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高分紅地圖,電信運營商產業鏈:威瑞森電信(美)、中國移動(中)……(2025年8月)

2025-08-13 10:46

(來源:併購優塾產業鏈地圖)

電信運營商(Telecom Operator)是提供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和服務的企業,其核心業務包括語音、數據、寬帶等基礎通信服務,並逐步擴展至雲計算、數據中心(IDC)、物聯網(IoT)、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等領域

圖:電信運營

來源:360百科

2025年7月19日工信部公佈上半年通信業數據5G用户達11.18億户(普及率79%),千兆寬帶用户2.26億户;算力規模達748 EFLOPS,智能算力佔比提升

電信運營商7成以上的消費者來自於個人,其中移動業務的增量來自於新增手機。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889億部,同比微降1%。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同比下滑4%,北美市場增長1%。

增速較快的是中東和北非地區,增速分別達到12%和8%,非洲受益於政府政策、廠商競爭加劇以及從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的轉變;中東則得益於高端設備需求增長、「先買后付」選項的普及以及節假日銷售的推動。

圖:全球手機銷量

來源:canalys

從中國和美國行業內龍頭公司的情況看,中美龍頭電信運營企業的利潤也反映出了用户增長基本持平,導致收入和利潤增速持平。

威瑞森電信(Verizon,全美居首的有線通信和話音通信提供商,在美國市佔率達到40%以上,總部位於紐約——25Q2實現總營收345億美元,同比增長5.2%;調整后EBITDA128億美元,同比增長4.1%。目前其股息率為6.23%。

中國移動——2025年Q1實現營業收入2638 億元,同比持平;歸母淨利潤 306 億元,同比增長 3.5%。目前其在內地市場股息率為4.27%,在中國香港市場股息率為5.76%

電信運營商的進化,圍繞通信技術進步而發展:

一、模擬語音通信階段(1950s - 1980s)——運營商作為基礎設施提供者,核心業務是提供固定電話服務。這一階段的關鍵在於模擬信號傳輸技術的成熟與應用,特別是縱橫制/步進制交換機實現了電話自動交換,同軸電纜和微波中繼技術構建了長途骨干網,而衞星通信則首次實現了全球範圍的遠距離連接,共同支撐起覆蓋廣泛的固定電話網絡。

二、數字移動語音時代(1980s - 1990s)——運營商開始從固定網絡向移動網絡拓展,核心業務轉變為移動語音服務(1G、2G)。標誌性的數字程控交換機大幅提升了固定網絡的性能和功能。蜂窩網絡概念落地(如1G的AMPS/TACS),特別是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和碼分多址(CDMA)技術的成功商用,使得可靠的、可跨國漫遊的移動語音通信成為現實,用户規模開始爆發式增長。

三、數據與移動互聯網時代(1990s - 2010s)——運營商的核心業務重心轉向移動數據和互聯網接入(2.5G, 3G, 4G)。移動網絡則經歷了從GPRS/EDGE(2.5G)提供初級分組數據,到UMTS(WCDMA)和CDMA2000(3G)提供更高速度支持視頻通話和網頁瀏覽,演進到LTE(4G)這一全IP化、高速率的移動寬帶標準,支撐了高清視頻、移動支付和社交網絡的爆炸性增長。

固定網絡方面,DSL、Cable Modem和FTTx等寬帶接入技術普及。同時,光纖骨干網的大規模部署為海量數據(維權)流量提供了基礎。

四、雲化與萬物互聯時代(2010s 中期 - 2020s)—— 這一階段,核心業務擴展至高速互聯、雲計算、物聯網和企業數字化服務。技術特徵體現為網絡虛擬化、軟件化和智能化。第五代移動通信(5G)是核心驅動力,其三大場景——eMBB(極致速率)、uRLLC(超可靠低時延)、mMTC(海量連接)——以及網絡切片和邊緣計算(MEC)技術,為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等提供了可能。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和軟件定義網絡(SDN)實現了網絡的靈活敏捷和降本增效。

FTTH/FTTR普及了千兆乃至萬兆固網寬帶,NB-IoT/LTE-M等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技術支撐了大規模連接。運營商積極構建雲計算基礎設施,角色轉變為「數字化使能者」和「生態整合者」,提供「連接+雲網融合+平臺+解決方案+生態」(CNPSE)的綜合服務,深度參與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城市建設。

