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4 13:04
轉自:機構之家
2025年8月13日,市場傳出消息,東方嘉富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簡稱「東方嘉富人壽」、原中韓人壽)總經理張希凡已請辭,將轉赴香港萬通保險擔任要職,其職務將由「80后」副總經理劉大勇暫代。這位外資背景深厚的職業經理人,在2024年12月才正式獲得總經理任職資格,履職不足8個月即告撤退,為這家杭州本土險企的發展軌跡再添變數。
成立於2012年的東方嘉富人壽,在經歷股權變更、增資擴股、品牌煥新等一系列動作后,經營似有起色。2024年實現微利1020萬元,雖數額不大,卻是其12年發展歷程中第二次扭虧為盈;2025年上半年保費收入達21.11億元,新會計準則下實現淨利潤3254.96萬元,增長勢頭不減。正值轉型關鍵期,總經理閃離更替不免引發市場揣測。
目前暫代總經理職責的為副總經理劉大勇,是一位典型的「跨界型」高管。北大物理學博士、大數據保險博士后的學術背景,麥肯錫平安改革項目組的諮詢經歷,此后輾轉陽光保險、弘康人壽等險企,最終在平安金融壹賬通擔任戰略負責人。與深耕傳統渠道、外資險企出身的張希凡不同,劉大勇代表着保險業的另一極——科技驅動、效率優先。
在保險業全面轉向精細化運營、科技賦能的當下,東方嘉富人壽的戰略重點可能不再是「開疆拓土」,而是「精耕細作」。從這個角度看,張希凡的離任與其説是意外,不如説是轉型的必然。后續劉大勇若能順利轉正,或將預示着這家本土險企發展路徑的根本轉向。
張希凡正式任職僅約8個月,薪酬或系離職動因之一
張希凡的職業生涯堪稱中國保險業高管中的一個獨特樣本。
1970年2月出生的他,最初的人生軌跡與保險業毫無交集,1994年7月,他加入廣州電視臺,擔任記者和新聞播音員。媒體從業經歷無疑賦予了他敏鋭的觀察力和出色的溝通能力,這些特質后來或在其保險職業生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跨界轉型的契機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末,張希凡加入美國友邦保險廣州分公司,從此開啟了他長達二十余年的保險生涯。在友邦體系內,他從基層做起,逐步晉升爲廣州分公司助理總經理兼營銷總監、副首席代理人業務官,直至2010年6月升任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這段經歷奠定其保險營銷專家身份,也讓他積累了寶貴的外資險企管理經驗。
此后,張希凡的職業生涯幾乎涵蓋了國內主要外資及合資壽險公司:他曾先后擔任中英人壽首席代理人渠道官、廣東分公司總經理;中德安聯人壽資深副總裁兼首席代理人業務官;美國大都會人壽亞太區(香港)首席代理人渠道官;以及宏利金融(香港)副總裁。2018年,他加入中宏人壽,歷任首席渠道官、副總經理、首席業務官等職。
職業轉折點出現在2022年中,當時的中韓人壽總經理桂文超離任,張希凡受邀出任臨時負責人。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他於2022年8月就已實際履職,但其總經理任職資格直到2024年12月才獲得監管正式覈准,這段「資格等待期」長達近兩年。意外的是,僅履職8個月便傳出離職消息,為其在東方嘉富人壽的任期畫上了一個倉促的句點。
從表面看,張希凡的突然去職看似突兀。細究東方嘉富人壽近年薪酬,2022至2024年高管最高薪酬分別為270.26萬元、147.7萬元和190.82萬元,不僅呈現過山車式波動,2024年水平仍較其入職時的2022年縮水近三成。對於一位長期在外企歷練、深諳國際薪酬體系的市場老將而言,這樣的待遇落差或許早已埋下離任伏筆。在行業人才爭奪白熱化的當下,職業經理人與股東方的「雙向選擇」從來都是冰冷而現實的商業邏輯使然。
80后劉大勇代行職責,系公司引戰增資功臣
儘管尚未發佈正式去職公告,但東方嘉富人壽總經理張希凡的離任或已成既定事實,多個關鍵場合的缺席與替代傳遞出明確信號,其職務疑似已由副總經理劉大勇代行。
7月25日浙江東方半年度工作會議上,代表東方嘉富人壽作經營總結的正是劉大勇;而近日,中保投資總裁李軍一行到訪時,劉大勇與浙江東方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正甲並肩而坐,張希凡未見蹤影。種種跡象表明,總經理的更迭或許早已悄然拉開帷幕。
