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3 00:00
(來源:智超講財商)
來源 | 不良資產頭條綜合觀點網、澎湃新聞等
8月11日晚上11點20分,華南城發佈公告:香港高等法院對其作出了清盤的裁決。繼恆大之后,華南城成了被清盤的資產規模最大的房企。
業內人士表示:清盤意料之中,一方面是華南城始終沒有給出具體的債務重組改善方案。另一方面,作為維好方、第一大股東的深圳特發集團尚未給予支持。
境內銀團與境外債債權人的糾葛
2025年1月,花旗國際有限公司因3億多美元的債務向華南城提出清盤申請。華南城對清盤極力反對,並提交了債務重組框架方案。據澎湃新聞報道:方案顯示國內銀團在手握501億港元優質抵押資產的情況下,要求優先處置華南城位於南寧等地的非核心項目,反對賤賣深圳資產。而花旗國際為首的美元債持有人拒絕債轉股,要求50%現金償付。
境內銀團與境外債權人就資產處置顯然未達成一致。利益糾葛緣於深圳特區建發牽頭對華南城的紓困。
華南城是深圳知名房企,2021年陷入債務危機。幸運的是,深圳特區建發以19.1億港元認購其29.28%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而創始人鄭松興的持股比例降至20.16%,降至第二大股東。
至此,華南城從一家民營企業轉變為「國資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在此之后,深圳特區建發對其進行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援助。
首先是與花旗國際簽訂「維好協議」,為華南城成功爭取多數投資人同意實現美元債展期;其次,12.57億接盤華南城旗下深圳第一亞太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50%股權,進一步改善華南城現金流狀況……
到了2022年末,深圳特區建發與華南城集團全面協同合作簽約,盤活首批南昌、鄭州、南寧項目,並通過下屬公司牽頭發起設立總規模約110億港元的股權投資基金,為華南城集團優質開發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盤活其土地資源。又以50億的現金對價認購「西安華南城」的69.35%股權。成為當時華南城獲得的最大的一筆資金。
2023年,在深圳特區建發繼續推動下,華南城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 交通銀行等銀行簽署60億元流動資金銀團貸款合同,貸款期三年, 年利率僅為4.7%。該貸款也是華南城集團自創立以來的最大單筆融資。
除了銀團之外,2023年中國信達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以54.54%的份額承擔了上述110億港元的股權投資基金的首期注資。
「紓困天團」被反噬
國資、銀團、AMC組成的「紓困天團」讓彼時所有房企羨慕不已。輪番助攻之下,華南城還是沒能走出困局,獲得花旗國際展期后於2024年再次違約。
2023 年,深圳特區建發對華南城股權投資確認10.92億元損失,當年淨利潤為負43.67億元。此外,還面臨着多起訴訟。
2025年6月10日,上海聯交所信息顯示:中國信達擬轉讓持有的深基華智基金54.54%的份額。根據當時的交易文件,深圳建發與華南城需對基金優先級投資人中國信達的本息兑付承擔差額補足義務,並在基金投資期滿后回購股權。
其實年初至今,中國信達開始在各個平臺進行資產處置,西安華南城股權作為底層資產頻頻登上各大產權轉讓平臺,包括:
京東拍賣(2月14日):20.71億債權處置;
深圳聯交所(2-3月,4-9月兩輪):債權意向徵集;
西部產權交易所(3月、5月):項目招商公告、54.54%基金份額轉讓。
至今沒有結果。
眼下,華南城的現金流幾近枯竭。
2024年華南城錄得了上市以來的首次大額虧損。歸屬母公司淨利潤虧損89.86億港元,期內有157.42億港元的借款已違約。另外,華南城總資產為875.51億港元,總負債約609.44億港元,有息債務為302.2億港元,但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約4114萬港元,根本無法覆蓋其債務。
2024年,華南城融資成本高達15.23億港元,對利潤形成巨大侵蝕。安永審計師對這份財報「無法表示意見」,認為其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疑問。
資產處置倒計時
根據香港高等法院的清盤令,富事高諮詢周偉成及潘路洋作為共同及各別清盤人,已全面接管華南城資產,包括深圳、南昌、西安等地的物流園區及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逾1500萬平方米。
清盤人須在6-12個月內完成首輪資產出售。清盤程序中債權人受償順序為:有抵押債權人(優先債券及銀行貸款)、抵押債權人(供應商、員工欠薪)、股東。
截至2025年8月11日停牌前,華南城股價報0.107港元,較2023年峰值下跌99.6%,市值僅剩12.24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