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概「牛股」狂奔,騰訊音樂Q2淨利潤暴增43%,音樂付費時代真的來了?

2025-08-13 19:24

績后跳空高開,騰訊音樂應該是今年走勢極為強勁的那波中概股之一了。

截至812日美股收盤,騰訊音樂(TME.US)美股股價一度漲超14%,最終單日收漲近12%;今年至今累計漲超127%

不單如此,同日港股港股影視娛樂股衝高,騰訊音樂績后大漲16%領漲市場,新石文化、網易雲音樂、大麥娛樂跟漲。

消息面上,騰訊音樂交出二季度成績單:季度總收入同比增長17.9%,權益持有人應占淨利潤同比增長43.2%;調整后淨利潤為26.4億元,同比增長33.0%,強勁的增長力顯而易見。

這組數據似乎既打破了市場對中概股「增長疲軟」的固有認知,也揭開了這家中國音樂流媒體龍頭完成向「質量制勝」轉型的底層邏輯,似乎還驗證了「音樂賽道復甦」的市場猜想。

橫向拓展與縱向深耕中

付費生態進入「黃金時代」

如果説增長是騰訊音樂二季度的關鍵詞,那麼在線音樂服務無疑是驅動增長的最核心引擎。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6.4%68.5億元,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拆解這一增長,的雙重提升功不可沒:

首先,的擴張層面,在線音樂付費用户數同比增長6.3%1.244億,連續26個季度保持增長用户規模持續擴大;其次的躍遷上,其單個付費用户月均收入(ARPPU)從2024年同期的10.7元增長至11.7元,同比增長9.3%

最終推動其在線音樂訂閲收入相比去年同期的37.4億元增長了17.1%

ARPPU的提升,本質是用户付費意願與付費能力的雙重升級,騰訊音樂CEO樑柱在財報電話會上強調。而這一升級的背后,是「超級會員」戰略的成功——截至二季度末,騰訊音樂超級會員規模突破1500萬,成為用户粘性與付費深度的「晴雨表」。

超級會員的爆發式增長,源於「權益豐富度」的持續加碼。例如,與韓國流行音樂人The Black LabelH MUSIC首次簽約,與華語藝人汪峰續約等,擴大與國內外唱片公司及藝人的合作;通過與SM娛樂等國際唱片公司合作,超級會員可獨家獲取NCT成員鍾辰樂的中文特輯《燦》;與浙江衞視聯動,會員能提前解鎖《天賜的聲音》等熱門綜藝的原聲音樂;更有車載音樂場景的深度覆蓋(如與吉利、小米SU7等車企合作),讓音樂服務滲透至用户生活的更多場景。

除了訂閲收入,廣告業務與衍生收入的增長同樣亮眼。

騰訊音樂執行董事長彭迦信也直言,公司同時在不斷擴展的音樂相關服務包括廣告、演唱會及藝人周邊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其中,在線音樂廣告收入的同比增長主要得益於「激勵廣告」等創新廣告供應模式和更加多元化產品組合的推出,用户通過觀看廣告可兑換免費聽歌時長,既提升了用户活躍度,又為廣告主提供了精準觸達通道;

而藝人周邊與線下演出收入的大幅增長,則印證了「音樂+」生態的變現能力:二季度,騰訊音樂首次操盤大型國際巡演,併成功主辦韓國頂流G-DRAGON權志龍中國澳門演唱會,吸引超3.6萬名觀眾,實現票房與周邊銷售雙豐收;同時還為薛凱琪、袁婭維和説唱歌手GAI周延舉辦一系列體育館級大型演唱會。

用一句話概括,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服務已從「流量生意」升級為「用户價值生意」:通過內容生態的豐富、場景的延伸和會員權益的深化,騰訊音樂以「內容與平臺一體兩翼」戰略,在「廣度」與「深度」上同時發力,併成功實現了「用户付費意願-ARPPU-收入」的正向循環。

騰訊音樂的「音樂服務」本質已從「工具型產品」升級為「用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因此儘管基於公司戰略的調整,同期其社交娛樂服務和其他服務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下降8.5%15.9億元,但整體的增長驅動力強勁是毋庸置疑的。

淨利潤增速領跑

商業模式「健康度」再驗證

除了收入端的亮眼增長,騰訊音樂的盈利表現同樣可圈可點。第二季度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淨利潤同比增長43.2%24.1億元,調整后淨利潤同比增長33%26.4億元,增速均高於收入端。

這一「利潤增速>收入增速」的現象,背后是毛利率提升與費用控制的協同作用。

財報顯示,騰訊音樂Q2毛利率為44.4%,較2023年同期的34%2024年同期的42%進一步提升;對應毛利較上年同期的30.1億元增長24.55%37.49億元。

