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2 20:3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婧 北京報道 繼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之后,兩項貸款貼息政策的細則正式明確。
據財政部消息,財政部等九部門印發 《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一》),對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的支持範圍、貼息標準、貸款經辦銀行、貸款流程、貼息流程和監督管理等進行了明確。
根據《實施方案一》,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遊、體育8類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滿足條件的貸款可享受貼息政策,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年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單户享受貼息的貸款規模最高可達100萬元。經辦銀行方面,《實施方案一》也明確了名單,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6家國有行和12家股份行。
據財政部同日消息,財政部等三部門印發《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二》),對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的支持範圍、貼息標準、貸款經辦銀行、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等進行了明確。
根據《實施方案二》,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居民個人使用貸款經辦機構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不含信用卡業務)中實際用於消費且可識別相關消費交易信息的,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政策。貼息範圍包括單筆5萬元以下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消費。
個人消費貸款的年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且最高不超過貸款合同利率的50%,政策執行期內,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貸款經辦機構可享受的全部個人消費貸款累計貼息上限為3000元,其中在一家貸款經辦機構可享受單筆5萬元以下的個人消費貸款累計貼息上限為1000元。經辦銀行方面,《實施方案二》也明確了名單,包括6家國有行和12家股份行和5家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告訴記者,國常會部署的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消費行業貸款貼息政策,核心是通過財政金融聯動來提振消費、激活市場,旨在降低居民信貸成本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激發消費潛力,提升市場活力,對衝外需波動,促進經濟增長,同時推動消費基礎設施升級和服務能力提升,助力經濟結構的長期轉型。
8類服務業經營主體可享貸款貼息
根據《實施方案一》,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貸款纔可享受貼息政策:一是由經辦銀行向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遊、體育8類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發放。二是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公開發布之日(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簽訂貸款合同且相關貸款資金發放至經營主體。三是貸款資金合規用於改善消費基礎設施和提升服務供給能力。此外,《實施方案一》還表示,政策到期后,可視實施效果研究延長政策期限、擴大支持範圍。
貼息標準方面,《實施方案一》明確,對於經辦銀行向服務業經營主體發放的貸款,財政部門按照貸款本金對經營主體進行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年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分別承擔貼息資金的90%、10%。單户享受貼息的貸款規模最高可達100萬元。相關貸款包括用於改善消費基礎設施的固定資產貸款以及用於提升服務供給能力的流動資金貸款。同一筆貸款不得重複享受中央財政其他貼息政策;已享受地方財政相關貼息政策的,此次貼息不得超出扣除已有貼息后的實際利率水平。
《實施方案一》還列出了貸款經辦銀行名單,共計21家全國性銀行,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6家國有大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恆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
《實施方案一》還要求壓實各方責任、嚴控資金流向並嚴格責任追究。嚴禁虛報、冒領、套取、截留、擠佔、挪用貸款資金,嚴禁將貸款資金用於房地產開發或投資、理財等套利活動。經辦銀行要嚴格按照相關部門審覈檢查結果申領貼息資金,確保貼息資金合規用於向符合貼息條件的經營主體兑付,嚴禁經辦銀行和經營主體套取貼息資金。 有關方面發現貸款資金使用、貼息資金申領等違反政策規定的,要及時追回相關信貸資金和財政貼息資金,並依法依規對經營主體和經辦銀行進行處罰。
個人消費貸款累計貼息上限為3000元
根據《實施方案二》,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居民個人使用貸款經辦機構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不含信用卡業務)中實際用於消費,且貸款經辦機構可通過貸款發放賬户等識別借款人相關消費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政策。
貼息範圍包括單筆5萬元以下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消費。對於單筆5萬元以上的消費,以5萬元消費額度為上限進行貼息。政策到期后,可視實施效果研究延長政策期限、擴大支持範圍。
《實施方案二》明確,年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按符合條件的實際用於消費的個人消費貸款本金計算),且最高不超過貸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分別承擔貼息資金的90%、10%。貸款合同利率需要符合相應利率自律約定。政策執行期內,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貸款經辦機構可享受的全部個人消費貸款累計貼息上限為3000元,其中在一家貸款經辦機構可享受單筆5萬元以下的個人消費貸款累計貼息上限為1000元。
中央財政給予貼息的個人消費貸款經辦銀行為6家國有大行、12家股份制銀行和5家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5家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分別是深圳前海微眾銀行、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和中銀消費金融。《實施方案二》還鼓勵地方財政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對其他經營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給予財政貼息支持,擴大政策覆蓋面。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告訴記者,消費金融機構入選本輪政策機構名單,有利於擴大政策紅利的覆蓋範圍,提升政策落地實效。相較於傳統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覆蓋的消費場景更加豐富、服務客羣更為廣泛,能夠在政策落地實施過程中與名單當中的全國性銀行形成有效互補。此外,政策明確規定貼息資金要實際用於消費行為,與持牌消金公司具備的業務能力及積累客羣高度匹配。
《實施方案二》最后還特別提到要強化監督約束,確保貼息資金專款專用。經審覈發現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財政部門將追回相關貼息資金,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對於貸款經辦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由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追究相應責任。對於借款人違法違規套取貼息資金的情況,由貸款經辦機構納入個人徵信記錄。
多家銀行已響應
兩項貸款貼息政策細則出爐的一大背景是,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
會議指出,對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進行貼息,有利於通過財政金融聯動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貸成本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更好激發消費潛力、提升市場活力。要抓好貼息政策組織實施,加強部門協同,簡化辦理手續,推動政策儘快落地,同時嚴格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財政資金用好用到位。
國常會部署實施兩項貸款貼息政策之后,國有六大行迅速響應,紛紛表態將切實做好貸款貼息政策的傳導落實。
8月1日,中國銀行公告,將全力抓好貼息政策的組織實施,推動政策儘快落地,以高效、精準、優質的金融服務,推動政策紅利直達廣大消費者和服務業經營主體,為激發國內消費潛力貢獻金融力量。
8月2日,建設銀行發文稱,將按照上級單位有關要求,切實做好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的傳導落實,讓消費市場參與方更加便捷地獲得國家政策紅利,激發消費潛力,提升市場活力。同日,工商銀行公告,該行正在依法依規、積極有序推進個人消費貸款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的組織實施工作。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化辦理流程,簡化辦理手續,推動政策儘快實施。
8月4日,農業銀行發文表示,將按照有關部門要求,進一步簡化申請流程,提升辦理效率,加強資金合規使用,確保貼息政策精準高效直達廣大消費者和服務業經營主體。同日,郵儲銀行公告,將積極組織開展個人消費貸款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落地實施工作,紮實推動政策傳導落地。交通銀行也於同日表示,將積極貫徹落實國常會貼息政策要求,以數字化手段和創新金融產品支持提振消費,更好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精準滴灌商圈金融需求,切實發揮交行零售信貸在促消費、擴內需、惠民生方面的積極作用。
國有六大行之后,亦有股份制銀行發聲響應貼息政策推進實施。8月6日,光大銀行相關人士表態稱,將組織開展個人消費貸款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落地實施工作,持續優化金融服務和保障措施,合理簡化辦理手續,推動政策儘快精準落地;同時做好嚴格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防控消費金融風險。
展望未來,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預計,在經過一段時間實施之后,兩項貸款貼息政策或將根據實施效果對貼息比例、覆蓋範圍、經辦機構等進行優化。下一步,應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強化貼息政策與已經出臺的消費品以舊換新「國補」、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協同,形成疊加效應,最大程度發揮政策效用,更加有力、有效地提振消費、穩就業、擴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