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2 20:25
8月12日起,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取消了航站樓入口處的旅客人身、行李安檢措施,僅保留防爆檢測。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機場集團獲悉,此舉是爲了「簡化人身和物品檢查環節,進一步提升通行效率和旅客體驗」。
原先,旅客在虹橋機場或浦東機場出行,需要經過「二次安檢」——進航站樓時安檢一次,航站樓內再安檢一次。有乘客曾反映,在高峰時段,航站樓入口處的安檢會出現排隊導致的等待時間過長、搬運行李不便等問題。
不僅是上海兩機場,全國多個機場或航司近年來都在優化乘客的出行體驗、縮短等待時間。
據央視新聞報道,廣州往返北京大興的南航航班從今年7月8日起,全面取消了值機截載時間,乘客只需在飛機艙門關閉前,即航班計劃起飛時刻前15分鍾,抵達登機口,即可乘機。打破了國內機場一般提前30到40分鍾停止值機的慣例。
所謂的截載時間,就是航班停止辦理值機手續的時間節點。很多旅客乘坐飛機出行,往往需要預留2個小時甚至更久時間提前到達機場,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截載時間的存在。
其他航班雖然沒有取消截載時間,但根據澎湃新聞的梳理,今年以來全國已有不少機場或航班宣佈縮短截載時間。
6月1日起,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國內航班截載時間由起飛前40分鍾縮短為起飛前38分鍾,成為國內同量級(6000萬及以上)機場中,首個實現全場航班截載時間低於40分鍾的機場。其他量級較小的機場,如無錫碩放機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等的國內航班,截載時間的縮短幅度普遍在5分鍾左右。
這些時間是哪里擠出來的?飛機在航班從截載到起飛的這段時間內,要完成10余項保障工作,包括配載平衡測算、行李裝運、餐食配送等。
「隨着信息化技術發展,配載的速度越來越快,效率越來越高,所以航班有空間去縮短截載時間。這項服務是一個創新,通過航空公司保障流程,特別是值機配載流程的優化,能夠為旅客節約時間,方便旅客出行。」 業內人士林智傑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
而技術進步,也是上海兩機場能簡化安檢措施的原因之一。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姜春水在建議取消上海機場航站樓入口的常態化安檢的同時,還提到要充分利用其他等效措施替代安保措施,包括「通過科技賦能,推廣應用大數據、智能化安保手段,加強航站樓內巡邏力量並配備嗅爆犬,增強治安威懾和應急處突能力,以此達到安全防範的同等效果,為廣大旅客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
等候時間「拖累」飛機效率?
為什麼機場、航司們紛紛在縮短乘客的等待時間?
等候時間過長,長期以來就是民航的一個短板。根據《民航管理》去年10月刊載的一篇基於2000多名旅客的調研顯示,機場候機時間過長和安檢等候時間過長,是僅次於航班延誤或取消之外,旅客對民航服務最關注的問題。在受訪旅客中,認為存在這兩類問題的比例,分別達到了51.77%和51.63%。
而等待時間過長,直接影響着旅客出行方式的選擇。
隨着國內高鐵網絡的不斷完善,民航和高鐵重合的線路也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旅客從時間、成本等因素綜合考慮,更傾向於選擇高鐵出行。儘管2024年,民航和高鐵旅客量都實現了高增長,但以2024年的多個黃金周看,與2019年相比,鐵路旅客發送量的增速都高於民航國內旅客運輸量的增速。
據中國航協2025年第一季度理事單位信息溝通會介紹,隨着民航和高鐵的票價水平在拉近,旅客結構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一方面民航高端旅客在向高鐵流動,隨着不斷提速,高鐵在「門到門」的總通勤時間和正常性上具有較強吸引力,不少商務旅客、高端旅客被高鐵「分流」;另一方面高鐵普通旅客向民航流動。民航大量的「打折票」吸引了普通旅客從鐵路出行轉向航空出行,實際上形成了民航和高鐵旅客「對流」的趨勢。
民航、高鐵爭奪京滬線
以民航與高鐵的「必爭之地」——京滬線為例,航班管家數據顯示,2024年京滬航線發送旅客861.3萬人次,同比增長24.84%。
但從總客流量來看,仍與京滬高鐵相距甚遠。京滬高鐵2024年財報顯示,去年京滬高鐵本線列車運送旅客5201.6萬人次。2024年,京滬高鐵以「班味嚴重超標」的標籤走紅網絡,頻上熱搜。
為什麼打工人偏愛乘坐高鐵往返京滬?將等候時間等非運行時間算上,就能看到時速更快的飛機,在京滬線上的整體用時和高鐵相差無幾。
爲了應對高鐵競爭,除了縮短登機截載時間,今年5月初,虹橋機場聯合首都機場、中國東航和中國國航,還試行推出往返上海虹橋和北京首都機場的快線跨航司自願籤轉服務。繼京穗線、京杭線等干線之后,京滬線也首次實現跨航司籤轉合作。
資深民航業管理諮詢顧問於佔福對《中國經營報》表示,此次中國東航和中國國航推出跨航司自願籤轉服務,與來自京滬高鐵的分流競爭壓力有關。
「如果過去是鐵路向民航學習,現在就要提倡民航向高鐵學習。」2024年10月,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志清在一個行業論壇上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