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4 02:5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遵義石子鋪的珍酒老廠區,至今還保存着一批泛黃的試驗記錄本。這批寫滿實驗記錄的冊子,藏着硬核的「創業故事」——珍酒,這個誕生於國家戰略的「茅臺酒易地生產試驗工程」,如何用50年時間從試驗走向市場,成為中國醬香白酒第二股?
起步
1958年,茅臺年產量僅幾百噸,爲了實現茅臺酒產量的大幅增長,1975年,以茅臺酒廠原廠長鄭光先為首的28位技術精英,帶着命令,奔赴遵義北郊石子鋪。
沒人想到,這場「國家重點科研攻關項目」會持續整整10年。老匠人回憶:「那時候沒有恆温設備,夏天靠風扇降温,冬天裹着棉被守發酵池,3000多次試驗,光記錄本就堆了半間屋。」
1985年,這場具有戰略意義的「試驗」迎來驗收。鑑定會在遵義召開,由白酒泰斗、全國名酒評比委員會主任委員周恆剛擔任組長,史稱「85鑑定」。會上,茅臺得分95.2分,此酒得分93.2分。
評委盲品后寫下結論:「色清,微黃透明,醬香突出,幽雅,酒體較醇厚,細膩,入口醬香明顯,后味較長,空杯留香幽雅較持久,基本具有茅臺酒風格。」當「試驗」通過鑑定時,守候在車間里的工匠們激動不已——這杯酒,藏着一代人的家國情懷。
1986年,此酒被定名為珍酒,貴州珍酒廠也由此產生。
轉折
2009年,珍酒迎來「命運轉折點」。這一年,珍酒從國營酒廠改製爲民營企業,新任負責人吳向東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盤家底」:兩千多噸優質大麴醬香產能規模,庫存700多噸的老基酒,最值錢的是一罈1978年茅臺酒廠運來的老酒,還有幾壇「85鑑定」的老酒,這些都是珍酒廠文物級別的寶貝。吳向東説,「在如獲至寶的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
改制后的珍酒廠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就像給珍酒裝了「渦輪增壓」,產能和銷售逐年提升。截至2024年,總計投入120億元用於生產,廠區面積由285畝擴大至3100余畝,釀酒產能由2000噸上升至4.4萬噸,員工人數由200余人增加至8000余人,銷售收入增長了300倍,上繳税金增長340倍,利税增長430倍。至此,珍酒廠成為貴州最大的民營酒企,進入「醬酒頭部企業」的行列。
傳承
「一絲不苟釀美酒」是每一個珍酒釀酒師都牢記的生產觀,而珍酒的高品質祕密藴藏在兩組「數字密碼」中。首先,珍酒始終堅守「1287」傳統釀造工藝。其次,珍酒還有一組「831415」的數字也有着獨特的含義,每口窖池年產高品質醬酒8.3噸,需投入高粱14噸,制曲用小麥15噸。珍酒建立了成熟的質量技術體系,以對細節的極致把控確保產品品質。
更妙的是「精益求精的釀酒管理」模式,比如工人的「四雙鞋管理」——釀酒工人和制曲工人都有四雙鞋,上下班一雙鞋,在車間一雙鞋,廠區活動要換一雙鞋,去衞生間還有一雙鞋。管理理念的提升成為珍酒「創業故事」的又一束光。
站在50周年的節點上,珍酒的故事證明傳統不是包袱,而是創新的底氣。珍酒人常説:「我們守的是工藝的根,創的是時代的新。」
擔當
在遵義的高粱地里,農户老張最近換了新農機。「珍酒廠包銷我們的紅纓子高粱,價格比市場價高,還派技術員來指導種植。」現在,老張的兒子在珍酒廠上班,一家人年收入翻了三倍。
珍酒通過ESG管理體系的制度化,構建了覆蓋環境、社會與治理的閉環,成為白酒行業ESG實踐價值標杆。近日,知名金融信息服務商Wind發佈2025年度ESG評級結果,以珍酒為核心企業和旗艦品牌的珍酒李渡集團,Wind ESG評級躍升至最高評級AAA級,穩居白酒行業第一。
在環境維度方面,珍酒李渡全面推進綠色發展戰略,旗下珍酒、湘窖獲「國家綠色工廠」稱號,李渡獲「省級綠色工廠」稱號。珍酒李渡率先在行業披露範圍3碳排放數據,並提出「2850」雙碳目標。
在社會維度方面,珍酒李渡持續引導上下游踐行ESG理念,並對供應商ESG表現實行動態考覈,為行業樹立良好的上下游合作典範。同時,珍酒李渡聚焦鄉村振興、教育公平、非遺保護等領域,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公益模式。
珍酒藏着一代人的執着,也映照着一個行業的創新與發展。或許,珍酒的真正魅力,就是「長期主義」「做時間的朋友」。50年的時間證明:好故事和好味道一樣,都需要時間來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