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Robotaxi的日子好起來了

2025-08-14 13:53

原標題:Robotaxi的日子好起來了

Robotaxi的日子也是好起來了。

一個最明顯的信號:小馬智行Robotaxi業務端的收入大幅提升。

根據小馬智行Q2季度財報,其總營收達到21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4億),較上年同期增長75.9%。

在這份財報中,小馬智行特意強調來自Robotaxi的業務收入達到了1090萬元人民幣(153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59.2萬美元增長158%。

其中最直觀體現Robotaxi商業化能力的,是來自乘客端的車費收入,同比增長更是超過300%。

其實不光是小馬智行,在文遠知行早一步發佈的Q2季度財報中,同樣宣告了Robotaxi的增長——營收4590萬元,同比大幅增長836.7%。

當乘客開始用腳投票,Robotaxi的商業化真的要提速了。

乘車收入暴增300%

在2150萬美元的Q2季度總營收中,主要包括三個板塊的收入,分別為Robotaxi services,Robotruck services以及Licensing and applications(授權與應用收入)。

從收入佔比來看,顯然Robotaxi業務入手並不是小馬智行的主要收入來源,153萬美元的收入僅佔Q2總營收的7%。

而驅動小馬智行二季度收入增長,主要來自另外兩項,其中最多的來自授權與應用收入,為104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460萬元),而且同比大幅增長901.8%,上年同期僅為103.9萬美元。

財報顯示,這部分增長主要得益於機器人配送領域新老客户需求的上升,進一步提高了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訂單和交付量。

另外一個營收大頭則是來源於Robotruck端,收入為9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820萬元),同比下降9.9%,其實在Q2季度之前,小馬智行之前的主要收入來源一直是Robotruck,雖然同比下降9.9%,但根據財報會上的説明,這是小馬智行有意戰略收縮下的結果。

其實整體來看,小馬智行在Q2季度的增長勢頭相當不錯,尤其是Robotaxi端的業務表現,要知道,小馬智行一直奉行「Robotaxi業務優先」原則,説明小馬智行對Robotaxi量產的持續押注在二季度初見成效。

根據財報的解釋,Robotaxi收入的增長得益於多個關鍵因素,一是用户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一線城市的用户需求持續攀升,再有就是Robotaxi運營車輛規模的增長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目前,小馬智行是國內唯 一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開展全無人Robotaxi收費運營服務的公司,一線城市運營總面積超2000平方公里,同時小馬智行Robotaxi車輛總數已突破200台,Robotaxi註冊用户同比增長136%。

更重要的是,取得成效的Robotaxi業務,會贏得更多來自資本市場的青睞,在2025年第二季度期間,小馬智行獲得了至少14家國際資金大幅增持,而且根據彭博社的匯總,截至財報發佈前,小馬智行獲得8個「買入」評級,未出現「賣出」或「中性」評級。

但一個關鍵問題是,小馬智行仍處於虧損的階段。

財報顯示,小馬智行二季度淨虧損約為533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816億),比去年同期虧損擴大了72.5%。即便按非公認會計原則(NON-GAAP)計算,淨虧損也有4610萬美元(人民幣3.299 億元),同比擴大52%。

虧損擴大的核心原因還是因為各項費用的大幅增長。

二季度運營費用高達6470萬美元(人民幣4.637億元),同比擴大了75.1%,這基本和總收入增幅(75.9%)一致。

其中在第二季度研發開支為4903萬美元(約合3.1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901萬美元增長69%;銷售與管理費用為15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2億),而上年同期僅為796萬美元,增幅高達97.3%。

不過好在業務毛利在持續增長,二季度小馬智行毛利潤為346萬美元,整體毛利率達到了16.1%,而去年第二季度還處於毛虧損的狀態,為4.1萬美元。

小馬智行的下一步棋

在Robotaxi收入開始增長的前提下,如何擺脫持續虧損的處境,成了小馬智行當下需要考慮的事。

在財報中,小馬智行也給出了一些方向——降本增效,擴大規模效應。

在產品上,小馬智行在兩個月前啟動了與北汽、廣汽合作的第七代Robotaxi車型的大規模生產,已有超過200輛車型下線,這一代的自動駕駛套件成本不僅較前代大幅下降70%,還擁有100%車規級零部件以及10年/60萬公里的設計壽命。

而且第七代車型已經獲得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L4級自動駕駛測試許可。

另外,進一步優化「人員—車輛」遠程運營比例、降低車輛的保險成本,小馬智行預計在2025年底實現1:30的配比,即一名遠程協助人員可監控30輛車輛。

接下來就是擴大運營的規模,目前小馬智行運營車隊的規模超過200台,下一步就是千台規模,「非常有信心在2025年底實現千台Robotaxi的目標」,小馬智行創始人、CEO彭軍説。

除此之外,彭軍敢這麼説的底氣,還來自一個大單——與深圳最 大的出租車運營商西湖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未來幾年將在深圳聯合部署超1000輛第七代Robotaxi。

在運營策略上也有所優化,小馬智行在廣州和深圳的部分區域,將把服務時間從每天15小時延長至全天24小時,以提升業務收入。

在海外,小馬智行則是處於持續擴張的狀態,比如,不久前和Uber達成全球戰略合作,於2025年下半年接入Uber的平臺。雙方合作將於今年在中東市場率先啟動,未來計劃逐步擴展至更多國際市場。

另外在歐洲市場,小馬智行在盧森堡設立了歐洲研發中心,還獲得了盧森堡交通與公共工程部頒發的首批Robotaxi測試許可,成為首批獲准在當地開展路測的企業。

中東方面,小馬智行與迪拜道路交通管理戰略合作,2025年實現首批Robotaxi路測,計劃在2026年實現全無人商業化運營。亞洲方面,小馬智行已取得韓國頒發的國家級別自動駕駛測試許可,首爾江南區的測試已拓長至7×24小時測試。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小馬智行已經證明了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但仍有海外機構並不看好小馬智行。

不久前,美國知名做空機構灰熊研究(Grizzly Research)發佈針對小馬智行的做空報告,指控其存在數據造假、技術缺陷、運營效率低下、財務風險等問題。

但小馬智行的態度也相當強硬,反駁了報告中的指控,表示這些指控毫無根據且未經證實,無任何可信證據,並且根據指控的問題,一條條的進行了反駁。

隨着Q2季度財報的出爐,開始向好的Robotaxi業務,也足以成為小馬智行反擊做空機構的證明。

接下來,看小馬智行怎麼繼續亮劍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