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集運主力大幅下挫,搶出口紅利耗盡,后市方向幾何?

2025-08-13 10:58

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主力合約2510今日承壓下挫,日內跌超5%,機構分析指出,此輪下跌的核心驅動在於歐洲航線現貨運價斷崖式回落與遠期需求悲觀預期共振,儘管期貨深度貼水格局暫時緩衝了盤面跌幅,但市場看空情緒正持續積聚。

現貨運價崩盤引發連鎖反應

最新wk35報價均值約大櫃2750美金,當前10合約基本對應大櫃1900美金的水平。最低報價來自於馬士基wk35開艙大櫃2200美金,HPL部分線上特價跟進至大櫃2435美金。OA聯盟報價均值大櫃2880美金,PA聯盟報價均值大櫃2700美金,MSC最新跟降至大櫃2840美金。馬士基最新wk35開艙大櫃2200-2300美金已經和PA聯盟當前大櫃2700美金的報價拉開約500美金的差值,預計后續PA聯盟船司將繼續跟進調降,OA聯盟船司也會有相應的跟降動作,以更好地爭取淡季貨量和實現滿載要求。

海通期貨分析指出,價格負循環鏈條形成,從歐線自身供需結構來看運價向下的確定性較為明確,運力主要來自於當前的深貼水,依然導致低估值的2510合約無法流暢下跌,另外近期商品情緒再度走強也會帶來一定的情緒外溢支撐。策略上依然維持10合約的逢高空,低估值和深貼水屬性下滾動操作的安全邊際更高。

需求疲軟與運力過剩構成雙重壓制

現貨運價崩塌的根本原因在於需求端動能的顯著減弱:

「搶出口」效應消退:一德期貨指出,中美延期90天關税窗口期將為雙邊企業降低貿易成本,未來談判可能聚焦剩余關税以及結構性議題。不過由於提前搶出口影響,很多運輸需求已經在二季度集中釋放,后續出貨動能減弱。

歐洲補庫周期結束:歐線方面,夏季補庫后需求前景同樣轉弱,海運市場面臨運價下跌壓力,船司在線報價顯示即期運價繼續下調,其中地中海航運將8月下旬運價調降至1700美元/TEU和2840美元/FEU,東方海外將報價下調至1800美元/TEU和2800美元/FEU。

運力方面,9月運力初步統計周均29.6wTEU,扣除待定后29.6wTEU,OA聯盟和PA聯盟均有空班。10月周均運力約30.3wTEU,扣除待定后約28.2wTEU;據悉HPL在10月增派2艘加班船,月初的LONG BEACH EXPRESS/5085TEU和月末的MAIPO/6589TEU,均從美線抽調。遠端運力僅供參考,仍有調整可能。

地緣變數與策略展望

短期市場關注點聚焦於兩大不確定性:

地緣政治會談:本周五(8月15日)特朗普與普京在阿拉斯加的會晤若取得突破性進展,可能短期提振市場對俄烏停戰及歐洲重建的預期,從而擾動歐線情緒。國投期貨提示,若因此推升近月合約價格,可考慮逢高布空。

港口運營瓶頸:據外媒,歐洲安特衞普港擁堵已達疫情以來最嚴重水平,堆場利用率超90%,集裝箱平均滯留超8天。鹿特丹、漢堡等樞紐港延誤現象普遍,疊加東亞夏季天氣干擾,運營效率下降可能階段性延緩運價下滑節奏,但難改供需失衡本質。

南華期貨表示,中美再次暫停實施相互24%關税90天,從宏觀情緒角度對期價影響相對偏中性。MSC再度調降歐線現艙報價,也再度拉低了期價估值,而EC2508合約基於基差收斂邏輯,底部仍有支撐,整體偏小幅震盪。對於后市而言,預計EC震盪偏回落或延續震盪走勢的可能性仍相對較大;從中期來看,如無突發性事件因素影響,整體期價走勢可能仍略偏回落。

瑞達期貨表示,儘管面臨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美國消費端仍展現出較強的韌性,部分或於特朗普暫緩關税條例有關,但考慮到近期關税政策有所加碼,后續通脹仍存在上行風險,或對未來數月的零售數據構成一定影響。此外,中國近期對歐盟白蘭地、醫療器械等品類實施反制禁令,進一步加劇中歐貿易緊張關係,引發市場擔憂。在此背景下,貿易戰不確定性尚存,集運指數(歐線)需求預期弱,期價震盪幅度大,但現貨端價格指標的迅速回升,或帶動期價短期內回漲,建議投資者謹慎為主,注意操作節奏及風險控制,應及時跟蹤地緣、運力與貨量數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