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3 15:38
財聯社8月13日訊(實習編輯 何承鋭/ 編輯 齊靈)阿拉伯能源組織(AEO)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地下天然氣儲存及其在實現能源安全中的作用》指出,阿拉伯國家在資源條件、基礎設施和地質結構等方面具備發展戰略性地下儲氣庫的優勢,應加大投資以提升能源安全並應對能源轉型需求。
地下儲氣庫是利用枯竭油氣田、含水層或鹽穴等地質構造,將天然氣注入地下儲存,並在需求高峰或供應中斷時回採的設施。
相比地面儲氣罐,地下儲氣庫容量更大、儲期更長,可支撐數月供應,在冬季和夏季需求差異顯著的市場尤為關鍵。
AEO祕書長Jamal Issa Al-Loughani表示,地下儲氣已成為保障能源連續供應、應對能源危機、支持氫能整合的戰略必需。
他補充道,地下儲氣不僅是平衡季節性需求的工具,還可支持可再生能源整合,為能源系統的可持續性發展作出貢獻,推動能源轉型。
目前,阿拉伯地區僅阿聯酋和沙特運營3處地下儲氣設施,大多數國家仍依賴管道或LNG罐等地面儲氣方式,通常僅能覆蓋幾天需求。相比之下,地下儲氣可支撐數月供應,在進口市場可滿足30%-40%的日峰值需求。
研究報告建議從五方面推動阿拉伯當地地下儲氣庫投資:
開展詳盡地質與地球物理勘查,並選址於現有天然氣網絡附近;
建立完善法律、許可與安全標準,強化監管機構權力;
提供税收優惠、早期政府支持和長期購氣協議等投資激勵;
與國際企業合作試點,再規模化推廣;
區域內共享經驗,借鑑阿聯酋與沙特的先行案例。
中國正快速發展
國際天然氣信息機構CEDIGAZ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共有76個地下天然氣儲存項目在建,儲氣量約610億立方米,其中中國佔比超過一半(約340億立方米)。
截至2024年底,中國已建成儲氣庫38座,調峰能力266.7億立方米,約佔天然氣年消費量的6.3%。預計我國地下儲氣庫調峰能力將突破300億立方米,並保持穩步增長。
今年7月,中國最大的地下儲氣庫羣——中原儲氣庫羣 再度擴容,規模增至7座,新增庫容7.08億立方米,為京津冀、大華北地區及黃河流域的季節調峰和應急供氣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