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忘掉大陸打法!從Flying V看懂臺灣市場的實戰玩法 | 馬蹄社筆記

2025-08-14 11:17

【億邦原創】很多計劃拓展新市場的消費品牌,會先考慮臺灣。理由很直接:語言通,文化近。但實際情況是,不少團隊過去之后,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錢花了很多,東西卻賣不掉。

問題到底出在哪?

馬蹄社(億邦動力旗下高端品牌全球化社羣)近期一場關於臺灣眾籌玩法的深度分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你會發現,今天在臺灣,眾籌的核心價值已經不是找錢,而是變成了一個非常有效的市場測試工具。

flying V 專案負責人 王家梧 flying V 專案負責人 王家梧

品牌在決定是否要大舉投入資源之前,可以先通過眾籌這個工具,用相對可控的成本把一個產品、一套打法放進真實的市場里跑一跑。產品行不行、能賣多少、用户認不認……跑完基本就有底了。

看懂這個測試工具怎麼用,比單純研究市場規模的數字,對品牌來説價值更大。因為它回答了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今天一個新品牌,要如何進入一個規則完全不同的成熟市場?

理解測試環境,流量是買來的

在大陸做生意,核心邏輯之一是搞定平臺。你入駐一個主流電商或內容平臺,就等於進入了一個巨大的流量池。后續的增長,很大部分是在平臺規則內,通過各種運營和投放手段,去獲取流量。

到了臺灣,這套思路需要徹底調整。

臺灣知名眾籌平臺 flying V 專案負責人王家梧透露,一個關鍵事實是:在臺灣做眾籌,90%的流量,需要品牌自己花錢,從Facebook、Instagram這些外部渠道買進來。由於臺灣用户對商品履約時效的敏感度高,傾向於即時配送或短交期,耐候期低,所以像眾籌這種預售平臺本身不負責給到有購買力的新用户流量,它提供的是一個交易和履約的場地。你必須自己想辦法把用户找到,並帶到這個場地上來。

這不只是眾籌的玩法,它反映了整個臺灣線上市場的基本面貌。這里的流量是分散的,高度依賴Meta和Google的廣告體系。就算是頭部的電商平臺,品牌想獲得好的曝光,也需要有獨立的市場預算和投放能力。

這就成了對新進品牌的第一個考驗。你不能再指望渠道能給你帶來用户,你必須直接面對用户,回答一系列問題:我的用户是誰?我怎麼在廣闊的互聯網上找到他們,並且把他們帶到我的頁面上?

這意味着品牌必須具備自建流量的能力。核心是兩件事:第一,能精準地在Meta和Google上做廣告投放;第二,能整合KOL、內容和私域社羣(比如LINE),形成一套立體的營銷打法。

所以,當一個眾籌項目被告知,需要準備目標金額的15%作為廣告費時,這筆錢的本質,就是市場測試的啟動資金。這筆錢花得值不值,直接檢驗了你的用户洞察、內容製作和廣告操盤這些基本功,扎不紮實。

設計並執行一場有效的市場測試

既然流量要自己花錢買,最大的風險就是:如果廣告費花了,東西沒人買,怎麼辦?

聰明的做法是,在投入大資源前,先用小成本把這件事想清楚:你的產品,以及你介紹它的方式,用户到底認不認?這個過程,主要通過一場預熱期的產品測試問卷來完成。它不是隨便問問,而是一套設計得非常巧妙的測試流程。比如,在推廣一個新產品時,這份問卷會先描述一個用户痛點,讓用户產生共鳴;然后,把產品的幾個核心功能點告訴用户,問其哪個最關鍵;最后,纔會公佈預估售價,讓用户用1分到7分為購買意願打分。整個過程,既是在收集信息,也是在驗證你的產品賣點和定價策略是否有效。

有三個數據指標,是判斷測試結果的關鍵:

1. 問卷填答率:點進廣告的人里,有多少願意花幾分鍾填完?20%是個及格線。到不了,就説明你的產品或第一眼呈現出的信息,吸引力不夠。

2. 購買意願分數:7分滿分,平均分要在5.8分以上。這是一個被反覆驗證過的模型,過了線,就意味着這批用户在項目上線后,有8%-10%的可能性會下單。這讓銷售預測從猜變成了有數據支撐的判斷。

3. 單個名單成本(CPL):獲取一個有效用户的成本是多少。這個數字能幫你算出,如果未來轉化率是10%,那麼一個成交用户的廣告成本(CPA)會是多少。這盤生意能不能賺錢,到這里就有了基本的賬。

