市場無不認為,誰能在VEGF靶點上開發出更具優勢的藥物誰就能在這一場眼科製劑爭奪戰中奪得市場競爭勝利的關鍵籌碼。

差異化療法誰拔頭籌?

回頭來看,眼病用藥從最初的眼內注射到延長治療間隔、到劑量升級,相關新葯迭代在長效製劑上下足了功夫,不斷提高患者依從性。

緊隨其后,在多靶點研究上,已有新葯嶄露頭角。例如,羅氏靶向VEGF-A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法瑞西單抗問世,讓患者獲得了更優效藥物同時,還讓其僅用3年時間,便在2024年創造了44億美元的年銷售額。

在此前提下,羅氏乘勝追擊,其基於DutaFab技術平臺推進了下一代Ang2/VEGF-A雙抗zifibancimig,通過兼容港式給藥系統(PDS)的設計嘗試將治療間隔延長至每6個月1次。

國內方面,很多藥企也敏鋭捕捉到Ang2/VEGF-A雙靶點的潛在機遇,正加速推進相關佈局。目前,已有數款Ang2/VEGF雙抗進入臨牀階段,包括友芝友/康哲Y400(I/II期)、奧賽康/藹睦醫療ASKG712(I期)、信達生物IBI-324(I期)、星眸生物XMVA09(II期)等。

值得注意的是,信達生物則是眼科賽道雙靶點研發的強者,其VEGF+補體雙靶點藥物IBI302已進入Ⅲ期臨牀VEGF-C/VEGF-A雙抗IBI333的相關研究也在推進中榮昌生物VEGF/FGF雙靶點融合蛋白RC28-E也在Ⅲ期臨牀中。

顯然,隨着眼科用藥市場潛力不斷兑現,國內眼科製劑市場也已進入進口+國產混戰局面。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眼科賽道仍有巨大潛力未挖掘,Frost&Sullivan曾預測,中國眼科藥物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達到440億元,2030年將達到1166億元。未來,能在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減少藥物注射次數,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方面做出差異化的企業,才能在該領域脫穎而出。

審校:馬飛、張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