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深圳地產界的一個窟窿

2025-08-14 20:05

深圳最大的綜合商貿物流企業落下帷幕。

但欠下的窟窿,誰來買單?

清盤加速

8月11日,華南城發佈一則公告——香港高等法院通過公司清盤令以及暫停買賣。

這標誌着,深圳本地最大的綜合商貿物流企業正式進入清盤程序,同時也意味着第六家在香港上市正式清盤的房企誕生。

曾經是最早獲得紓困的房企,如今卻加速被清盤。

據克而瑞統計,截至8月4日49家港股上市的國內房企中有27家收到過清盤呈請,其中德信、新力、大發、佳源國際和中國恆大5家企業已經被頒令清盤,12家房企的清盤呈請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撤回。

而壓垮華南城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今年1月花旗國際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對華南城的清盤呈請。

今年6月,雖然華南城曾在2024年年報不發表意見的更新資料公告表示,曾經成功駁回清盤呈請,且延后至2025年8月11日,但最終還是無法阻止香港高等法院的清盤令通過。

很顯然,債權人不僅不接受華南城的化債方案,且已經沒有任何耐心。

過去,華南城曾流傳出過兩版債務重組框架方案。

一版大致是本金削減,票息下調,期限延長三年;另一版是本金削減,並追加南寧項目資產抵押。 

但最終礙於種種因素未獲通過。

不過,華南城清盤的壓力,更大的源於華南城自身的經營。

2024年財報顯示,華南城不僅嚴重虧損,而且現金流也已經枯竭。

2024年華南城累計虧損約98.93億港元,流動總負債累計411.27億港元,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約4114.2萬港元。

與此同時,銷售收入僅約40.83億元,整個集團的剛性債務有302.2億港元,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根本無法覆蓋債務本息,經營困境加劇。

所以即使沒有花旗國際這根稻草,也會出現別的稻草。

多次輸血,反受累

而華南城清盤,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會是多維度的。

華南城進入退市清算程序,最受傷的莫過於背后曾經真金白銀支持過的股東。

早在2023年12月18日,華南城在公告中提及違約的債務將會對特區建發集團造成一定的影響。

清盤后,則意味着特區建發集團持有的華南城股權價值大幅縮水。

2022年特區建發集團以19.1億港元認購華南城29.28%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但截至 2025年8月清盤時,華南城股價暴跌至0.107港元,市值僅剩12.24 億港元,這就意味着特區建發持有的股權價值已不足3.6億港元,減值幅度超 80%。

此外,特區建發還曾以50億港元收購西安華南城69.35%股權,若西安項目資產估值同步縮水,總投入的近70億港元可能面臨重大損失。

而特區建設發展集團自身也因馳援華南城陷入更大的漩渦。  

不僅要對投資華南城的股權進行大幅計提資產減值損失,還面臨着複雜的訴訟糾紛。

去年6月花旗國際對特區建發集團提起訴訟,理由是特區建發集團違反了當初簽下的「維好協議」,索賠14.07億元;

今年6月特區發展集團收到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起訴狀等訴訟材料,顯示深基華智因合同糾紛提起訴訟,公司21.32億元銀行賬户資金已被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凍結。

另外,特區建發集團自身也累積了大量的剛性債務,並且不少還是短期內需要還本付息的債務。

據特區建設發展集團合併口徑的財務數據,截至2025年一季度,特區建設發展集團的剛性債務達到了405.6億元。

而經營性現金淨流入量也從2024年年末的26.41億元鋭減到2025年一季度的-7.24億元,淨利潤2025年一季度僅為-3.3億元,短期剛性債務現金覆蓋率2025年一季度為98.83%。

與此同時, 2021 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2022 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2023 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及 2025 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共募集37億元資金也在今年3月末使用完畢。

更重要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租賃物業收入為 2.96 億元,毛利率為-4.68%,主要因園區物業隨着在管項目增加而成本上升,同期物業費收入下降。

而還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特區建發集團投建的科技園區項目以自持為主,但也有一定的待售項目。

截至2025年3月末,投資規模累計 341.22 億元,雖然回籠資金213.78億元,但同期末僅結轉收入181.50億元。

其中位於寶安沙井的住宅項目雲海臻府2023年5月入市738套約89-117平住宅,備案均價約45850元/㎡,總價區間約364萬-609萬/套,截至2025年8月13日依舊還有177套住宅賣不出。

項目的總投資29.24億元,回籠資金26.55億元,但結轉收入為0。

這就意味着,華南城的清盤將有可能進一步加劇特區建發集團的流動性壓力。

所以,由於股權投資企業虧損影響,特區建發集團投資淨損失擴大,同時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公司仍呈大額虧損狀態。

而行業紓困,反而困住了自身,或許下一個房地產公司的紓困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作者 | 飛天小女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