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2 15:00
574家CVC投出1.16萬億。
編輯丨楊博宇
來源丨超越 J Cuve
廣受關注的CVC,正在走向分化。
過去幾年,CVC憑藉獨特的資源背景和產業優勢,成為一級市場活躍和穩定的資本供給方。投中嘉川CVSource顯示,自有記錄以來,全市場574家CVC一共出手了16,310 起,投資規模合計1.16萬億。是硬科技市場的主角之一。
但自2021年之后,CVC的投資也逐漸下滑。2024年,CVC投資數量降至不足1000起,投資總金額482.47億元,不論是投資數量還是金額,都降至2021年一半以下。
而且,今年有375家CVC迟迟未出手,佔到574家的65.3%。有90家CVC,在2021年之后就停止了投資,佔到CVC總數的15.7%。
去年我在成都調研採訪時,有投資人就反饋説,CVC的投資業績未必有市場期待的那麼高,創業者「更不應該迷信CVC的產業優勢」。投中嘉川在《中國企業風險投資數據報告(2025年H1)》中披露的上述數據,從側面印證了投資人的觀點:一級市場的分化趨勢,也在CVC中上演。
574家CVC參與了股權投資
去年新增3家
國內一共有多少家CVC?
對於CVC行業內並沒有一種明確的定義。我們所統計的CVC包括企業直投部門、控股/參股型CVC和財務型CVC。不包括企業以單一LP的身份委託市場化GP管理的方式;也不包括有地方國資背景的產業投資集團。
以此為範圍,根據投中嘉川CVSource統計,截至 2025 年7月 30 日,國內企業風險投資機構(CVC)合計705家。排除掉從未出手過的,再剔除只參與了併購和新股發行的機構,這705家中,一共有574 家發生過少數股權投資行為。
這574家大部分都誕生於2010年之后(見上圖)。從CVC的設立數量上看,2015年一個明顯的峰值,這一年共有76家CVC設立。隨后兩年市場也延續了CVC的設立熱度,分別成立了59家和62家。這三年一共誕生了197家CVC,構成了從2010年到2024年CVC設立的「頂峰」階段。
「頂峰」的形成不難理解,它至少有兩個原因。
其一,到2015年前后,我國風險投資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不少企業受風投推動而迅速成長,它們對CVC模式不再感到陌生,也有興趣和能力參與到一級市場。第二,「雙創」政策的推動,再疊加移動互聯網的產業機遇,讓市場涌現出了更多的投資機會。
這兩大因素讓不少企業迅速成為一級市場的活躍力量。比如2015年快手成立了投資部門;2016年蔚來汽車設立了蔚來資本;2017年匯川技術成立了匯川產投。這三家CVC都是這一階段設立的代表性機構。
不過在2017年之后,受一級市場的整體環境影響,CVC的設立也呈現出快速下降趨勢,在2021年小幅反彈之后又繼續下滑。
到2024年,我們統計到的新設立CVC只有3家,分別是海信集團設立的億洋投資,晶科能源旗下的昕科基金,廣西通路達設立的通路達CVC。
574家CVC投出1.16萬億
再來看看這500多家CVC的投資情況。
574家CVC投資事件數量合計 16,310 起,投資規模合計1.16萬億,在2018年和2021年形成了兩個投資高峰。
先看第一個投資高峰——2018年CVC的投資數量為1565起,交易規模高達1614.04億元。這顯然是2015年-2017年CVC密集成立后的數據反應。
在這一年,互聯網巨頭的CVC在市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投中嘉川CVSource顯示,騰訊投資在這一年出手了168次;阿里巴巴出手了64次;BV百度風投出手了74筆。就以騰訊投資為例,它在這一年陸續投資了貝殼、孩子王、名創優品、B站、美團、小紅書、京東物流等一批耳熟能詳的互聯網項目。「騰訊投行」的外號也由之而來。
另外,新能源汽車CVC也開始嶄露頭角。2018年,尚頎資本參與了對地平線、捷氫科技等企業的投資;恆旭資本投資了斑馬智行;北汽產投投資了北汽重安、長遠鋰科;蔚來資本投資了四維智聯。這些投資掩蓋在互聯網CVC投資的「叢林」中,等到它們長成大樹還要再等上兩三年。
第二個投資高峰則是2021年。
這一年全國CVC出手了2106次,投資規模達1246.38億元。相比於2018年,2021年活躍的CVC更加多元、。除了傳統的互聯網大廠,還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CVC、泛半導體產業連的CVC、傳統企業和央國企旗下機構。
汽車產業鏈上,上汽系已經成長為一個龐大的帝國,旗下的尚頎資本出手了22次,恆旭資本出手了40次。比亞迪則在這一年以企業直投的模式出手了15次,數量是前一年的3倍(2020年出手了5次)。
泛半導體產業鏈CVC,當屬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中芯國際旗下的中芯聚源為最,哈勃投資在這一年出手了36次,中芯聚源則出手了57次,兩家機構在市場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此外,傳統企業如富通微電、德賽西威、温氏控股等都有投資記錄,這些企業受轉型升級的動機趨勢,逐步開始涉足股權投資。而央國企旗下的CVC則成爲了后續一級市場國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航發基金、三峽資本、中電智慧基金、國家電投創新投資等,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375家機構尚未出手
90家退出市場
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產業鏈的CVC,其出手力度在2021年之后還在延續。不過從整體上看,2021年以后,國內CVC機構對外投資事件數量逐年下滑。
2023年,CVC對外投資的數量1404起,投資總金額996.97億元;2024年,CVC機構全年對外投資數量降至不足1000起,投資總金額482.47億元,不僅在投資數量上較2021年出現腰斬,在金額上更是縮水到只有2021年的40%。
到了今年,前7個月國內CVC累計發生投資事件515起,交易金額合計327億元。預計今年的投資水平,將會和去年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據投中嘉川CVSource統計,在574出過手的CVC中,有375家機構在今年都沒有出手,佔到CVC機構的65.3%。而自2021年起就再沒有參與過投資的CVC機構共90家,佔CVC機構的15.7%。
這意味着近百家CVC,已經逐步退出了少數股權的投資。
當然好消息是,過去兩年頭部CVC的出手頻率並未進一步下降。
排名前20的CVC機構,每年依然保持着15筆以上的投資。2024年,尚頎資本、聯想創投、浪潮集團、騰訊投資、中芯聚源、泰瓏投資有20筆以上的投資;今年前7月,以上CVC依然是市場中最活躍的投資人。
這説明CVC在行業整體下行大環境下,也正走向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