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真實投資中的估值

2025-08-14 18:52

作者:戴汨

所有公司的分析到最后都要落到估值上,也就是價值的計算。沒有價值的估計而進行投資,巴菲特説就是認知失調。

價值計算的第一性原理是:資產未來所有現金流的折現。但是在現實中,估計只有商學院的老師和投行的分析師纔會真這個方法去建模計算。這種方法典型的是用數學替代大腦:rubbish in,rubbish out。

價值計算的第一性原理里面包含了三個價值要素: 1. 現金流  2. 未來 3. 折現率。我們一一討論。

先思考未來和折現率。

簡化起見,折現率10%比較好。一方面可以防止長期國債利率的波動,另一方面可以作為機會成本,來和其他的投資機會做比較。但是如果長期利率十年都很低或者很高,就要重新調整了。比如1980年代初,長期利率一度達到15%以上。

未來有多未來? 如果用10%的折現率,10年的折現值是除以2.6(1.1的10次方), 20年的折現值是除以 6.76。從一個公司的生命周期看,20年后,一般公司進入了穩定低速增長的階段。巴菲特也説過,世界500強里面,20年持續20%增長的公司很少見,不會高於10%的公司。 這樣,我們可以把未來簡化為:前20年和20年以后。

什麼樣的公司能看下去20年的現金流? 很難,很難。 不懂就看不清,看不清就不能估值。因此90%的公司是不能估值的。

有了20年這個未來的分界線,內在價值= 1-20年的分紅現金流折現+ 第21年基於不增長利潤的Terminal Value(TV)的折現。個別情況,你也可以分成三段:第一個10年, 第二個10年和20年以后。

我們重點討論一下現金流。自由現金流= 利潤+折舊/攤銷- 維持性資本支出- 擴張性資本支出。

這個公式體現了價值創造最重要的的兩個變量:ROIC(決定利潤)、利潤增長(和ROIC一起決定需要多少擴張性資本)。這個兩個關鍵價值變量的定量分析需要很強的定性分析,這里不再贅述。

高ROIC的本質是高於平均回報的好生意。

如果一個公司的ROIC低於折現率10%,如果利潤來再投資支持增長就摧毀價值。如果等於10%,利潤增長只是不增長價值。

看一個例子,假設一個公司淨資產100元(且沒有負債),利潤10元,ROIC=10%。考慮3種情況:

1. 永遠不增長:內在價值=10/10%=100

2. 年增長不超過10%,增長10年,10年后不增長。

比如每年50%利潤(5元)用於擴張性資產支出(即每年增長5%),剩余50%利潤(5元)用於分紅,內在價值還是100,因為增量的投入不產生價值。極端情況是:每年100%利潤用於增長,每年增長10%(達到ROIC的分界線),增長10年后面不增長,現金流如下: Y1-Y10: 0, 0, 0, 0...0; Y11以后: 26...... 。Y11的折現值是260,折現到Y0=100,因此可見增長不增加內在價值。

實際上由於這一類低ROIC的公司通常都是重資產公司,公司產生的利潤要被用於應對通貨膨脹下資產的重置等等,也就是巴菲特説的絛蟲效應,因此利潤很難真正分給股東,也就談不上內在價值折現。

3. 每年增長20%,增長10年,后面不增長。

那麼利潤全部用於擴張性支出都不夠(利潤增長2元,需要資本20元),不發行新股增加資本就需要貸款。而貸款的利率通常低於10%的折現成本,因此採用槓桿可以提升公司的價值。 現金流如下: Y1-Y10:0.....0, ; Y11以后:  62......。Y11的折現值620,折現到Y0=620/2.6=238

絕大部分的公司ROIC在10%左右,甚至更低。經常喜歡借債來提升價值,但是貸款的問題是會導致公司脆弱。一旦利潤出現波動,公司就容易陷入破產。

投資的第一條就是選擇好公司,即ROIC好的公司。 什麼是好的ROIC : 長期大於20%, 最差的時候不低於15%。

對於ROIC低於10%的公司,建議就不要看了,人生苦短,何必老是去撿菸蒂呢。

增長的本質是在高ROIC的情況下通過資本支出產生更高的利潤折現值。

由於我們投資的都是好公司,因此沒有特殊的情況,在自由現金流的公式里面: 折舊/攤銷基本等於維持性資本支出。這樣自由現金流 = 利潤- 擴張性資本支出。

這個投機取巧的方法來自巴菲特。 你真正要思考的是:1. 每一年的利潤是多少? 2. 每一年利潤多少用於擴張資本支持?多少用於分紅或回購?

