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恆大退市 「宇宙房企」迎來終局

2025-08-13 01:05

觀點網 曾經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港元的地產帝國,轟然倒塌。

8月12日晚間,中國恆大發布公告,公司於8月8日收到香港聯交所發出的信函,因未達成復牌指引,且未能於2025年7月28日之前恢復買賣,根據上市規則取消恆大上市地位。

公告中寫明,股份上市的最后一天為8月22日,並將於8月25日上午九時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而恆大已「無意就上市委員會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決定申請複覈」。

仔細計算日期,距離恆大上市16周年還有3個月、恆大成立30周年只差一年,這場英雄故事走向了最令人唏噓的結局。

核心人物

要講恆大,許家印永遠是任何話題中的核心人物。

十八年前,許家印已經在廣州大本營打好地基,成為小有名氣的地產開發商,跟高盛簽訂了境外上市合作協議並引入美林銀行1.3億美金之后,由引入美林銀行1.3億美金、德意志銀行1.33億美金。

彼時,恆大懷揣着更宏大的擴張願景,提交了上市招股書,邁出向資本市場進攻的關鍵一步。

但碰上了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2008年,恆大上市計劃受阻擱淺。資本寒冬之中,許家印和恆大遇到了首個資金難關。

也是在2008年,爲了挽救創業成果,許家印「在香港期間每個星期都會和鄭裕彤見面、吃飯、打牌」的奔走之下,鄭裕彤控股的周大福以1.5億美元入股恆大,持股約3.9%。

同年,許家印又拉來了科威特投資局參股,投資1.46億美元持股3.8%,還有來自德意志銀行、美林銀行等五家機構的2.1億美元,靠着5.06億美元的「資助」渡過了第一重難關。

就像英雄故事寫的那般,主角總會在經歷磨難之后名揚天下,許家印和他的恆大跨越第一次資金考驗,開啟走向頂峰的副本。

2009年11月5日,恆大成功登陸港交所主板,憑藉705億港元市值成為當時中國市值最高的民企。

2023年8月,停牌已17個月的恆大卡着最后一月期限完成復牌,卻並沒有等來劫后余生,而是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發來的清盤令。

一紙清盤令,早已為負債2.39萬億、負資產6000億的恆大,定下了退市倒計時。

如今,走到退市終局,不論關聯方、市場、看客,甚至恆大自身,可能都對這個結果瞭然於心。

恆大起落

立在舞臺中央,從玩轉高周轉、高負債、高槓杆到跌落高臺,恆大是地產行業中最典型的一家企業。

出生於河南周口縣的農村,到1996年成為恆大前身廣州天帝實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實控人,許家印花費了38年才完成財富的初步積累。

1997年3月,廣州天帝更名為恆大實業集團,新名稱中「永遠擴張」的野心擺到了檯面上。同年開發的廣州金碧花園項目為恆大打開了財富伊甸園的大門。

從廣州開始,向全國鋪開佈局,這是恆大擴張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的開端,是許家印拉來港資與外資援手。之后,上市、嚐到內地棚改市場化和城鎮化的紅利,從2007年到2017年十年間,恆大的銷售規模已經翻了將近300倍,許家印的投資版圖也擴張到了金融、文旅、健康、足球、娛樂等領域。

所謂「神話」的誕生,從來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三項因素,因為在特定時代中做到了鳳毛麟角,許家印和恆大過去才能走到地產行業的聚光燈下、舞臺中央。

黃金時代帶來的不僅是一個行業迅速膨脹,還矇蔽了人們對於形勢的研判--或者説沒人願意在財富急劇增長的時候按下暫停鍵,即便已經察覺到風雨欲來。

賭徒心態誘使着市場中或大或小的因子繼續朝前湧動,更遑論在2000年至2018年間賭贏了三場行業調整風波的許家印和恆大。

2018年,恆大剛經歷完市值爆炸,許家印膨脹的野心已無法停下,最終還是摘下了伊甸園中那顆致命的果實。

地產業務上,恆大依舊堅持高槓杆那套玩法,激進擴張跑馬圈地。地產業務之外,恆大進軍新能源汽車、航天、人工智能等領域,龐大的資金消耗加上高負債不知不覺中一點點吹脹了懸在恆大頭頂的氣球。

2020年8月,一封求助信撕開了恆大資金鍊斷裂的一角。

當時,恆大集團給廣東省政府寫了一封求助信,提到深深房重組迟迟未批,加入重組不能如期完成,恆大會有資金鍊斷裂的風險。求助信中對深深房重組批准的懇求是真,資金鍊斷裂也是真。

氣球在2021年被吹爆,恆大承認陷入流動性危機,各項業務陸續暴雷,許家印建立的商業帝國全面坍塌。

許家印的「三高」玩法最后給恆大留下了令人咂舌的債務記錄。截至2023年中期,恆大負債總額約為2.39萬億,剔除合約負債6039.79億后的真實負債約1.78萬億。其中,借款5818.11億,應付貿易賬款及其他應付款項1.06萬億。

距離吹爆債務氣球公開至今將近四年,恆大的鯨落並沒有帶來「萬物生」。

面對恆大自身,截至2025年6月末,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及子公司標的金額3000萬元以上未決訴訟案件數量共計2631件,標的金額總額累計約6488.77億元;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3591.91億元,逾期商票累計約1909.74億元。

距離漩渦最近的恆大汽車與恆大物業,前者在今年4月再次陷入停牌,債務清償也進入實質性執行階段;后者更名為「金碧物業」,今年1月得到了134億存款的宣判結果,卻還沒拔掉「股權償債」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恆大的資產也正被逐步清算、換主,但並不是每個項目都能得到好的結局。

今年6月,福彩發展接手的緹岸項目(原恆大旗下珺瓏灣1及2期)因發展商拖欠佣金,中原地產及利嘉閣地產宣佈已指示前線代理停止為其銷售;長城資產北京市分公司將「恆大系」12家公司約113億元不良債權集中招商,涉及項目分佈在北京、天津、成都等一、二線城市,涵蓋住宅、商業及文旅類型。

倒下之前,作為國內最大的房企之一,恆大涉及幾百萬業主,幾百家金融機構,近萬家家上下游企業,也影響着幾百萬人就業。如今還有更多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被恆大拖住生存的腳步,追討卻似乎遙遙無期。

離場的鍾聲正式敲響,但退市只是恆大的終局,被影響到的人與事物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迎來出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