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Meta:悄然成為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

2025-08-13 19:24

Meta(NASDAQMETA的業績可以説是大型科技巨頭里最亮眼的。公司增長率出人意料地加速,同時還保持着令人羨慕的利潤率。管理層預計三季度這種強勁表現會延續。分析師認為未來仍有上漲空間,因為整體利潤率的提升仍是重要的長期機會。不過雖然看漲,但把評級下調為 「買入」。

最近一個季度,Meta營收同比增長 21.5%,達到 475 億美元,遠超預期的 455 億美元,且環比增速高於第一季度的 16%。考慮到該公司在應對關税不確定性的同時,正努力應對嚴峻的競爭形勢,這一增速令人感到意外。得益於應用系列業務高達 53% 的驚人運營利潤率,公司運營利潤率同比增長 500 個基點至 43%。

Meta的日活躍用户同比增長 6.4%,環比增長 1.5%,增長穩健。該公司停止公佈更詳細的 Facebook 用戶數據已經有幾個季度了,但目前,投資者開始更多地將該公司視為一個「平臺網絡」。

Meta的人均平均收入同比增長 14.8%,分析師注意到 2024 年第二季度的同比增長率為 14.1%。

Meta的增長部分得益於其廣告展示量同比增長 11%。分析師之前曾表示,由於可比性較差,預計增長率會有所放緩(請注意,進入第二季度后,增長率已出現環比下降)。

Meta的廣告平均價格同比增長 9%,雖然環比有所放緩,但考慮到高基數,仍是不錯的結果。

季度末,公司現金及投資達 470 億美元,債務 288 億美元,資產負債表在科技同行乃至整個市場中都屬於頂尖水平。公司回購了 97.6 億美元股票,這有點出人意料,因為今年到目前為止資本支出已經超過 290 億美元。管理層預計三季度營收在 475 - 505 億美元之間,上限同比增長 24.4%。和往常一樣,管理層預計未來一年運營費用和資本支出會增加,但鑑於營收增長強勁加速,市場可能選擇忽略這些計劃。

電話會議上,管理層提到 AI 對推薦模型有幫助,使廣告轉化率提升 5%,Instagram 用户使用時長增加 6%(Facebook 分別為 3% 和 5%)。現在很明顯,雖然 Meta 不像其他科技巨頭那樣銷售 AI 雲計算服務,但它通過自身使用 AI,成爲了 AI 的大受益者。至於是否會成為雲服務提供商,管理層表示 「沒怎麼考慮外部用例」,但稱這是個 「好問題」。

考慮到公司在數據中心的投入堪比超大規模雲服務商,未來如果真的進入這個領域,也不用驚訝,不過可能性不大。管理層解釋説,之所以大舉招聘 AI 人才,是因為他們發現關於 AI 的 「激進假設」 被證明是正確的。顯然,公司正儘可能激進地投資 AI,而且業務仍在產生豐厚利潤,投資者沒什麼好抱怨的。不過管理層似乎也提醒,未來盈利可能有波動,雖然目標仍是利潤增長,但 「不會是線性的」。

按照最近的價格計算,Meta的交易價格僅為收益的 28 倍左右。

市場普遍預期該公司未來幾年的收入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即便認可公司的強勁業績和樂觀預期,也不得不承認估值越來越 「滿」 了。估值倍數進一步擴張可能比較困難,因為考慮到龐大的營收基數,我預計公司的加速增長更多是短期現象。長期來看,隨着 Reality Labs(元宇宙相關業務)虧損減少,「應用家族」 業務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我仍預計整體淨利潤率會向 50% 靠近。

這樣算下來,當前估值約為長期盈利的 20 倍。對於一家預計下季度營收增長超 20% 的公司來説,這似乎很划算,但要記住,考慮到龐大的營收基數和關税的最終影響,這樣的高增速不太可能持續。股價可能在 20 - 25 倍市盈率之間波動,這意味着股價處於公允價值區間下限。雖然股價有可能獲得更激進的估值(比如因為在 AI 領域領先),但事實是,在線廣告比其他科技巨頭的軟件業務更容易受周期性影響。

分析師認為整體市場估值偏高且漲勢過度。如果市場下跌,Meta 股價很可能(甚至極有可能)出現波動。公司二季度的強勁業績可能只是因為關税實施前的提前採購,這可能導致 2026 年某個時候增長大幅放緩。TikTok 仍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競爭對手。生成式 AI 圖像和視頻的興起,可能導致平臺管理的監管成本增加。

管理層預計三季度同樣表現強勁,看來這種強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短期到中期,關税和高基數可能會成為重要阻力。分析師預計未來幾年,隨着管理層進一步提高利潤率,股價會有不錯表現。雖然分析師依然看漲,但信心有所減弱。Meta 是 「精選成長股組合」 的核心持倉,分析師在這個組合中對整體市場持更冷靜的看法,這隻股票的評級是 「買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