這套打法的核心,就是風險前置。有個做按摩墊的品牌,第一輪問卷測試,購買意願分很低。團隊沒有硬上,而是根據問卷反饋,花了半年時間調整產品。調整完再測,數據達標了,最后項目很成功。這多花的半年,幫他們省下了一大筆幾乎註定要虧損的營銷費用。

這種務實的風格,也體現在產品合規上。臺灣的BSMI、NCC等認證流程很嚴格,沒拿到認證,產品相關的推廣內容都可能被要求下架。這些規則都在傳遞同一個信息:在這里做生意,先把基本功做紮實。

馬蹄社研學現場深度交流 馬蹄社研學現場深度交流

測試之后,從賣得掉到立得住

產品通過了測試,證明能賣出去,但這只是及格。想拿高分,讓用户不但買你,還能記住你甚至推薦你,就需要品牌有能力建立信任、創造共鳴。

霍尼韋爾零耗材空氣淨化器的案例,很能説明這個問題。當時市場已有成熟的競爭對手,它自己的產品還被發現在其他地區有外觀相似的「同款」,價格更便宜。這是一個很被動的開局。

操盤團隊的應對,不是陷在參數對比里,而是換了個説法,重新定義了問題。

第一步,他們把市場上的產品,簡單地分成「每年都要花錢換濾網的」和「一次投入,再不用操心的」。這麼一來,就把自己從價格和功能的混戰里拉了出來,開闢了一個新戰場。用户思考的問題,也從「哪個淨化效果更好」,變成了「我到底想不想為耗材一直付費?」。

第二步,解決信任問題。面對技術疑慮和「同款」的質疑,他們沒有迴避,而是寫了很多詳盡的對比文章,擺數據、做測試,把所有細節都公開透明地呈現出來。這種坦誠,反而贏得了那些最愛研究、最挑剔的用户的尊重。

第三步,讓用户「有感覺」。他們拍的視頻,不是那種歲月靜好的家電廣告,而是把煙霧彈在密閉空間里瞬間吸乾淨的畫面。這種衝擊力,讓效果好這件事,從一句廣告詞變成了一個眼見為實的東西。在找人合作上,他們也發現,一些大網紅的廣告痕跡太重,用户已經不那麼信了。於是,他們把更多預算花在了那些看起來更像普通人的博主身上,讓他們去分享真實的使用感受。這些內容也許不那麼精美,但更真實,也更容易讓用户產生「我也需要」的共鳴。

從重新定義問題,到建立信任,再到創造共鳴,這一套下來,纔算真正建立起了品牌。這要求團隊不光要懂產品,還得懂用户心理,懂內容傳播。在一個信息透明、消費者選擇權很大的市場里,只會説「我的產品好」是遠遠不夠的。

結語

所以,臺灣市場到底是什麼?對於一個計劃拓展新市場的品牌來説,它或許不是一個能讓你短期內獲得最大銷量的地方,但它的市場規則會逼着你學會一套在任何成熟市場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這套基本功包括:在沒有平臺流量傾斜的情況下,怎麼靠自己的能力找到用户?怎麼用最低的成本,去科學地判斷一個產品在新市場行不行?怎麼講一個能讓挑剔的消費者信服,並願意為你傳播的故事?這些能力,一旦在這里紮紮實實地練出來了,品牌再去面對其他更廣闊、更復雜的市場時,心里會更有底,步伐也會更穩。

本期課程有來自傳音控股、千岸科技、Urtopia、YesWelder、SKG、Lefeet朗非創新、惠而浦、德爾瑪、TCL、JOVS、重力星球等品牌企業的20余位創始人和高管共同參與。

本文核心觀點及案例來自馬蹄社研學,內容已經過脱敏處理,僅佔現場分享內容信息量的30%,歡迎加入馬蹄社獲取更多閉門乾貨。

馬蹄連接

flyingV 是臺灣歷史最悠久且最具代表性的眾籌平臺之一,成立於 2012 年,旨在為創作者、創業者、社會創新者提供一個向大眾展示想法、募集資金並實現夢想的舞臺。flyingV 不只關注資金募集,更重視項目背后的故事、理念和社會影響力,此外還會提供一定程度的專案顧問服務,幫助提案者優化提案內容(頁面文案、影片、回報設定)、制定募資策略、進行市場分析,提高項目成功率。

若您也對入駐臺灣眾籌平臺感興趣,歡迎聯繫馬蹄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