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在理解用户這件事上,騰訊音樂做對了什麼?

2025-08-14 10:4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光子星球)

8月1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公佈了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總收入達84.4億元,同比增長17.9%;調整后淨利潤為26.4億元,同比增長33.0%,延續了穩健上行的趨勢。

在網絡娛樂方式多種多樣、用户注意力日益分散的大背景下,騰訊音樂能交出一份超預期的答卷,並非易事。不過,數據終究只是表象,比起增長本身,更值得追問的,是其背后的底層邏輯——在內容供給與平臺功能之間、產品體驗與用户關係之間,騰訊音樂究竟搭建起了怎樣的橋樑,進而構建起自身的增長軌道、穩步向前。

堅實增長的「果」與「因」

騰訊音樂整體業績的亮眼表現,主要由在線音樂業務的持續高質量增長驅動。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訂閲收入為43.8億元,同比增長17.1%。其中,在線音樂付費用户數從去年同期的1.17億,增至1.244億;單個付費用户月均收入(ARPPU)從去年同期的10.7元提升至11.7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本季度,騰訊音樂的超級會員規模突破1500萬,獲得了對音樂有深度需求的用户們的廣泛認可與信任。

這背后,是騰訊音樂在內容與平臺「一體兩翼」戰略驅動下,對用户的持續聚焦——內容側拓展供給,平臺側打磨體驗,埋頭種因的騰訊音樂,正在收穫「結果」。

回顧在線音樂行業的早期階段,平臺競爭的落點集中在「內容覆蓋」,比拼的是曲庫的豐富程度。

今天,內容依然是平臺的基石。在此方面,從與The Black Label和H MUSIC合作,不斷豐富K-pop內容供給,到續約汪峰、鄧紫棋等華語音樂人,並持續探索內容共創與宣推模式,再到為國內外藝人提供定製化支持,騰訊音樂正觸達更多元的圈層與偏好,而內容業務的驅動力,亦在業績中愈發顯性。

與此同時,騰訊音樂亦在將「平臺價值」推得更深、更廣。

這並非簡單的功能「堆砌」,而是一場用户關係的重塑——通過持續打磨平臺功能與超級會員權益,以更有趣的功能與互動玩法、更全面優質的權益內容,精準響應用户的需求。

第二季度,超級會員用户規模突破1500萬,抵達新的里程碑。而這,不只是騰訊音樂階段性增長的證明,更驗證了其增長邏輯的有效性。這意味着,騰訊音樂在「連接用户」這件事上,正逐漸走出一條更清晰的路徑。

「聲」的升級和創新,打動用户的第一性原理

如果將在線音樂平臺的演進攤開成一條時間軸,我們會發現其始終圍繞着一件事在展開——講述人和聲音之間的關係。

而強化「聲」的部分,自然是遵循第一性原理的表達。

這些年,用户對聲音的感知,一直在遞進、升級——從「聽見」、「聽清」到「聽出差異」。其中,前者更多由內容層面承擔,而后兩者,則體現着更多樂迷對「聲音質感」的訴求。值得一提的是,騰訊音樂財報中提及,高品質音質音效,正是最受超級會員歡迎的權益之一。

「聲」的升級與創新,看似簡單,實則貫穿了技術、產品乃至硬件生態的協同。音質音效的提升,往往伴隨播放硬件的迭代——耳機、音箱、編解碼協議的整體進步抬高了用户的聽感基線。平臺想要打動用户,自然需在產品側給出與之匹配的解答。而一路走來,騰訊音樂在音質音效層面,不斷抬高着行業標尺。

比如,當下手機揚聲器性能不斷進化,但在實際外放場景中,音量一旦調高,便可能出現失真與頻段缺失等問題,導致聽感滑落。對此,酷狗音樂推出「一鍵強音2.0」功能,在避免破音的前提下,將外放響度推至極限,同時保持音質的清晰與飽滿。

酷狗音樂近期上線的蝰蛇HiFi音質,路徑則更加「硬核」——基於AI聲場優化與高解析標準等技術力,使用户身臨其境地感受高保真音樂的純粹質感。此外,AI亦被引入到合唱場景,藉助多音色生成技術模擬多人合唱效果,實現用户體驗的躍遷。

值得一提的是,車載音樂場景,正沿着汽車行業的整體軌跡,復刻着智能手機曾經的演化過程。

過去,車載場景更多停留在「能放音樂」的層面,而現階段,伴隨着車機系統的智能化,以及車載音響規格的內卷,用户的感知訴求,已從「有音樂」逐漸轉向了「好音樂」、「好體驗」。

面對這一趨勢,騰訊音樂既同吉利控股集團這樣的老牌車企深度合作,亦覆蓋了小米這樣的造車新勢力。以頗受用户喜愛的小米首款SUV——小米YU7為例,上市之初,騰訊音樂便第一時間「上車」,將其一貫的高音質延伸至車內場景,迴應用户對車載音樂更高的追求。

而在夯實第一性原理的同時,騰訊音樂的邊界,亦在向着更「廣」的維度緩緩鋪開。

拓寬內容體驗邊界,實現用户「廣」迴響

對在線音樂平臺而言,「聲」固然是立足之本,但用户的期待從不止於此。畢竟,用户從來不止於「聽眾」。

例如,在演唱會的燈光、人浪包圍下,「聽眾」短暫成爲了「觀眾」;在K歌時,其又在小範圍內變成了「歌手」;而在更寬泛的場景里,有些用户則以「樂迷」的身份,投入熱愛。

如何讀懂這些差異,並將其穩穩接住,考驗的是平臺的底層功夫。

騰訊音樂顯然經受住了這一考驗。其超級會員服務,並不侷限於「聽」音樂,而是覆蓋聽、看、互動、收藏等更多元、全面的權益內容,讓每一種連接方式皆有迴響。

以韓國頂級藝人G-DRAGON權志龍為例,樂迷可以在騰訊音樂聽到首發上線的迴歸專輯《Übermensch》、能購買到世界巡演的中國大陸官方周邊,超級會員還擁有門票優先購權益——值得一提的是,財報中透露,這也是騰訊音樂首次操盤大型世界巡演,僅中國澳門站的演唱會就吸引了超3.6萬名觀眾參與。

其中,數字專輯迴應的是「擁有」的慾望;演唱會滿足的是「互動」的渴望;門票優先購守護的是「在場」的心願;而周邊關照到的,則是在現實世界「珍藏留痕」的訴求。音樂的體驗邊界,被一環環向外延伸。

沿着這條路徑,今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為超級會員提供林俊杰與A-Lin合作的《在月蝕里抱緊我》、蔡依林的《Pleasure》等數字專輯暢聽權益;還與檀健次、汪蘇瀧等藝人合作,推出供用户收藏的系列星光卡周邊等等,滿足樂迷、現場黨、收藏黨等不同羣體的偏好。

這背后,是騰訊音樂對多圈層「用户」的深度理解。

每一項權益的推出背后,都不僅僅只是「多做一點」,而是騰訊音樂充分發揮好內容的多元價值,拓寬同一內容的體驗形態和邊界,讓喜愛這一音樂內容及藝人的用户得到極致的滿足。

歸根結底,現階段的騰訊音樂,正在把「理解用户」,「修煉」為平臺的基本功,通過日益豐富的內容生態,協同深耕產品創新,以高品質全方位的音樂服務,與更廣泛的樂迷及音樂愛好者建立更深度的連結。

以理解構建關係,以關係反哺增長。而這,亦正是其增長確定性的來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