五、AI原生與智能體互聯時代 (進行中,面向 2030+)——核心業務將聚焦於AI驅動的智能網絡、沉浸式通信以及感知-通信-計算一體化服務。技術特徵將是AI Native、空天地海一體化、通感一體和算力網絡。同時,網絡需要適應AI Agent(智能體)的通信需求,並探索量子保密通信(QKD)提供極致安全。運營商將進化為「智能基礎設施提供者」和「AI泛在服務的運營平臺」,構建智能、融合、安全的網絡與算力底座

電信產業鏈,各環節分別包括:

圖:電信產業鏈

來源:前瞻經濟學人

上游——基礎設施與設備供應商,技術壁壘高,毛利率30%-50%(如高端芯片)。主要包括:1)核心芯片與元器件,如基帶芯片、光模塊、射頻器件等。2)通信設備製造商,如主設備商、天線/射頻、光纖光纜。3)網絡基礎設施,如IDC硬件、電源/温控等。

中游——網絡建設與運營商。重資產運營,運營商毛利率約25%-30%(依賴規模效應)國內主要電信運營商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美國主要電信運營商為Verizon(威瑞森電信)、AT&T、T-Mobile

主要包括:1)網絡建設與集成,如工程服務、系統集成。2)電信運營商,如基礎網絡運營、網絡資源管理。3)雲與算力服務,如公有云、算力網絡等。

圖:

2023年美國大型電信運營商用户市場份額

來源:中金公司

下游——應用與服務生態,應用層利潤分化,頭部互聯網公司毛利率超50%(如騰訊)。主要包括:1)終端設備,如消費終端、物聯網終端。2)應用服務提供商,如ToC應用ToB解決方案(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數據服務)3)新興場景服務商,如車聯網、元宇宙、衞星通信等。

從產業鏈上的參與者近期的增長預期來看:

圖:一致性預測 圖:一致性預測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 研討會 ——

2025年8月22日-24日,邀請在併購領域從業經驗豐富的4位重磅專家舉辦為期3天干貨併購全流程實戰、交易架構搭建、資本交易税收處理、上市公司併購落地、產業基金併購專題研討會本活動,將聚焦併購全流程實戰,深度解析交易架構搭建、税務優化方案及風險識別技巧,產業基金併購核心能力等四大關鍵業務方向,力求為大家奉上乾貨滿滿、與衆不同的內容!

注:報名諮詢,可添加客服:bgys2015

2025年8月30日-31日,我們將舉辦《DCF現金流貼現-建模技能速成指南》線下精品研討會,純正的建模乾貨,全流程快速上手實操,希望能幫大家少走彎路。

注:報名諮詢,可添加客服:bgys2015

【引用資料】本報告寫作中參考了以下材料,特此鳴謝。[1]

(一)

電信運營商(Telecom Operator)是指擁有或運營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並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務的企業核心職能包括建設、維護通信網絡(如5G、光纖寬帶),並通過這些網絡向個人、企業及政府提供語音、數據、互聯網接入等服務。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排名前二的電信大國,市場模式存在較大區別。

1)業務模式

中國——規模經濟,通過海量用户攤薄成本,實現全民普惠服務。同時需要承擔社會責任,在人口稀少地區也需要鋪設基站依託龐大人口基數(移動用户超10億),推行「提速降費」政策,頂級套餐月費僅188元(約28美元),ARPU值極低(移動不到50元)

美國——高價值精耕,在有限用户中追求單客高收益。用户規模小(威瑞森1.56億用户),但資費高昂(主流套餐50-70美元/月,約359-503元),ARPU值達407.6元AT&T為中國移動的8倍)4G之前有大量中小運營商,5G時代通過兼併(如T-Mobile合併Sprint)形成「三巨頭壟斷」(分別為Verizon、AT&T、T-Mobile 三家),削弱競爭

同時,政策側重反壟斷(如阻止AT&T收購T-Mobile而非資費管控,運營商擁有強定價權,5G套餐較4G提價10美元/月

2)業務結構

美國——運營商收入高度依賴傳統通信業務(威瑞森佔98%,AT&T佔97%),新興業務(如雲計算、AI)幾乎無佈局

以威瑞森為例當前主要的投資方向是固定無線接入(Fixed Wireless Access, FWA)是一種通過無線電波替代傳統有線介質(如光纖、銅纜),將用户終端(家庭或企業)接入核心網絡的通信技術。

FWA的好處是偏遠地區鋪設成本比有線低30%~50%,且維護簡便。中國國內並未大規模推廣FWA(固定無線接入)作為家庭寬帶的主流替代方案,因為中國光纖到户(FTTH)覆蓋率超過90%,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光纖接入高速寬帶,成本低且穩定性高。

圖:

