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3 23:51
(來源:譚談Health)
【華安證券醫藥團隊】2025年8月13日發佈【16頁】專題:《2025Q2醫藥持倉持續回暖,化學制藥、生物製品倉位環比增長明顯》,歡迎與我們交流。
作者:譚國超
SAC:S0010521120002
分析師:李雨涵
SAC:S0010525070005
2025Q2,全部公募基金對醫藥板塊的持倉持續回升。2025Q2,全部公募基金對醫藥板塊的持倉持續回暖。 2025Q2,全部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中,醫藥股持倉佔比為9.77%,環比上升0.72個百分點。
全部公募基金重倉持股的醫藥二級行業倉位分析:2025Q2,市場加倉偏重化學制藥、生物製品行業,持倉環比提升明顯;整體來看,化學制藥倉位環比提升最多且佔比最高,其次倉位佔比較高的是醫療器械和生物製品,生物製品倉位環比提升明顯,達0.67個百分點,醫療服務減倉明顯;而中藥Ⅱ、醫藥商業的持倉比例持續較低。全部公募基金重倉持股的醫藥二級行業的持倉佔比為:化學制藥:3.94%(環比+0.72pct)、醫療器械:1.90%(環比-0.15pct)、生物製品:1.78%(環比+0.67pct)、醫療服務:1.53%(環比-0.45pct)、中藥Ⅱ:0.37%(環比-0.09pct)、醫藥商業:0.25%(環比+0.03pct)。
從全公募基金重倉個股來看,化學制藥行業關注度提升。2025Q2公募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持股總市值排名前十的醫藥股為:恆瑞醫藥(320.95億元)、藥明康德(247.88億元)、邁瑞醫療(227.43億元)、信達生物(155.31億元)、聯影醫療(118.90億元)、科倫藥業(98.38億元)、百濟神州-U(89.40億元)、三生製藥(85.20億元)、澤璟製藥-U(70.85億元)、百利天恆(69.79億元)。
從全公募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持股總市值環比變動來看,信達生物環比增長最多,愛爾眼科、邁瑞醫療等環比下降明顯。2025Q2公募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持股總市值環比增加前十的醫藥股為:信達生物(+105.18億元)、三生製藥(+71.89億元)、信立泰(+37.22億元)、石藥集團(+32.75億元)、京東健康(+30.88億元)、百利天恆(+27.39億元)、康方生物(+26.97億元)、益方生物-U(+23.72億元)、聯影醫療(+20.77億元)、新諾威(+19.97億元)。2025Q2公募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持股總市值環比減少前十的醫藥股為:愛爾眼科(-49.08億元)、邁瑞醫療(-29.07億元)、藥明康德(-28.56億元)、康龍化成(-24.94億元)、東阿阿膠(-20.11億元)、愛博醫療(-19.99億元)、阿里健康(-12.20億元)、華潤三九(-9.77億元)、泰格醫藥(-8.69億元)、智飛生物(-8.61億元)。
從公募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持股總量環比變動來看,石藥集團環比增長最多,愛爾眼科、阿里健康等環比下降明顯。2025Q2公募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持股總量環比增加前十的醫藥股為:石藥集團(+41884.48萬股)、三生製藥(+27442.36萬股)、中國生物製藥(+10570.82萬股)、信達生物(+10064.81萬股)、上海萊士(+6842.74萬股)、京東健康(+6707.67萬股)、信立泰(+6433.63萬股)、諾誠健華(+5998.28萬股)、益方生物-U(+5896.54萬股)、通化金馬(+3357.37萬股)。2025Q2公募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持股總量環比減少前十的醫藥股為:愛爾眼科(-35008.67萬股)、阿里健康(-28021.84萬股)、美年健康(-9454.76萬股)、康龍化成(-8067.71萬股)、藥明康德(-5423.01萬股)、恆瑞醫藥(-3910.86萬股)、智飛生物(-2758.46萬股)、東阿阿膠(-2682.44萬股)、九州通(-2386.64萬股)、天壇生物(-2373.20萬股)。
從全公募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持有基金數環比變動來看,信達生物環比增長最多,東阿阿膠等環比下降明顯。2025Q2公募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持有基金數環比增加前十的醫藥股為:信達生物(+165)、三生製藥(+149)、石藥集團(+92)、益方生物-U (+84)、信立泰(+41)、康方生物(+37)、百利天恆(+36)、恆瑞醫藥(+35)、熱景生物(+28)、諾思蘭德(+28)。2025Q2公募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持有基金數環比減少前十的醫藥股為:東阿阿膠(-76)、愛爾眼科(-51)、愛博醫療(-43)、康龍化成(-37)、邁瑞醫療(-35)、ST諾泰(維權)(-27)、長春高新(-24)、人福醫藥(維權)(-23)、佐力藥業(-23)、昆藥集團(-22)。
l 風險提示
全球地緣政治因素影響;行業增長不穩定的風險;政策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其他可能影響行業正常發展的事件。
重要提示
重要提示:本文內容節選自華安證券研究所已發佈證券研究報告專題:《2025Q2醫藥持倉持續回暖,化學制藥、生物製品倉位環比增長明顯》(發佈時間:2025年8月13日),具體分析內容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等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報告發布機構: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分析師:譚國超(SAC:S0010521120002) 郵箱: tangc@hazq.com
分析師:李雨涵(SAC:S0010525070005) 郵箱: liyuh@hazq.com
華安證券醫藥團隊
譚國超:研究所副所長、醫藥首席分析師;中山大學本科、香港中文大學碩士;曾任職於強生(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君集團、誠通證券和華西證券研究所,主導投資多個早期醫療項目以及上市公司PIPE項目,有豐富的醫療產業、一級市場投資和二級市場研究經驗。受邀產業投資機構、產業峰會、上市公司、主流財經媒體等交流演講。曾獲得Wind金牌分析師、2023中經醫藥大健康產業深具影響力分析師等。(SAC:S0010521120002)
李嬋:分析師,主要負責醫療器械和IVD行業研究。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碩士,具備五年二級市場工作經驗。(SAC:S0010523120002)
錢琨:分析師,主要負責醫療器械行業研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本碩,曾任職於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某國產結構性心臟病公司。(SAC:S0010524110002)
任婉瑩:分析師,負責創新葯及製劑。武漢大學藥理學本科,香港大學藥理碩士,6年心血管藥理科研經歷,曾任醫藥行業一級投資經理及產業BD戰略經理。(SAC:S0010525060003)
楊馥瑗:分析師,主要負責CXO行業研究。復旦大學保險碩士,醫藥+經濟複合背景,曾任職於國金證券。(SAC:S0010524080001)
熊驥溟:研究助理,主要負責中藥和醫藥商業板塊。倫敦大學學院藥劑學碩士,1年醫藥行業研究經驗。(SAC:S0010123070085)
李雨涵:分析師,主要負責生物製品、醫療服務研究。湖南大學本碩,生物技術+金融碩士複合背景。(SAC:S0010525070005)
歷史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