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4 16:49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陳俊傑
隨着跨國藥企上半年財報季落幕,全球藥品銷售TOP50榜單基本揭曉。
根據Insight數據庫,許多意料之中的變化發生了,比如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Ozempic、Rybelsus、Wegovy),以超166億美元的銷售額超越默沙東的K藥(Keytruda)成為新一代藥王;禮來的替爾泊肽(Mounjaro、Zepbound)以121.3%的銷售增長率,展現出最大的成長潛力;半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的「超級大藥」,還是隻有上述3款⋯⋯
但價值藏在細節里:國產創新葯首次躋身榜單,背后的原因是什麼?上榜的3款疫苗產品競爭格局較好,但銷售額為何下滑?恩扎盧胺獲批13年為何銷售額仍保持30%以上的增長?
在每年的全球藥品銷售額排名中,「藥王」名號的爭奪向來是最大看點。在去年以不足3億美元之差,落后於默沙東的K藥位居第二后,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成為半年度「銷售冠軍」符合業內預期。
作為一種GLP-1受體激動劑類藥物,司美格魯肽包括Ozempic(降糖注射版)、Rybelsus(降糖口服版)和Wegovy(減重版)三大版本,上半年的銷售額分別為96.46億美元、16.79億美元和54.58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5%、5%和78%。換言之,司美格魯肽近30%的銷售增長,主要來自減重適應證的託舉。
但更吸引眼球的是,禮來的替爾泊肽銷售額排名第三,上半年以超120%的增速,實現近150億美元銷售額,與司美格魯肽僅差約2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替爾泊肽是一種雙靶點(GLP-1受體和GIP受體)激動劑,2022年5月首次在美國獲批,包括Mounjaro(降糖注射版)和Zepbound(減重版)兩個版本,今年第二季度的銷售額達到85.80億美元,超過司美格魯肽(80.34億美元)。
在TOP50榜單中,還有一款來自禮來,於2014年獲批的GLP-1受體激動劑類降糖藥度拉糖肽,但2017年,它在頭對頭試驗中被司美格魯肽打敗,如今銷售額和銷售增速均排名靠后。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近30年,全球共有3款公認的「藥王」,分別是輝瑞的降脂藥立普妥(Lipitor,通用名:阿託伐他汀),艾伯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修美樂(Humira,通用名:阿達木單抗),默沙東的抗腫瘤藥物「K藥」(Keytruda,通用名:帕博利珠單抗)。
其中,立普妥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連續10年全球銷售額第一的藥品;自2012年擊敗立普妥至2021年,修美樂也在全球「藥王」寶座上蟬聯了10年之久;而K藥目前只在全球「藥王」的位置上坐了3年,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就被司美格魯肽反超,如今還面臨替爾泊肽這一有力競爭對手。不難看出,全球「藥王」的更新頻率已經越來越高。
在全球藥品銷售TOP50榜單中,共有13款產品銷售額同比下滑,這些產品可以分為三類,一類以艾伯維的阿達木單抗(2002年首次獲批)、強生的烏司奴單抗(2009年首次獲批)、拜耳/強生的利伐沙班(2008年首次獲批)為代表,它們已在全球獲批近20年或超過20年,但銷售額仍在全球前50之列。
另一類則以禮來的度拉糖肽(2014年首次獲批)、輝瑞的CDK4/6抑制劑哌柏西利(2015年首次獲批)為代表,它們快速瞄準熱門靶點,上市初期銷售額快速拔高,被寄予「爆款」希望,但遭遇多個競爭對手衝擊,幾年后就出現下滑。
而第三類就是疫苗產品。值得注意的是,上榜的3款疫苗市場競爭格局較好,但上半年的銷售額均出現下滑。
比如,在今年6月之前,佳達修9(Gardasil9)是全球唯一一款九價HPV疫苗(宮頸癌疫苗),但收入同比減少近50%;輝瑞的沛兒13(Prevnar 13)和沛兒20(Prevnar 20)是全球首個13價/20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沛兒20至今仍是全球獨家,但這一產品組合的半年收入減少0.20%;GSK的欣安立適(Shingrix)是全球唯一一款基於重組亞單位技術研發的帶狀皰疹疫苗,上半年收入減少0.60%。
疫苗板塊為何表現不景氣?8月13日,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與疫苗懷疑論者小肯尼迪出任美國衞生部長,削減疫苗研發補貼有直接關係。據財新網報道,當地時間8月5日,美國衞生與公眾服務部(HHS)宣佈,將取消用於開發mRNA疫苗的撥款和合同。「總計22個項目將受到影響,總價值近5億美元」。
該人士還表示,與其他藥品相比,疫苗產品並非必需品,如果沒有政府高額補貼,自費接種的規模很小。記者注意到,HPV疫苗是推廣效果較好的一款產品,但目前女性HPV疫苗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今年6月,國產九價HPV疫苗馨可寧9終止了佳達修9的獨家地位。
在榜單中,超70%藥品銷售額保持正增長,但增長速度超過30%的只有7款藥品。這些藥品的銷售時間基本少於10年,核心治療領域主要為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比如,百濟神州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最早於2019年11月14日獲得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加速批准,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項療法的成年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只用了4年,其全球銷售額就突破10億美元。
此次澤布替尼登榜,也是國產創新葯首次進入全球藥品銷售額TOP50。其競爭對手伊布替尼雖然排名26,但銷售額同比下滑9%,體現了國產BTK抑制劑的研發實力和商業化變現能力。
如何才能在榜單上待得夠久?一位創新葯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國外市場是專利藥市場,藥品的競爭力主要源於獲批和專利。獲批意味着FDA認為該藥相較於現有療法具有顯著優勢,專利為藥品提供了免受仿製藥或生物類似物競爭的保護。
另外,由於美國的多元化支付體系,藥品的銷售邏輯與臨牀價值密切相關。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藥物為例,一旦美國市場上的三代TKI藥物獲批上市,一代和二代TKI藥物的使用就會大幅減少。而一款藥品要想成為「藥王」,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加上兩個關鍵因素——大適應證和多適應證。
按照這一思路,榜單上的恩扎盧胺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藥物獲批13年,但銷售增速仍保持在30%以上。從藥品獲批看,恩扎盧胺是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第二代ARI(雄激素受體抑制劑),與第一代雄激素受體抑制劑(如比卡魯胺)相比,恩扎盧胺對雄激素受體的親和力更高,大約是比卡魯胺的5到8倍。
從適應證大小看,恩扎盧胺瞄準的前列腺癌,是僅次於肺癌和結直腸癌的第三大常見男性癌症;從適應證規模看,恩扎盧胺2012年首次獲批以來,一共拓展了5個適應證,2022年至2024年,其全球銷售額分別高達46億美元、50億美元、59.26億美元,是前列腺癌領域名副其實的「藥王」。
不過,恩扎盧胺的核心專利預計於2026年開始到期。在中國,恆瑞醫藥的瑞維魯胺、海創藥業研發的HC-1119(通用名:氘恩扎魯胺)、開拓藥業的普克魯胺(GT0918)已經陸續上場。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