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醫保商保「雙目錄」初審揭幕,高價創新葯衝刺入列,創新葯ETF滬港深(159622)漲超1.6%持續溢價交易

2025-08-13 10:42

8月13日早盤,創新葯ETF滬港深(159622)場內價格漲超1.6%,成份股海思科、迪哲醫藥漲超5%,信達生物、藥明合聯、晶泰控股漲超4%,百利天恆、康弘藥業、藥明康德、和黃醫藥漲超3%,百濟神州、金斯瑞生物科技、翰森製藥、科倫博泰生物、澤璟製藥漲超2%。

消息面上,8月12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公示2025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及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葯品目錄調整的初步形式審查結果,合計有超過650個藥品進入基本醫保目錄與商保創新葯目錄。

敲黑板,醫保、商保目錄是下半年創新葯投資最重要的事

本次目錄調整首次實施「雙軌制」,即基本醫保目錄聚焦基礎保障,商保創新葯目錄則針對符合「獨家新葯」或「罕見病用藥」條件的藥品提供補充保障通道。

在718份基本醫保目錄申報信息中,共有534個藥品通用名通過基本醫保目錄初審,其中目錄外藥品310個,較2024年249個顯著增加。目錄外西藥佔比超八成,包括腫瘤靶向藥、罕見病用藥及新型製劑(如口崩片、吸入劑等)。每年的醫保目錄調整讓當年獲批的創新葯即可有機會進入醫保目錄,多款創新葯進入初審名單,包括加科思/艾力斯合作的肺癌新葯戈來雷塞片;恆瑞醫藥的肺癌新葯瑞康曲妥珠單抗以及其首個自身免疫創新葯夫那奇珠單抗;科倫博泰核心品種注射用蘆康沙妥珠單抗等。

商保創新葯目錄首次設立即有121個藥品通過初審,不僅有5款CAR-T療法進入商保創新葯目錄,還有一款國產疫苗名列其中,為疫苗這一預防性生物製品的市場準入打開了新思路。CAR-T方面,入圍的包括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合源生物的納基奧侖賽注射液、藥明巨諾的瑞基奧侖賽注射液、馴鹿生物的伊基奧侖賽注射液、科濟藥業的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目前國內已經有7款CAR-T療法獲批,缺席此次商保創新葯目錄的是傳奇生物的西達基奧侖賽和恆潤達生的雷尼基奧侖賽(獲批時間為今年7月30日,不滿足申報條件)。傳奇生物的CAR-T療法早已在美國獲批,即將進入「十億美元分子俱樂部」,該產品上半年收入達到8.08億美元,實現翻倍增長。

此次目錄調整,8-9月為專家評審階段;9-10月為談判/競價/價格協商階段;10-11月則為最終的公佈結果階段。我們也會持續和大家跟進「雙目錄」的調整進度。

創新葯行情還能走多久?

接下來8月、9月又會有重磅海外醫藥會議,以及10月、11月的醫保目錄和商保創新葯目錄,所以炒作的空間和題材還是很充足的。往后看,一方面,國內創新葯潛在重點臨牀數據催化密集,伴隨學術會議召開有望陸續讀出。另一方面,預期BD資金和二級熱度上漲將反哺國內新葯研發需求起量以及一級創新葯項目融資活躍度提升,內需CXO有望受益。宏觀層面,美元加息周期對新葯投融資造成的壓力逐步緩解,與之強相關的海外新葯前端研發需求開始回暖,相關公司訂單改善趨勢延續,業績確定性較強。創新葯主線和左側板塊困境反轉依然是2025年醫藥板塊的最大投資機會。

看好創新葯板塊的投資者可借道創新葯ETF滬港深(159622),一鍵佈局50只頭部滬港深創新葯企業,4成港股,6成A股,截至2025/8/8,前十大成份股為:藥明康德、恆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藥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科倫藥業、華東醫藥。

注:基金管理人對文中提及的板塊和個股僅供參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持倉信息或交易方向,個股漲幅不代表本基金未來業績表現,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推介。融資融券業務具有財務槓桿作用,屬於中高風險業務,投資者可能承擔由於投資規模放大、對市場及個股走勢判斷錯誤等可能導致的投資損失擴大風險。投資者在從事融資融券交易期間,如果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清償債務,或上市證券價格波動導致擔保物價值與其融資融券債務之間的比例低於維持擔保比例,且不能按照約定的時間、數量追加擔保物時,將面臨擔保物被強制平倉的風險。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僅代表撰文時市場表現,基於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所涉觀點后續可能發生調整或變化。本文引用數據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和收益承諾。基金投資人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閲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説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及其更新等產品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並請提前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進行投資。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基金銷售機構及相關機構不對基金投資收益做出任何承諾或保證。

中證滬港深創新葯產業指數業績如下:2015年32.9%;2016年-4.0%;2017年53.8%;2018年-29.0%;2019年56.0%;2020年47.4%;2021年-12.5%;2022年-22.3%;2023年-14.6%;2024年-16.3%;2025年1-6月24.8%。數據來源: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指數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也不代表本基金未來表現。(中證滬港深創新葯產業指數基日:2014-12-31)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