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4 18:31
(來源:源媒匯)
作者 | 童畫
8月12日,東莞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2025年金融債券(第二期),發行規模15億元,期限3年,募資將用於「補充中長期穩定資金,提高核心負債規模,優化負債結構」等。
就在發債的一個多月前,即6月30日,東莞銀行IPO的審覈狀態由「中止」轉變為「已受理」。這意味着,歷經17年上市長跑、一度折戟的東莞銀行,重獲希望。
IPO重啟固然振奮人心,與此同時,東莞銀行也要面對一個冷峻的現實:自2024年上半年以來,公司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一直在下降,業績也在同步下滑。
2025年上半年,東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9.66億元、歸母淨利潤23.65億元,相較上年同期雙雙下滑,亦延續了2024年營收、淨利「雙降」的態勢。
這無疑又為東莞銀行的上市進程增添了一些懸念。
壓降成本難挽業績頹勢
東莞銀行的前身為東莞市商業銀行,是由東莞市原14家城市信用社以及19家獨立覈算營業部股東、東莞市財政局和52家工商企業於1997年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天眼查顯示,東莞市商業銀行成立於1999年9月8日,註冊資本23.416億元,法定代表人程勁松。2008年3月,東莞市商業銀行更名為東莞銀行。
經過26年的發展,東莞銀行的資產規模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截至2025年6月30日,該行的資產總額約為6770億元,較2024年末增加了43億元。
但是在規模增長的同時,東莞銀行的業績卻表現不佳。
2025年上半年,東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9.66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減少了4.33億元,同比下降8.02%;歸母淨利潤23.65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減少0.35億元,同比下降1.46%。
這樣的業績表現,延續了上一年營收、淨利「雙降」的態勢。2024年,東莞銀行營收同比下降3.69%至101.97億元,歸母淨利潤下滑8.1%至37.38億元。
從2025年上半年的營收結構來看,分化較為嚴重。
儘管報告期內東莞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大增29.04%至5.79億元,投資收益增長21%至1.48億元,但利息淨收入同比減少5.95%至34.03億元,成為拖累營收增長的主因。
這也同時反映出東莞銀行的傳統息差業務持續承壓:2024年淨息差已降至1.26%,顯著低於城商行平均水平(1.43%);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收窄至約1.11%,逼近「破1」紅線。
另外,2025年上半年,東莞銀行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為-3.51億元,2024年同期約為0.46億元;匯兌收益約為-1.48億元,2024年同期約為0.06億元。這兩項損失,也是導致東莞銀行營收同比下降的一個原因。
爲了應對盈利壓力,東莞銀行2025年上半年計提信用減值損失6.37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減少3.91億元,同比下降41.29%;業務及管理費約為16.43億元,同比減少6.86%;所得税費用則從2024年上半年的1.39億元增長至2025年上半年的2.58億元,成為淨利潤下滑的一大「元兇」。
看得出來,東莞銀行在極力「找補」,尤其是進行成本壓降,但依然未能挽救業績頹勢。
發債解不了核心資本之渴
即使在東莞本地市場,東莞銀行的規模與業績,也面臨來自東莞農村商業銀行(下稱「東莞農商銀行」)的激烈競爭。
截至2024年末,東莞農商銀行的資產規模達到7459.04億元,超越東莞銀行,成為區域資產規模第一。
2024年,東莞農商銀行實現營收123.12億元、歸母淨利潤46.25億元,儘管同樣是營收、淨利雙降,但是依舊高於同期的東莞銀行業績。
更重要的是,東莞銀行2025年上半年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又降了。
截至2025年6月末,東莞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3.74%,較2024年末減少0.19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0%,較2024年末增加0.09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24%,較2024年末減少0.0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東莞銀行2024年末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31%,相較2024年上半年末的9.55%已經減少了0.22個百分點。而2025年上半年末的數據,較2024年上半年末又減少了0.31個百分點。在覈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上,東莞銀行一再下降。
爲了填補資本缺口,東莞銀行近年來頻繁通過多種方式募資,例如2023年通過定向增發募資21.35億元、發行二級資本債募資20億元,2024年發行二級資本債20億元、永續債22億元,兩年累計募資已超80億元。
2025年東莞銀行又大力發行金融債,7月10日發行金融債(第一期)30億元,8月12日發行金融債(第二期)15億元。
然而,二級資本債、金融債屬於債務工具,只會增加東莞銀行的利息支出與負債端壓力;永續債也僅能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無法解決東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不足的核心矛盾,核心資本的補充仍需依賴IPO。
上市之后,東莞銀行可以通過股權融資直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從根本上優化資本結構,打破「依賴債務補血→資本結構惡化→再需補血」的循環,同時提升資本充足率的可持續性,為資產規模擴張與風險抵禦能力升級提供支撐。
因此,上市是東莞銀行補足資本短板、增強同業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而作為A股市場「最長壽」的IPO排隊者之一,東莞銀行自2008年首次遞交材料以來,已歷經17年上市長跑,期間三次因財務資料過期被中止審覈,直至2025年6月30日才重新獲得深交所受理。
但是,2025年上半年營收、淨利潤雙降的情況會不會影響東莞銀行的IPO進程呢?日前,源媒匯致函東莞銀行,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IPO進程障礙:股權分散與內控漏洞
2025年4月17日,東莞金融監管分局連續開出兩張罰單:東莞銀行因「股東股權管理不到位、未穿透認定主要股東關聯方」被罰25萬元;同時,東莞銀行東莞分行因「貸款三查不嚴,大額關聯授信風險管控不到位」被罰85萬元,兩名高管被警告。
這是繼2024年因貸款分類不準確、強制搭售保險等問題被罰210萬元后,東莞銀行再次因內控缺陷觸礁。
截至2024年末,銀行業監督管理口徑下的東莞銀行關聯交易授信余額約為87.29億元,佔該行資本淨額15.25%。而2023年末這一數據僅為49.94億元,佔該行資本淨額9.04%,短短一年時間,關聯交易授信余額就增加了37.35億元,增幅約75%。
其中,東莞銀行2024年4月向關聯方東莞證券授信23.45億元,而2023年4月向對方的授信為15.45億元,同比增加8億元,增幅逾51%。
除去2025年4月的行政處罰,東莞銀行在1月還被東莞金融監管分局處罰過,彼時其因「貸款三查不盡職導致貸款資金被挪用、票據業務貿易背景及保證金來源審覈不嚴、個人消費貸產品存在合規漏洞、同業投資資產分類不準確,投前調查不盡職、向‘四證’不全的項目提供融資」而被罰款425萬元,同時該行5名員工被警告。
股權與信貸管理的雙重失守,映射出東莞銀行存在的內控漏洞。在股權管理方面,東莞銀行未穿透認定主要股東關聯方,暴露出股東背景覈查機制的漏洞;而貸款三查不嚴,則導致大額關聯授信風險積聚。
股權結構相對分散,一度是東莞銀行上市進程的主要障礙。截至2024年末,東莞銀行的股東總數為5190户,自然人股東佔比超98%,第一大股東東莞市財政局持股僅21.16%,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不足60%,形成「無實際控制人」格局。
針對上述問題,東莞銀行提出強化股東穿透式管理、完善關聯授信審批流程等措施,並計劃引入第三方機構對股權結構進行全面梳理。
東莞銀行的17年上市長跑,折射出城商行在區域競爭、息差收窄、合規管理等多重壓力下的生存困境。隨着東莞銀行IPO審覈重啟,市場將持續關注該行能否在業績承壓、合規風險頻發的背景下,完成從「規模擴張」到「質效提升」的戰略轉型。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