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3 21:23
財聯社8月13日訊(記者 封其娟)今年以來,公募行業基金經理批量卸任浪潮再起,指數類與固收類基金相關變動最為顯著。
據wind統計,在剔除清盤因素后,截至8月12日,今年以來已有1434只產品出現基金經理卸任,共涉及935位基金經理。這一數據延續了近年來基金經理離任頻次持續居高的行業趨勢:2024年全年有2213只產品出現基金經理卸任,涉及1114位基金經理;2023年全年有2009只產品出現基金經理卸任,涉及1018位基金經理。
從投資類型看,年內出現基金經理卸任的1434只產品中,數量排名前五的依次是中長期純債基金、偏股混合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被動指數基金、偏債混合基金,分別有269只、237只、193只、167只、110只。
整體來看,債券型基金在其中佔比超四成。這並非今年特有現象,2023年、2024年基金經理卸任的債券型基金佔比同樣超四成。
從所屬公募看,這1434只產品出自139家公募機構,招商基金、嘉實基金年內出現基金經理卸任的產品數量位居前二,分別為66只、51只;易方達與南方基金並列第三,均有44只產品出現基金經理卸任。
基金經理批量卸任之下,核心或是公募行業生態與人才價值邏輯的變革。以招商基金為例,年內已有固收老將馬龍、量化基金經理王巖、ETF基金經理蘇燕青3位基金經理在卸任多隻產品后離職。
今年以來,卸任至少5只產品的基金經理共42位。從卸任產品類型看,以ETF為代表的指數類基金和債券型基金構成卸任主力。蘇燕青、晏曦等指數基金經理,年內分別卸任18只、11只產品ETF及ETF聯接基金;黃斌斌、周錦程等固收基金經理年內分別卸任12只、11只產品債券基金。
有業內人士指出,被動指數基金依賴標準化運作機制,一位基金經理可同時管理多隻同類產品;債券基金則因規模龐大、策略趨同,容易形成「一拖多」的模式。此類管理架構下,基金經理離任往往觸發產品批量交接。
該人士談到,在同行挖角與私募分流的雙重壓力下,公募行業人才爭奪戰持續升級,尤以ETF、量化等精細化管理領域為甚。
指基、債基頻現批量卸任
據wind統計,年內已有6位基金經理卸任產品超10只,其中原招商基金ETF基金經理蘇燕青年內卸任產品最多,共計18只。
今年4月17日,蘇燕青因個人原因清倉了旗下9只產品,並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崗位。值得注意的是,招商上證科創板綜合ETF於2月26日成立,成立初期由蘇燕青和房俊一共管,而合作不足50天,蘇燕青便因個人原因離任,房俊一目前獨立在管;4月8日成立的招商上證科創板綜合ETF聯接,招募期間擬定的基金經理便是蘇燕青,成立后僅獨管8天,蘇燕青同樣因個人原因離任,目前由房俊一、侯昊共同管理。
因另有任用,蘇燕青已在3月20日同時卸任了9只產品。截至一季度末,蘇燕青旗下8只產品在管總規模為38.65億元,較去年年末在管16只產品的68.42億元總規模,產品數量減半,規模縮水四成。
蘇燕青2012年1月加入招商基金,正式管理產品前,曾任ETF專員,協助指數類基金產品的投資管理工作。繼馬龍、王巖離職后,蘇燕青是2025年以來招商基金流失的第3位基金經理,8月離職的翟相棟則是第4位。在官宣離任前,已有傳聞指出翟相棟或轉私募。
除了「奔私」,還有基金經理選擇跳槽至其他公募。4月初,馬龍在卸任最后一隻產品時,公告稱將「另有任用」。但不久后,馬龍就從招商基金離職,5月便加盟天弘基金。自年初起,馬龍在招商基金累計卸任5只產品。馬龍2012年11月加入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供職已超12年。在管規模曾在去年年中達到876.18億元的歷史峰值。
同馬龍的「逐步放手」不同,今年4月23日,王巖因個人原因一次性卸任了全部在管的11只指數增強產品,並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崗位。王巖2014年1月加入招商基金,曾任量化投資部研究員、投資經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王巖在管總規模為86.2億元。
今年以來,原南方基金基金經理黃斌斌已累計卸任12只債券基金。因個人原因,黃斌斌於7月11日「清倉」旗下全部10只債券基金,其中包括8只中長期純債基金和2只短期純債基金。6月27日,黃斌斌已因工作調整卸任了南方振元、南方賢元一年2只二級債基。
wind數據顯示,黃斌斌在任期間,歷任產品均取得正收益。在7月11日離任的產品中,有7只任職回報超20%,其中南方祥元A獲收益率最高,為39.93%。
4月11日,原易方達基金經理潘令旦因個人原因,清倉旗下12只指數產品。潘令旦歷任德意志銀行(英國)、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瑞士銀行聯合集團(倫敦)、貝萊德投資(英國)等多家外資機構。
另外,原國泰基金ETF基金經理晏曦、原中歐基金固收基金經理周錦程、原華泰柏瑞量化基金經理田漢卿、易方達固收+基金經理楊康年內累計卸任產品均不低於10只。這其中,田漢卿4月因退休卸任華泰柏瑞副總並清倉在管產品。在國內公募量化圈,田漢卿被視為領軍人物之一。
晏曦分別於4月9日、4月17日完成兩輪卸任,首次因內部工作調整,后續因個人原因,累計卸任11只產品。另外,經過卸任10只產品后,易方達楊康在管產品仍有10只,目前
仍擔任易方達多資產公募投資部總經理助理。
固收名將集中離任,私募仍是重要去向
公募名將的卸任、增聘動態,尤其是職業去留,始終備受市場關注。對於機構資金而言,這類核心管理人的任職變動方向,甚至會直接影響資金的配置流向。
在批量卸任的基金經理中,固收及「固收+」策略基金經理的變動近年來愈加引人矚目。馬龍之外,還有多位固收基金經理年內累計卸任多隻產品。
因個人原因,原平安基金固收大將段瑋婧已於5月22日清倉卸任7只產品。時隔1年零2個月,段瑋婧成為平安基金第二位離任的固收大將。去年3月,周恩源從平安基金跳槽至大成基金,擔任固定收益總部總監。
今年3月,華安基金「固收一姐」孫麗娜因個人原因卸任全部在管7只產品。以去年年末數據而言,這7只合計管理規模達2999.26億元,在華安基金公募6591.69億元總規模中佔比45.5%。孫麗娜於2010年8月加入華安基金,2014年開始管理公募產品,管理時間超過10年。
也因個人原因,安信基金固收+名將張翼飛已於7月離任,並卸任9只在管產品。離任前,張翼飛在管總規模為321.92億元。據記者瞭解,張翼飛的下一站或也「奔私」。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張翼飛也提及將繼續從事資產管理行業,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
包括翟相棟、張翼飛在內,有市場消息指出,年內離任的原景順長城基金經理鮑無可、原華商基金經理周海棟,其職業去向均指向私募領域。
在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中,中歐基金曹名長、建信基金周智碩、嘉實基金洪流、廣發基金張東一等多位昔日百億基金經理,均在今年離任。據中基協披露,周智碩所在從業機構已於今年2月由建信基金變更為廣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