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太保治理架構大調整:監事會撤銷與審計條線換防

2025-08-14 18:09

  來源:保仔範兒

  8月12日,中國太保集團發佈公告,宣佈擬不再設立監事會,待金融監管總局覈准后正式生效。這一決議於7月30日經第十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標誌着這家總資產超2.9萬億元的保險巨頭開啟了公司治理的新紀元。

與此同時,旗下子公司太保產險審計條線同步調整,集團副總審計師魏志鋼接任臨時審計責任人,而原責任人陳英傑已轉任太保壽險臨時首席合規官兼首席風險官這一系列動作不僅是中國太保響應監管政策的主動變革,更折射出保險業治理結構優化的深層邏輯。

  中國太保監事會自2013年第七屆監事會成立至今已運作12年。其職能涵蓋監督董事會運作、審查財務報告、評估內部控制等。

  據瞭解,此次調整更暗含降本增效的考量。據統計,2024年壽險行業監事年薪超百萬者達28人,財險行業亦有10人。撤銷監事會后,中國太保每年可節省數百萬至千萬元級別的人力成本,同時減少管理層級以提升決策效率。

  與治理結構調整同步推進的,是太保產險審計責任人的更替。

  魏志鋼作為集團副總審計師接任,其履歷顯示,他自2012年起即在太保產險江西分公司擔任高管,歷經多個省級機構歷練,深諳產險業務特性。這一任命體現了集團對審計條線垂直管理的強化——通過集團層面專業人才的下沉,確保審計監督的獨立性和一致性。

  而陳英傑調任太保壽險合規與風險雙職,則釋放出集團強化風險管理體系的信號。值得關注的是,陳英傑此前在達芙妮集團積累了豐富的消費品行業管理經驗,其跨界履職或旨在推動壽險業務合規管理的創新。

  大環境來看,自2024年新《公司法》實施以來,日本財險、工商銀行等中外資機構紛紛跟進,形成「去監事會」浪潮。這種轉變的核心在於將監督職能從獨立機構轉向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既符合國際通行的單層治理模式,又迴應了監管對金融機構治理效能的要求。

  對中國太保而言,監事會撤銷僅是治理變革的起點。根據監管要求,其需在章程修訂中明確審計委員會的具體職權範圍,包括財務報告審覈、內外部審計監督、合規風險評估等。同時,需妥善安置原監事會成員——部分符合條件的外部監事可轉任獨立董事,以延續專業監督力量。

  在子公司層面,審計條線的調整需與集團整體戰略協同。魏志鋼在太保產險的履職重點或聚焦於數字化審計體系建設,而陳英傑在太保壽險需構建覆蓋銷售、投資、理賠全鏈條的合規風控網絡。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太保2025年1至7月期間,子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859.62億元,同比增長9%,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286.28億元,同比增長0.8%。

  中國太保的治理變革,是金融行業響應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微觀映射。監事會的撤銷不僅是機構精簡,更是從「形式合規」到「實質治理」的跨越;審計條線的調整不僅是人事變動,更是集團管控與風險防控的深度整合。在金融監管總局「提升治理效能」的政策指引下,這場變革或將重塑保險業的競爭格局——那些能將治理優化轉化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終將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佔據先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