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摩托羅拉試過「美國製造」,建廠一年就倒閉!前高管:美國人不愛進廠打螺絲【附智能手機行業市場分析】

2025-08-13 11:18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美國政府力推「再工業化」,試圖通過製造業迴歸提振經濟與就業。

近日,前摩托羅拉CEO Dennis Woodside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了重回美國製造的難題。他表示,摩托羅拉2013年喊出「美國製造」的口號,希望從三星和蘋果手中搶回美國手機市場,因此在美國德州建了手機組裝廠。這個工廠高峰期擁有4000多名員工,推出了旗艦級手機Moto X,並支持定製化。然而,僅僅一年后,卻因供應鏈斷裂、人力成本高企與市場表現不如預期,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關閉,黯然退場。

Dennis Woodside提到,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是供應鏈。電池、屏幕、主機板等零部件都不在美國本土,需要從亞洲零部件廠商採購,運輸到美國組裝,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據瞭解,當時美國本土的手機零部件配套率不足30%,核心組件如OLED屏幕、鋰電池等完全依賴亞洲進口。跨國物流使單機成本增加18-22美元,而同期亞洲工廠的工人時薪僅為美國同崗位的1/5。

更棘手的是,招聘數據顯示,首批2000名員工中,僅15%具備電子製造經驗。公司不得不投入人均300小時的崗前培訓,使人力成本再增40%。更糟糕的是,員工離職率始終維持在月均8%的高位,遠高於製造業3%的行業基準。Dennis Woodside提到,手機有數百個零件,而且非常小,大部分美國人根本不習慣這種工作,不得不經過培訓才能上崗。

摩托羅拉的「美國製造」嘗試以失敗告終,可見,美國製造業的迴歸並非一蹴而就,需要解決供應鏈分散、人才短缺和市場需求不足等多重問題。

與摩托羅拉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手機產業鏈極為發達:

從上游的芯片、屏幕、存儲器、攝像頭和電池等核心零部件,到中游的整機制造和ODM服務,再到下游不同渠道手機產品的銷售及后端手機的維修、回購等延伸交易價值鏈,中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集羣。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如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在顯示面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游的聞泰科技龍旗科技等ODM廠商能夠提供一站式設計和製造服務,下游的華為、vivo、OPPO、小米等品牌在全球市場佔據重要份額。憑藉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和供應鏈協同,中國手機產業鏈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主導地位,還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成為全球手機產業的重要力量。

從芯片設計、零部件生產到成品組裝,幾乎所有環節都能在中國完成。以iPhone為例,其43國零部件中,深圳周邊200公里內可完成90%的採購與組裝,突發訂單響應速度達24小時內。這種地理上的集中性帶來了驚人的效率,一旦蘋果收到突發訂單需求,供應商能夠在24小時內召集大量工人響應。

從區域競爭情況來看,根據智能手機出貨量數據顯示,2023年亞太地區和大中華區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為30%和25%,合計佔比達55%,是全球第一、第二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既是全球最大製造基地,也是最大消費市場。這種「產銷一體」的生態,使中國產業鏈具備極強的自我迭代能力。

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多次採訪中明確表示,蘋果選擇在中國製造iPhone等產品,並非因為勞動力成本低,而是因為中國製造業的「技能密度」和強大的產業鏈協同能力。庫克指出,中國擁有大量掌握高端製造技能的工人,特別是在模具工程師等領域,這種「深度技能」在中國是系統化、規模化、產業化的存在。他強調,蘋果的產品對精密製造的要求極高,需要微米級的精度,這並非簡單的低端勞動,而是需要大量經過職業教育系統培訓的熟練技術工人。在中國,一個省的模具工程師數量可能超過美國全國,這種「技能密度」是其他國家難以複製的。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註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