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3 02:01
(來源:工人日報)
閲讀提示
依託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平臺,貴州推動多所職業院校「走出去」與企業「組團出海」,以「貴匠工坊」作為貴州省「職教出海」的特色品牌項目進行培育,積極探索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新路徑、新模式。
近日,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州啟幕。作為中國與東盟各國間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曆經十八載深耕,已從最初的教育合作橋樑,發展爲覆蓋經濟、人文、產業經貿等方面的多維中樞。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上,貴州省對外發布了「職教出海」特色品牌項目——「貴匠工坊」,力求構建起全方位、可持續的職業教育國際化2.0新型出海模式及互利共贏合作生態。「貴匠工坊」正成為中國職業教育「隨企出海」的新名片,國際化產教融合新樣板。數據顯示,從2008年來黔留學生人數不足百人,至今貴州已有32所院校具備招收留學生資格,累計接收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的2.3萬余人次學生,其中東盟國家生源佔比超過70%。
助力東盟大學生成長成才
在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現場,來自泰國博仁大學經貿中文系的學生肖夢心和張娜玲手持手機,正熱情洋溢地向觀眾推薦泰國特色產品。除了她口中説的是泰語外,語速、話術和中國內地主播幾乎一模一樣。手機鏡頭前,兩位年輕同學鎮定自若,引得旁邊觀眾連聲讚歎。
「直播非常有趣!這次來到貴州學習直播、視頻編輯、電子商務等專業技能,對未來工作就業大有幫助。」張娜玲告訴記者。據介紹,張娜玲和5名同學正在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為期2周的培訓。
去年12月,首個「貴匠工坊」落户泰國博仁大學,該學校與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貴州黔越優品進出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共建「中泰跨境電商產業學院」,培養直播帶貨人才。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羅松華對記者介紹説,目前該校已成功舉辦「中泰跨境電商培訓班」2期,培訓150人次,學生實踐項目營收400萬泰銖,正安吉他、國內箱包、拖鞋以及泰國特色文旅產品通過這里走進雙方市場。
「我們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的時候就發現國外電商的剪輯、直播人才缺口很大。」貴州黔越優品進出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明澤告訴記者,去年通過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企業和高校達成合作意向,學校提供課程,企業派了6個骨干員工去泰國講授電商的相關專業知識。
據介紹,2025年6月,該校攜手海之晨人工智能(越南)有限公司,與北寧機電與基建大專學院達成協議,圍繞人工智能領域,共同推進本土化的技能人才培養。同時,與越南ABC公司聯手推進跨境電商與文旅創意設計相結合,引入中國電商領域成熟的行業標準、課程標準進行本土化改造,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更多本土化人才。
目前,貴州一些職業院校還聚焦東盟各國行業企業發展和產業發展需求,在資源能源、裝備製造、工程承包、農業、中醫藥等重要產業佈局,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合作項目。
多元合作建設海外示範工坊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在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不斷走深走實。截至目前,中國25個省份的190余所院校與東盟10國開展合作,共建辦學機構、項目近300個。技能已成為通用語言,架起了中國與東盟的友誼橋樑。
貴州省教育廳副廳長楊天儀對記者介紹説,自2024年以來,貴州省開始嘗試有組織地推動職業院校「走出去」與企業「組團出海」,以「貴匠工坊」作為貴州省「職教出海」的特色品牌項目進行培育。截至目前,依託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平臺,在東南亞、南亞、中美洲等地區建立海外辦學機構7個、開展海外合作項目19個,有5所高職院校入選「中國—東盟雙百職校強強合作旗艦計劃」。而「貴匠工坊」作為「一省一策」旗艦項目,將聚焦非遺傳承、數字技能、產教融合等領域,助力東盟青年就業與產業升級。
貴州將「貴匠工坊」建設納入學校「十五五」規劃,爭取在2027年前建成10個左右海外示範工坊。同時,該省各家院校主動聯合抱團「走出去」企業、海外院校及華人商會組織,探索「校校企」「政校企」等多元合作,積極運用貴州大數據優勢,建設「貴匠工坊」跨境數字平臺,破解語言與地域壁壘,積極探索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新路徑、新模式。
「這一品牌的形成絕非偶然。它凝結了國家戰略的引導、省級部門的支持、院校團隊的堅持。」貴州輕工職業大學院長武斌儒介紹説,不久前學校在泰國吉拉達學院落地了「貴匠工坊」,雙方共同培養的泰國籍學生,先后在(泰國)華為、(泰國)阿里雲等企業實習就業。
創新職業教育培訓新模式
記者瞭解到,在走出國門開展「貴匠工坊」試點建設中,貴州一些職業技術學院在探索更符合海外企業需求的職業教育新模式。
「‘貴匠工坊’輸出的不僅是課程,更是一套能被產業認可、與國際接軌、能引領區域發展的職業技能標準體系。」貴州裝備製造職業學院院長金焱對記者介紹説,我們應當積極研製併發布「貴匠認證標準」,並爭取每年在所在國舉辦「貴匠杯」職業技能大賽,設置與認證標準緊密結合的賽項,吸引東盟各國青年學生和企業員工參加。同時,積極推動「貴匠認證」標準在海外中資企業及其供應鏈企業的使用,作為員工招聘、晉升和薪酬評定的重要依據。同時,與海外合作院校協商,將通過認證的部分模塊課程納入學分銀行體系,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銜接。
雙語師資培養和跨文化教學一直是職教出海的難點,對此,貴州開放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針對來華留學生構建 「三導師制」體系,通過構建「雙語型」教師梯隊、引入外方教師來黔交流、行業導師嵌入教學等方法,解決技術術語跨文化轉化難題。已累計培養了619名「懂中文、通文化、精技術」的東盟國家本土技術技能人才。
目前,該校針對東盟國家市場需求還開發了9門中英泰三語數字課程資源和《中文+旅遊管理》等2門課程標準,以上數字資源目前正通過中國—東盟多彩智慧學院等國際化平臺上線共享給廣大海外學員學習。採訪中,該院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未來將以「貴匠工坊」為支點,推動職教出海從 「標準輸出」邁向「生態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