FWA與固定帶寬連接的工作原理對比

來源:華為《FWA白皮書》

中國——佈局比美國超前,運營商積極發展「第二曲線」業務,1)雲計算:天翼雲收入972億元(+67.9%),移動雲833億元(+65.6%)2)其他領域AI、物聯網、數據服務等,推動從「管道商」向「智能服務商」轉型

從成本方面看,電信運營商的運營成本主要為:折舊與攤銷、網絡運維與能源成本、人力成本等。其中,折舊與攤銷、網絡運維與能源成本佔比較高,佔到總成本的比重約20%~30%。

1)折舊與攤銷,以5G設備為例折舊周期通常為7年5G單站硬件成本約為4G的 2-3倍若考慮覆蓋密度(5G需1.5-2倍基站數),綜合投資達4G的 3-4倍

2)網絡運維與能源成本,包括基站、光纜、數據中心等設施的日常維護,且5G基站能耗是4G的3倍以上

全球電信運營商存在明顯的資本開支周期,新技術商用初期(如4G/5G)資本開支顯著提升,用於網絡覆蓋和基礎設施建設。從財務上呈現為資本開支高峰期自由現金流承壓(如Verizon 2022年FCF同比-48%),資本開支下降后,ROE及分紅率提升。

例如,4G周期美國運營商2013-2015年為無線資本開支高峰(2015年達330億美元),2016年同比下降18%;5G周期2022年全球運營商資本開支達峰值(中國移動2022年資本開支1852億元),2023年起開始下降

圖:美國電信運營商資本開支情況

來源:中金公司

電信運營商由於行業增速下滑,固定資產投資巨大,中小企業不可能通過差異化競爭進入,巨頭也由於增速下行出現價格戰趨勢。

全球電信服務收入增速低於通脹(CAGR 2.9%),以中國為例移動用户滲透率飽和(中國達117部/百人),新增用户依賴"第二手機"或"一人多卡",增長空間有限。

5G/6G、光纖網絡、算力中心等建設需持續投入(如中國移動2022年資本開支1836億元),但回報周期長(5G收益期約10年),同時5G尚未完全收回投資,6G研發已啟動(2030年商用)

(二)

首先,從收入體量和業務結構方面來看:

2024年收入體量來看,中國移動(10407億元)>威瑞森電信(9689億元);

威瑞森電信(Verizon)——由Bell Atlantic與GTE於2000年合併成立,通過收購Alltel(2009年)和全資控股Verizon Wireless(2014年)擴大規模,近年戰略重心轉向5G網絡部署和固定無線接入(FWA)業務,目標2028年FWA用户達800-900萬。

2024年收入構成來看,消費業務(Consumer Group)佔比76.2%、企業業務(Business Group)21.87%。

其中,消費業務主要包括無線服務(手機資費、數據服務)、設備銷售(手機、平板等)企業業務包括企業級用户、政府及公共事業單位,提供無線連接、企業網絡服務、物聯網與雲服務等。

從收入來源地看,幾乎100%收入來自美國本土市場

圖:收入構成

來源:marketscreener

中國移動——成立於1999年7月22日,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並跑到5G引領,逐步成長為全球網絡規模居首、客户規模超10億的電信運營商,業務涵蓋移動通信、寬帶、雲計算及數字化服務等領域

2024年收入構成來看,個人市場佔比46.48%、政企市場20.09%、家庭市場13.75%、新興市場5.15%。

其中,個人市場主要為:移動通信服務(語音、流量、5G套餐);家庭市場主要為:家庭寬帶、智慧家庭(「魔百和」IPTV、安防、智能組網);政企市場是近幾年增長的主要動力,業務包括:移動雲、IDC、5G專網;新興市場主要為:國際業務(跨境通信)、數字內容(咪咕視頻/雲遊戲)、金融科技(和包支付)。

圖:收入構成 圖:收入構成

來源:併購優塾

(三)

圖:單季度利潤同比增速 圖:單季度利潤同比增速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這個行業,從短期增長情況看:

威瑞森電信——25Q2實現總營收345億美元,同比增長5.2%調整后EBITDA128億美元,同比增長4.1%。

分業務看:無線服務收入第二季度為209億美元,同比增長2.2%。消費無線服務收入為174億美元,同比增長2.3%,商業無線服務收入為36億美元,同比增長1.6%。設備收入無線設備收入增長25.2%,至63億美元,主要受設備銷售旺盛和促銷帶動。

用户增長情況來看,消費者核心預付無線淨新增5萬戶,去年同期淨流失1.2萬戶。固定無線接入(FWA)訂户超500萬戶,同比增長迅速,季度淨新增27.8萬戶。消費者后付費手機淨流失0.9萬戶,但優於分析師預期。

圖:單季度利潤及同環比增速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中國移動——2025Q1實現營業收入2638 億元,同比持平;歸母淨利潤 306 億元,同比增長 3.5%.