實際的投資里面,我們並不會去幼稚到預測每一年的利潤和擴張資本支出。而是簡化為估計兩個參數:

1)第一年的利潤

2)利潤增長率

有了這兩個參數,結合ROIC,每一年的利潤和擴張資本支出就清楚了。

第一年的利潤不是簡單用報表的利潤就可以的。估值真正需要思考的是第一年的常態利潤,常態利潤代表從今以后資產的隱含盈利能力不會比這個更低了,但是並不代表未來利潤不會波動,比如保險行業某一年遇到大災難。

常態利潤實際上依賴於護城河,只有有護城河的公司纔可能保證常態利潤不會下降。所謂的定性分析主要也是思考護城河和商業模式。 常態利潤不僅需要考慮第一年的特殊因素導致的利潤調整,還需要考慮報表利潤本身的結構問題。 比如對於有收購的公司,很多無形資產的攤銷明顯是不需要扣除的。

常態利潤的思考是投資里面最難的事情。比如石油開採行業,利潤受油價波動非常大,找不到常態。

有了常態利潤,下面思考增長率的問題。

一家好公司不增長就不需要擴張資本支出,那麼理想情況股東每年拿到的就是利潤的分紅,因此其內在價值= 利潤/10%=10倍(P/E)利潤,這樣的公司相當於一張每年都有利息的債券。

頂級的好公司,如果不需要擴張資本支出還能實現利潤增長,那對股東就太幸福了。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ROIC的不斷提升,因此即使淨資產不變,每年利潤還增長。喜事糖果就是這樣的生意,當年的報紙也有過這樣的輝煌。

對於一家好公司,其價值範圍的思考就是從10倍開始的。 也就是説好公司但是不增長,變成了好債券。

按照我們選取的ROIC大於20%的標準,這樣的好公司如果有機會把利潤用於再投資實現增長,能創造更多的股東價值。也就是説,一美元的投資可以產生大於一美元的內在價值現值。 這是公司增長再投資的黃金測試標準。

至於管理層如何配置利潤,即多少用於增長,多少用於分紅,那就是仁者見仁了。 最好的情況是沒有任何分紅,所有的利潤全部再投資,實現高速複利增長,這就是伯克希爾過去60年的奇蹟,也是巴菲特追求的最佳情況。喜事糖果雖好,畢竟利潤需要投向其他地方。

一般的公司沒有這樣的能力,但是總的來説可以用0%、10%、20%三種情況來估計未來的增長率,從而考慮分紅和擴張性資本的比例。

估值最重要的方法是簡化,也就是毛估估,找到一個價值的保守下限。

我們找到了好生意(ROIC高於20%):那就簡化為20%。

我們思考清楚了常態利潤和增長率:那就簡化為0%、10%、20%三種場景。

我們知道公司的未來可以分為前20年和20年后: 那麼就按分為1) 增長10年+10年后不增長 2) 增長20年+20年后不增長 兩種場景。

以上形成5種現金流的組合(即每年的分紅和持續的利潤增長),從而對應5種不同的估值:

1. 不增長, 10倍P/E

2. 10%增長率,增長10年,15倍P/E

3. 10%增長率,增長20年,20倍P/E

4. 20%增長率,增長10年,24倍P/E

5. 20倍增長率,增長20年,57倍P/E

四個需要提示的地方:

1. 當常態利潤E無法估計,就無法估值,就沒有P/E。

2. 當預測情況接近五種的任何一種,以P/E倍數乘以當年的常態利潤,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按照這個內在價值購買,就可以在未來實現10%的折現率收益,相當於10%收益率的債券。

3. 如果在內在價值上加上安全邊際折扣,就可以實現比折現率更高的回報,比如5折,就可以實現年化20%的債券收益率 (注意:不是複合收益率)。

4. 當對一個偏成熟的公司進行每一年的內在價值評估的時候,由於ROIC變化不大,增長假設和增長持續時間可以不變,因此影響內在價值的只是新的常態利潤。這就是過去幾十年,巴菲特每一個十年都只跟蹤常態利潤的原因。

真正的估值,是靈活的。但是本質上都是通過定性分析理解看懂公司,從而確定估值的4個變量:ROIC,常態利潤、增長率、增長持續時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