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4 08:35
來源:民航之翼
在西南民航的廣闊版圖中,成都、昆明、重慶向來是三足鼎立的關鍵力量,其機場旅客吞吐量數據向來是行業風向的重要指標。
隨着2025年7月的數據出爐,西南民航 「三巨頭」 格局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鉅變。
一、三強格局:西南航空樞紐的新座次
成都雙機場繼續以814萬人次的絕對優勢領跑西南,位居全國城市航空客流第三位,僅次於上海和北京。
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昆明長水的強勢反超。
2025年1-6月,重慶江北機場累計旅客吞吐量2483.98萬人次,昆明長水機場為2430.81萬人次,兩者差距53萬。
而到了7月,長水機場單月472萬人次的成績,不僅同比大增9.25%,環比6月更是激增25.3%,單月增加近百萬客流。
憑藉這一爆發式增長,長水機場一舉反超江北機場近28萬人次,將全年累計差距縮小至25萬。
二、成都兩極分化:天府崛起,雙流承壓
成都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航空樞紐,擁有天府和雙流兩大機場。
2025年7月,兩大機場旅客吞吐量合計814.21 萬人次,繼續位居中國城市航空客流第三位,僅次於上海、北京,超過廣州(白雲機場7 月旅客吞吐量 712.3萬人次,增長 6.32%)。
但內部卻呈現出兩極分化態勢。
數據顯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以 531.72 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位居榜首,同比增長 4.98%,並刷新了自身2024年8月創造的單月客流記錄(528.03 萬人次);
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則為 282.49 萬人次,同比下降 4.68% 。
天府機場自投運以來,發展迅猛,7 月旅客吞吐量不僅創下新高,國際航線表現更是亮眼。
2025 年上半年,天府機場國際、地區客流量為 304.42 萬人次,佔比 11.10%,同比提升 0.86 個百分點 。
國航、川航等航司加大在天府機場的運力投入與航線佈局。
例如國航在天府機場市佔率為18.4%,投放過夜運力49架;
川航在天府機場市佔率為20.6%,投放過夜運力50架,執飛28個境外航點 。
眾多航司的資源傾斜,使得天府機場在國際、國內航線網絡不斷加密拓展,吸引大量旅客。
反觀雙流機場,7月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4.68%。
隨着天府機場的啟用,部分航線和旅客資源分流至天府機場。
加上國際航線增速較快,天府機場主要承接國際航班,因此增速必然較快。
三、長水逆襲,昆明航空樞紐地位鞏固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在 2025 年 7 月表現驚艷,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 9.25%,成功反超重慶江北機場。
這一成績的背后,是昆明航空市場的蓬勃發展。
今年暑期,雲南旅遊市場熱度飆升,極大帶動航空出行需求。
昆明長水機場通過持續恢復和加密國際航線,目前已恢復 16 個國家地區 30 個航點客運航班,新增昆明—萬象、昆明—曼谷等高頻次航線,基本實現對南亞東南亞國家首都及重點旅遊城市的全面覆蓋。
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長水機場正逐步鞏固其作為連接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地區重要航空樞紐的地位,在西南民航市場的話語權日益加重。
四、江北平穩,重慶航空市場亟待新突破
重慶江北機場 7 月旅客吞吐量為 444.16 萬人次,同比增長 1.19%,增長態勢較為平穩。
暑運期間,江北機場預計起降航班 6.1 萬架次,同比增長 3.2%;
旅客吞吐量 940 萬人次,同比增長 6.0% 。
不過,相比昆明長水機場在出入境業務上的爆發式增長,以及成都天府機場在國際航線拓展和旅客吞吐量的快速提升,江北機場在區域競爭中面臨一定壓力。
儘管方大集團以海航為基礎,在重慶大力佈局,如對重慶方大航空國際總部增資,打造方大重慶航空城項目,海航系多家航司加大在渝運力投放,新開至米蘭、西雅圖等 6 條國際航線 。
但從目前旅客吞吐量數據來看,尚未完全轉化為顯著的市場優勢。
五、未來之爭:樞紐博弈的新階段
三大樞紐的競爭遠未結束,各自都有新的佈局:
昆明:長水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正在加速推進,總投資640億元,包括新建80萬平米T2航站樓、131個機位站坪等4。建成后將大幅提升承載能力,擴大國際航線優勢。
重慶:在擴建基礎上加快航線開闢,7月2日恢復重慶直飛澳門航線,並開啟重慶至拉美航空大通道。江北機場還發布了「重慶飛」IP形象「渝飛飛」,提升服務品牌。
成都:天府機場二期工程持續推進,上半年旅客吞吐量4350.4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三,貨運吞吐量57.2萬噸位居全國第五。
暑運結束前,長水機場全年累計客流很可能追平甚至反超江北機場。
但真正的競爭纔剛剛開始——長水二期改擴建工程正加速推進,總投資640億元的工程將新建80萬平米的T2航站樓和兩條4F級跑道。
重慶不會坐以待斃,成都則繼續鞏固其西部第一地位。
西南航空樞紐的「雙城記」正演變成更激烈的「三國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