拆解來看,在線音樂服務的毛利率顯著高於社交娛樂服務,其中后者受行業競爭影響,毛利率長期相對較低;而高毛利率的前者收入佔比在二季度首次突破80%,直接拉動了整體毛利率上行。

並且得益於規模的持續擴張,其在線音樂服務自身也得到了進一步毛利率改善:毛利率最高的訂閲收入同比增長17.1%43.8億元,毛利率次高廣告收入因模式創新保持增長,兩者合計佔在線音樂收入的絕大部分。這意味着,騰訊音樂的收入結構進一步向「依賴高毛利音樂服務」靠攏。

同期成本費用管控也愈發高效。財報顯示,在實現業務擴張的基礎上,騰訊音樂2025年第二季度費用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為11.56億元;其中,銷售與市場開支2.16億元,管理開支9.4億元。

費用的穩定控制,疊加收入端的穩健增長,推動二季度其運營利潤同比增長35.5%29.78億元,運營利潤率也提升至35.3%

很顯然,騰訊音樂淨利潤的高增長,不僅是收入擴張的結果,更是商業模式健康度的體現。當高毛利的訂閲與廣告業務成為核心,且費用管控能力持續增強時,騰訊音樂的盈利增長早已進入更高層次的內生性增長良性循環。

對於這份同時展現了核心業務增長和盈利質量提升業績報,市場普遍持積極看好態度。目前,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銀行及招銀國際等國際知名機構都先后給出了增持買入評級。

其中,摩根士丹利認為騰訊音樂SVIP業務貢獻度持續提升,通過提供高品質音質音效及線下演出等豐富專屬權益,進一步提升用户消費意願,驅動ARPPU持續增長,給予增持評級;傑富瑞則認為,騰訊音樂既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音樂服務,還通過加強內容製作與共創能力,與影視綜遊等更多領域跨文化合作,在增強用户黏性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多增長機會。

對此,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執行董事長彭迦信在業績發佈會上直言,隨着平臺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們正着力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一站式音樂服務平臺,以更具價值的方式賦能內容創作者,重塑與樂迷之間的連結。

從「音樂平台」到「泛娛樂生態」

打開長期增長空間

事實上,在夯實基本盤與拓展生態之外,騰訊音樂的「長期主義」佈局同樣惹眼。

首先,二季度騰訊音樂的全球化動作引發行業震動,通過旗下香港法人以約12.9億元人民幣收購韓國SM娛樂9.38%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SM娛樂是韓國三大娛樂公司之一,旗下擁有EXONCTSuper Junior等頂級偶像團體,其音樂內容在全球(尤其是亞洲市場)具有廣泛影響力。此次投資很明顯更在於戰略層面的協同:

內容互補上,騰訊音樂可獲得SM娛樂的全球版權資源,進一步豐富其國際音樂庫;市場聯動層面,藉助SM娛樂在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的用户基礎,騰訊音樂可加速海外市場的滲透如推廣其超級會員服務;IP聯動上,通過聯合打造跨國藝人打破「韓流」與「華流」的邊界,創造新的內容增長點。

騰訊音樂正試圖在音頻賽道完成從「音樂流媒體」到「全音頻平臺」的全球跨越。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動作,是騰訊音樂擬收購在線音頻平臺喜馬拉雅。儘管交易尚待監管審批,但這一動向已引發行業對「音頻行業整合」的討論。

喜馬拉雅是國內最大的在線音頻平臺之一,月活用户超3億,覆蓋有聲書、播客、電臺等多元內容。若收購完成,騰訊音樂的業務版圖將從「音樂」擴展至「全音頻」,形成「音樂+音頻」的雙輪驅動:

用户協同層面,音樂用户與音頻用户高度重疊(均為泛娛樂用户),合併后可共享流量,降低獲客成本;內容互補方面,騰訊音樂的優勢在「專業音樂內容」,喜馬拉雅的長板在「UGC/PUGC有聲內容」,兩者結合可覆蓋用户從「聽歌」到「聽書」「聽播客」的全場景需求;其次,商業化提效上,廣告、會員、直播等變現模式可在更大用户基數上交叉推廣,提升整體變現效率。

對此,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騰訊音樂的收購併非偶然,而是瞄準了‘聲音經濟’的爆發期。

從二季度財報看,騰訊音樂的「增長故事」遠未結束:核心業務「量價齊升」、生態佈局「多點開花」、全球化與音頻賽道「雙輪驅動」,每一項都為未來的增長埋下了關鍵伏筆。

在這個「內容為王、體驗制勝」的時代,騰訊音樂用「產品創新+生態深耕+戰略遠見」證明:音樂賽道,依然可以誕生「長坡厚雪」的好公司。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