分業務來看,

1)截至2025 年 3 月 31 日,移動客户總數 10.03 億户,其中5G 網絡客户數達到 5.78 億户;首季度手機上網 DOU 達到16.1GB,同比增長 8.0%;移動 ARPU 為 46.9 元。

2)家庭方面,有線寬帶客户總數達到3.20 億户,季度淨增 548 萬戶,其中,家庭寬帶客户達到2.82 億户,季度淨增 445 萬戶;首季度,家庭客户綜合 ARPU 為人民幣 40.8元,同比增長2.3%。

3)政企市場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具體佔比未披露),核心動力來自「AI+DICT」標準化解決方案在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規模化落地(如自研「九天」AI平臺支撐超200個智慧項目)。

圖:單季度利潤及同環比增速 圖:單季度利潤及同環比增速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四)

圖:現金流、固定資產投資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電信運營商的經營活動現金流穩定,因為無論是移動通信服務、寬帶服務還是企業數字化服務,用户每月或每年必須支付費用。這種模式保證了現金流的持續性和可預測性。國內三大運營商OCF/營收比常年維持在 25%-30%

威瑞森2021年資本開支明顯較高,用於高價競拍C波段頻譜。

C 波段工作在中頻段(3.7-3.98 千兆赫)速度比低頻段有顯著提升,覆蓋範圍比高頻段更廣,被稱為5G的「黃金頻段」,這種組合非常適合構建一個強大的全國性5G 網絡。

Verizon 和 AT&T均參與了拍賣,兩家公司均擁有低頻段和高頻段,但在中頻段卻處於落后於T-Mobile

對比來看,國內頻譜為政府無償分配,強調「國有資源」屬性。

圖:

C 波段頻譜位置

來源:DIGI

(五)

圖:近十個季度

ROE趨勢(%)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圖:杜邦分析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圖:綜合毛利率(

%)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圖:淨利率(

%)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從淨資產收益率來看,威瑞森>中國移動,權益乘數是主要影響。

威瑞森毛利率明顯高於中國移動,因為政策導致的定價權不同,美國運營商擁有較強自主定價權,可隨通脹和技術升級提價。中國運營商需要「提速降費」,導致ARPU值仍僅為美國的1/7(中國約50元/月 vs 美國約50美元/月,威瑞森達到138.25美元/月)。

儘管毛利率相差較大,但是兩家公司的淨利率相近。因為:1)威瑞森高的較高的折舊攤銷費用(投入高,且折舊年限更短),外加利息費用(佔收入比重約5%);2)中國移動具有正向的非經營收益(利息/投資收益/股權收益)

圖:產業鏈對比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從盈利能力看,上游和中游內部都較為分化,上游硬件廠商在下游資本開支較高階段盈利能力較好。

從成長性來看,上游硬件相對較好,主要受到雲計算、AI等領域的帶動。

從生意質地來看,電信運營需求剛性,用户粘性強,市場基礎穩固。龍頭護城河深,需持續投入網絡建設(如4G/5G基站、光纖寬帶、數據中心等),資源規模優勢顯著。從現金流角度來看,長期穩定的高分紅能力(股息率6%-9%)吸引長期投資者。

(六)

這個行業的景氣度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指標來跟蹤:

一、短中期增長驅動要素為:手機銷量、用户數量、新業務增速(FWA、雲計算中心建設等)

2025年第二季度Verizon后付費電話用户淨減 9000 人,但固定無線接入寬帶用户增加 27.8 萬人,總數超過 510 萬人

圖:全球手機銷量

來源:canalys

圖:全球手機銷量(按地區劃分) 圖:全球手機銷量(按地區劃分)

來源:canalys

圖:用户數量對比

圖:用户數量對比 圖:用户數量對比

來源:併購優塾

二、長期來看,需要關注6G規劃。

(七

電信運營商的關鍵競爭要素在於:

1)消費者在選擇電信運營商時主要考慮:個人用戶考慮網絡質量與覆蓋、資費性價比、增值服務與生態體驗;政企業用户則聚焦雲網融合能力與本地化服務。

2)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需要電信運營商有不同的定位。

3)「商業模式+客户+資本開支」得增長;

4)「規模」得利潤;

一、商業模式

威瑞森——以美國全國移動網絡(高質量)為根基,向家庭寬帶(Fios / FWA)與企業級網絡與邊緣計算延伸2024年年報強調「網絡質量 + ARPA 提升 + 固網擴張(併購 Frontier)」。

