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3 05:52
爲了讓加密貨幣真正闖入主流,銀行體系必須成為全面、積極的參與者。雖然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精神往往與銀行業的中心化性質形成鮮明對比,但這種二分法凸顯了為什麼它們的整合不僅有益,而且對於廣泛採用至關重要。
銀行為加密貨幣迫切需要的談判桌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優勢。他們是與每個人建立客户關係的專家,擁有龐大的數字和物理網絡,以及應對複雜監管環境的制度化熟悉度。
此外,銀行希望成為加密貨幣的參與者,但他們無法公開自己的渴望。十多年來,銀行一直表現出對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濃厚興趣,並不斷進行實驗,但卻遭到了激進的敵對監管壓力的阻礙。事實上,監管機構是如此的敵對,以至於銀行競相宣傳他們對加密貨幣的懷疑,試圖安撫他們。
但監管壓力的緩解最終可能會讓銀行公開地投入其中,這也是加密貨幣主流採用的開始。
班克斯的行動勝於雄辯
儘管公開持保留態度,但銀行在過去十年中一直在探索和投資區塊鏈和加密技術。2015年,包括摩根大通和高盛在內的25家主要銀行與R3合作開發分佈式賬本技術。到2019年,PNC Bank成為第一家使用RippleNet處理跨境支付的美國銀行,凸顯了銀行在區塊鏈解決方案中的實際應用。
儘管反加密貨幣銀行家的典型代表傑米·戴蒙(Jamie Dimon)不斷對加密貨幣的合法性和壽命表示懷疑,但他領導的銀行在加密貨幣技術方面的投入仍在翻倍、三倍。到2019年,摩根大通將其基於區塊鏈的銀行間信息網絡擴展到340多家銀行,促進了實時支付信息交換。同年,摩根大通甚至推出了JPM Coin,這是一種美元支持的數字代幣,旨在促進機構客户之間的即時支付。截至2023年10月,JPM Coin每天處理約10億美元的交易。
躲避日益加劇的監管敵意
那麼,為什麼當銀行大量投資加密貨幣時,他們同時非常公開地反對加密貨幣呢?很簡單,他們試圖最大限度地減少監管影響。
過去十年里,監管機構,尤其是美國的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行業發起了一場積極的運動。早在2015年,銀行監管機構FinCEN就對Ripple Labs處以70萬美元的罰款,因為Ripple Labs未經適當註冊就充當貨幣服務公司,故意違反《銀行保密法》。到2019年,FinCEN發佈了一份建議,強調非法使用可兑換虛擬貨幣(CVC)進行洗錢和其他金融犯罪,敦促銀行加強對與CVC相關的可疑活動的監控和報告。到2022年,規模更大的銀行監管機構FDIC介入,要求銀行在從事任何加密貨幣相關活動之前通知該機構。
2023年,美聯儲利率快速上升引發的銀行業危機期間,加密貨幣風險再次被監管機構和政界人士點名,導致知名加密貨幣友好銀行迅速消亡。截至2023年1月,美聯儲、FDIC和OSC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了與加密資產相關的風險,強調了對欺詐、法律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的擔憂。當三大主要銀行監管機構發出如此具體的警告時,信息被響亮而清晰地傳達出來。Silvergate、Signature和硅谷銀行(程度較低)等加密貨幣友好銀行隨后被媒體和伊麗莎白·沃倫等政客挑出來,導致它們迅速消亡。
在這種監管敵意的情況下,銀行急於發表非常公開、非常反加密貨幣的聲明,這有什麼奇怪的嗎?
監管環境軟化提升所有船隻
隨着2025年新的、明顯對加密貨幣友好的政府的成立,銀行終於可以自由地說出他們十多年來一直在積極做的事情:加密貨幣正在流行。
2025年,美國各主要銀行監管機構紛紛軟化了對加密貨幣的語氣。FDIC廢除了之前要求加密貨幣相關活動事先通知的指導方針,簡化了銀行參與數字資產的流程。BCC澄清説,國家銀行可以提供加密資產託管和執行服務,允許他們根據客户的指示購買和出售託管資產。最后,美聯儲宣佈撤銷對銀行與加密資產和美元代幣活動相關的指導,以與BCC和FDIC的最新立場保持一致。
如今,銀行終於公開表達了對加密貨幣的支持,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決定允許客户進行比特幣交易就是一個縮影。憑藉銀行系統的所有資源,我們可能會看到主流加密貨幣採用的黃金時代最終從2025年開始真正拉開帷幕。
Beninga免責聲明:本文來自無薪外部撰稿人。它不代表Benzinga的報告,也沒有對內容或準確性進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