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4 15:26
(來源:醫趨勢)
近期,光子計數CT在國內高端影像設備市場掀起了一輪熱潮。
據醫趨勢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僅在過去一個月多內,西門子醫療就在軍隊醫療系統連中7臺光子計數CT,採購方涵蓋海、陸、空三軍核心醫院。按2025年光子計數CT平均公開中標價計算,這批訂單金額預計超過3億元。
放眼全年,從2025開年至7月底,西門子醫療光子計數CT已累計中標近10家醫療機構,總金額達4.75億元;加上最新這7台,中標額已接近8億元。據悉還有多家三級醫院將其列入計劃採購清單,等待生產方放量交付。
在醫療設備價格屢屢被集採壓低、640層超高端CT跌破千萬的背景下,光子計數CT卻以單台近5000萬元的價格逆勢走紅。
這不僅證明了頂尖技術的市場號召力,也再次印證——在高端醫療設備領域,對極致性能的追求,依然是行業的底層邏輯。
01、2025年內訂單已近20台
2021年9月,西門子醫療光子計數CT NAEOTOM Alpha獲批FDA,並被評價為「CT領域近十年來的重大技術進展」。2022年2月,該產品進入國內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綠色通道」,2023年10月正式獲批上市。
單台近5000萬元的高價,並未阻擋其在中國的快速落地。
自2023年9月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以5950萬元完成國內首單后,北京協和、上海瑞金、浙大二院、中日友好、北大一院等頂級三甲醫院相繼採購,形成覆蓋全國多省市的採購熱潮。
而西門子醫療,目前獨佔100%市場份額,擁有絕對話語權。
進入2025年,採購熱情加速:
1月,南京鼓樓醫院中標金額4993.8萬元;
4-5月迎來集中採購期:中日友好醫院(4700萬元)、北大一院(4900萬元)、雲南省一院(4790萬元)、江蘇省人民醫院(4989萬元)、寧夏醫科大總院(4399萬元)相繼落地
6月,大連醫大二院(4198萬元)、重慶醫大二院更是以5450萬元創下今年最高單價。
與此之中,今年3月,北京協和以4900萬元的價格採購該設備。值得一提的是,該院曾在2024年11月,以相同價格採購單台設備。再次追加採購,使其成為全國首個配備「雙光子CT」的醫療機構。
截至目前,2025年國內光子計數CT中標金額已逼近8億元,今年累計落地訂單近20台。
更多采購仍在推進中。8月8日,中國政府採購網公佈《新建通州院區開辦費醫用設備購置(項目十二)公開招標公告》,包含一臺預算4500萬元的高性能光子CT。
越來越多的省級重點醫院紛紛入局,表明光子計數CT已從一線城市頂級醫院,逐步向區域醫療中心拓展。
02、光子CT,下一個行業賽點
光子計數CT之所以被譽為顛覆性技術,在於它打破了沿用近30年的閃爍體能量積分探測器體系,將核心部件替換為光子計數探測器,材料從固態稀土陶瓷邁向半導體碲化鎘(CdTe)等新材料。
此前,成像過程分為兩步:X射線能量→可見光→電信號,而光子計數能夠省去中間環節,直接讀取每一個X光子,也因此最大程度還原了物質的本真,在高清成像、掃描速度、降低輻射劑量等方面都具有極大優勢。
以心臟診斷為例,傳統CT在面對支架內鈣化或血栓時無法掃描顯示,而光子計數CT則能通過無創掃描識別冠脈再狹窄,在介入隨訪和高危患者管理中意義重大。
目前,西門子醫療憑藉先發優勢在全球光子計數CT市場佔據主導,但競爭者已密集湧入。
2025年6月底,佳能醫療光子計數CT獲FDA批准,其探測器材料選擇碲鋅鎘(CZT),密度更小、電阻率與禁帶寬度更高,室温性能更優。GE醫療則堅持深硅探測路線,於2024年底在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完成實驗機安裝。
2022年5月,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放射學醫師分會發布的《能量CT臨牀應用中國專家共識》顯示:CT的未來是能量成像,雙層探測器光譜CT和光子計數CT共同代表CT未來的方向。
在雙層探測器光譜CT賽道領先的飛利浦透露,未來幾年,將有機整合光譜功能CT技術和光子計數CT技術,實現光譜計數CT的臨牀化應用。
國內廠商雖起步較晚,但進展迅速。
2023年,奧泰醫療展示了自研國產光子計數能譜CT,採用碲鋅鎘探測器;東軟醫療着手立項已近10年,目前已進入NMPA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聯影醫療更是依託「國家隊」之力,參與「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推動光子計數能譜CT的研發,已於今年8月初,進入臨牀測試和臨牀醫學研究階段。
不過,這場賽跑並非只是探測器技術的較量。碲化鎘與碲鋅鎘等核心材料在全球供應稀缺,成熟產能多被跨國公司掌握,不對外銷售,這對國產廠商的研發節奏和成本控制構成根本性挑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前沿技術的初代版本都難言完美,往往需要進一步迭代和彌補。
而光子計數CT目前最大的爭議,首先是價格昂貴,限制普及。不過,去年RSNA期間,西門子醫療已經推出三種新產品組合,正在尋求審批。其中包括一款將雙源降至單源的光子計數CT,價格有望下探,進一步邁向臨牀。
總體而言,短期內,西門子醫療仍將憑藉技術與品牌優勢穩居高端市場,但在2-3年內,隨着GE醫療、飛利浦的產品突破,以及國產產品在價格與本土化服務上的優勢,市場格局勢必迎來洗牌。
03、市場並未恢復元氣
光子計數CT的火爆,只是當下國內醫療設備市場的一個切面。佔據主導的另一面,仍是中低端產品價格持續下探、份額重新洗牌的現實,整個行業冰火交織。
從多家龍頭企業陸續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來看,中國市場的增長動力依舊不足。
今年上半年,西門子醫療中國區業績同比+2.4%,在GPS當中率先實現中國區業績復甦,光子計數CT應是主要驅動力之一。但與此同時,西門子醫療仍然指出,帶量採購引發了行業性的價格體系重構,改變了商業模式和分銷角色,對診斷業務的全球增長和利潤率均產生了影響。公司預計,到明年年中,全國內市場價格水平將完成重構,屆時增長將從新的較低起點逐步恢復。
至於外界關注的中國限制歐盟醫療設備進口政策,西門子醫療迴應稱:無實質性影響。一方面是其在華業務高度本土化,另一方面政策門檻(約500萬歐元)極高,相關情況案例極為罕見。
GE醫療的判斷更為謹慎,公司認為,中國市場活動有所增加,但復甦進程較為緩慢,實際採購訂單和購買行為的進展仍顯滯后,預計下半年這一狀況將持續存在。飛利浦的判斷相對樂觀,預計中國市場下半年診斷與治療業務將轉為正增長,但全年展望依舊保持謹慎態度。
不難發現,行業巨頭的共識是:中國市場尚未真正走出調整期。短期內的增長更多源於低基數效應,而非實質性需求回暖。
事實上,深究價格戰背后的邏輯,集採只是觸發器,真正的推手實則是大量同質化競爭以及「軍備競賽式」的無意義內卷。
在存量技術框架下,價格下探的趨勢幾乎不可逆轉。不過反觀光子計數CT的熱銷,或許正説明,唯有真正觸及臨牀價值與診療邊界的技
技術躍遷,才能打破價格桎梏,激發市場的長期支付意願與持續採購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