盈利方式為:高ARPA(企業級 + 高端個人)+設備分期/設備收入+Fios 訂閲&上游商業服務(安全、MEC、私有 5G)。

中國移動——國有主導的大規模運營商,強調「規模+ 網絡覆蓋 + 數字化轉型(AI+、計算網絡、雲)」2024 年明確把「數字化收入 / 雲 / DICT」作為增長引擎。

盈利方式為:靠規模薄利(海量用户×低ARPU)+快速增長的「數字化/雲/5G 行業解決方案」提高單用户/行業收入2024 年數字化轉型業務收入佔比已在增長。

從商業模式來看,兩家公司側重點不同,威瑞森來自於FWA/Fios帶來的用户ARPA提升,中國移動則在保證個人/家庭基本盤的情況下,通過提升企業用户佔比、數字化收入來提升ARPU。

二、客户

1)佔比

威瑞森——用户畫像為:高付費個人(premium postpaid)、中小企業(SMB)、大型企業/公部門(需要 SLA、私有 5G)、家用寬帶用户(尋求高帶寬/流媒體體驗)、低價敏感羣(prepaid/補貼計劃)。

中國移動——用户畫像為:海量個人用戶(低價敏感)、家庭用户(寬帶/智能家居)、企業客户(垂直行業:智慧城市、工廠、車聯網)、內容消費者(MIGU 客羣)、金融/錢包用户(and-Wallet)。

從用户佔比情況來看,B端客户佔比相近,兩家公司均為21%。

2)ARPU

威瑞森電信——報表披露口徑為ARPA,按賬户(account)口徑計算的平均服務收入,如果一個賬户平均有>1 條連接(例如家庭 plan),ARPA 會高於按單連接口徑算的 ARPU

2025Q2ARPA 147.5美元,近一年提升約2.56美元(約 +1.8%),增長主要來自於更高端FWA / Fios 套餐

中國移動——2025年上半年數據來看:1)移動ARPU49.5元,相對穩定;2)家庭綜合ARPU44.4元,同比增長2.3%,主要受益於千兆寬帶(客户1.09億户,+19.4%)和FTTR(光纖到房間)服務(客户1,840萬戶,+264%)的滲透率提升。3)政企市場企業用户平均貢獻約3,393元/半年同比增長5.6%,主要來自於包括雲服務(移動雲收入561億元,+11.3%)、AI應用等

三、資本開支

威瑞森——2024 年資本開支總額約 170 億美元2025 年預計資本支出預計在 175–185 億美元之間。主要投向包括:1)C-band 5G 覆蓋強化,用以提升網絡質量、速度與覆蓋。2)固網服務擴展(特別是固定無線接入FWA)目標到 2028 年將 FWA 用户翻倍至 900 萬。3)另外Verizon 正計劃以約 200 億美元現金收購 Frontier Communications,加強光纖網絡覆蓋與固網業務。

中國移動——2024 年資本開支總額約 1640 億元人民幣,2025 年預算資本開支預計為 1512 億元人民幣主要投向包括:1)完成240 萬個以上 5G 基站建設2)智算算力規模達到29.2 EFLOPS,新上線多座大型智算中心(呼和浩特、哈爾濱)

綜合來看,兩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和各自的發展重點相契合,且兩家公司的股息率均較高,屬於全球範圍內標杆性的紅利資產。

(八

看到這里,我們小結一下:

一、分紅率——威瑞森和港市的中國移動股息率較高且穩定,威瑞森股息稍高一些。

圖:股息率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二、行業估值——從PB/ROE法來看,威瑞森較低;從PE/ROE法來看,威瑞森較低;從PEG法來看,威瑞森也較低。

圖:估值比較

圖:估值比較 圖:估值比較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三、風險要素——下游需求不及預期、債務壓力。

威瑞森電信的債務壓力需要追蹤,其短期借款較多約1600億人民幣,賬面現金約300億元。從可持續經營來看,威瑞森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約25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約1500億元,基本可覆蓋短期借款。

此外,2025年,威瑞森實施了大規模的債務重組計劃,包括:25億美元新債券發行用於置換到期債務並延長債務期限)、3億美元現金回購針對非機構投資者的債券回購計劃)、瀑布式優先級結構。優先處理低利率、短期限債券,以降低再融資成本在當前利率環境下,威瑞森通過債務重組將7.75%的高息債券置換為5.401%的新債券

圖:財務風險排查

圖:財務風險排查

來源:Choice,併購優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