劉大勇的保險業生涯始於頂級諮詢公司的實戰磨礪。其為北大物理學博士、大數據保險博士后,光環亮眼。早期作為麥肯錫的行業專家,其深度參與了包括平安集團、太保集團在內的多家壽險公司的轉型項目。這段經歷為其日后在保險業的進階埋下伏筆。彼時,平安作為市場化改革的標誌性案例,正在推進「綜合金融+科技」轉型,而劉大勇在項目中的角色,使其較早接觸到頭部機構的戰略重塑過程,這一背景在同輩中頗具稀缺性。
離開諮詢行業后,他的職業軌跡始終投身於保險業。在陽光保險集團、弘康人壽、合衆人壽等機構,他相繼負責企劃與市場戰略,顯示出從頂層設計到業務落地的能力跨度。
加入中韓人壽之前,他是平安金融壹賬通戰略負責人和科技諮詢業務負責人。金融壹賬通作為傳統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試驗田,這一角色使其從戰略規劃者轉向科技賦能的實踐一線。某種程度上,這與其早年參與的平安改革形成閉環:從觀察變革,到推動變革。
加盟中韓人壽后,劉大勇面臨的首個重大挑戰即是 「增資引戰」項目。該項目歷時漫長,長達20個月。作為核心成員,劉大勇多次承擔對外路演重任,系統闡述公司戰略藍圖。2021年7月的浙江省國企混改推介會上,其專業解讀與穩健表現引起省內眾多國資國企對項目的實質性關注。路演之外,劉大勇深度參與新股東談判,並主導規劃戰略協同方案,為此前置準備的詳實分析資料達數十萬字量級,直接推動了多方合作的最終落地。
劉大勇的業績表現同樣較為突出。據浙江省國貿集團官微披露,其任內全力推動公司渠道變革,銀保渠道高價值業務在市場逆境中強勢增長。2024年新單標保達到1.9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29%;進入2025年,一季度該指標繼續同比增長61%。其積極構建協同生態模式,整合優質資源,為公司打造差異化經營優勢,助力標保成交突破億元大關。
整體來看,這位代行總經理職責的「80后」副總,展現出了與前任截然不同的能力圖譜。相較於主攻傳統市場開拓的張希凡,劉大勇的獨特價值在於其構建的「戰略-科技-業務」三維能力體系——這正是當前保險業從規模驅動向質量轉型過程中最稀缺的高管特質。
而張希凡的離任或許正是時勢使然:在歷時近兩年的任職批覆過程中,市場已悄然轉向,選擇讓更懂科技賦能與戰略落地的劉大勇走到臺前,既是順勢而為,更是主動求變。
艱難扭虧難補累計15億虧損黑洞
從業績來看,這家紮根浙江的壽險公司,早年表現堪稱平庸,2021年前保費規模勉強達到10億元,與長三角豐沃的市場土壤極不相稱。轉折出現在2022年后,保費收入三年間從13.88億元躍至32.10億元,看似駛入快車道。然而,成立12年來,該公司僅有兩個完整年度勉強盈利:2020年以816萬元淨利潤短暫止血,2024年則僅錄得0.1億元利潤,在盈虧線上搖搖欲墜。累計虧損更是超15億元,盈利能力的孱弱始終如影隨形。
2025年上半年,東方嘉富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4.2%至21.11億元,新會計準則下實現淨利潤3254.96萬元,表面看似乎延續了2024年的盈利勢頭。但揭開這層「面紗」,綜合收益總額卻錄得-1.43億元,與2024年全年1.35億元的表現形成強烈反差。
這種表里不一的財務表現,暴露出利率下行周期下壽險公司的普遍困境。其可轉損益保險合同金融變動為-1.67億元,充分體現了準備金增提對財務表現的侵蝕。新會計準則的實施雖然通過計量方式調整粉飾了賬面利潤,卻難以掩蓋負債端成本壓力的實質。
從產品結構來看,東方嘉富人壽產品結構呈現出「雙輪驅動」格局。2024年,傳統壽險與分紅險合計貢獻近九成保費收入,佔比分別攀升至51.84%和37.76%,同比增幅達7.39和5.46個百分點。與之對應的是,萬能險和健康險的持續萎縮。這一調整恰與行業轉向分紅險銷售的浪潮同頻,既踩準了分紅險回暖的窗口期,又以傳統壽險築牢了價值根基。
如今,東方嘉富人壽的微弱盈利與業績的持續回暖,以及產品結構的持續調整,或許只是新一輪周期的開端。隨着公司完成了增資擴股,並正式更名為「東方嘉富人壽」。這家曾被寄予「中外合資」厚望的險企,在浙江國資的主導下,能否真正走上「精而美」的發展道路?下一任總經理能否實現穩定的執掌?這些問題仍待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