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2 14:39
Reebok鋭步,這個擁有130年曆史、曾經的全球第一運動鞋品牌,如今可能又要「易主」了。
近期,有消息傳出安踏集團即將完成收購美國運動鞋品牌鋭步。對此傳言,安踏公開對媒體表示「不發表評論」。
此前,2006年,鋭步被阿迪達斯以38億美元收購,此后陷入長時間的迷茫期,市場份額大幅縮水。
2021年,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BG以25億美元從阿迪達斯手里買下鋭步,隨后與聯亞集團達成合作,由后者擔任鋭步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的主要特許權承授人兼經營商。
但在此期間,鋭步未能扭轉頹勢。
如今,面對安踏可能的收購意向,鋭步能否藉此機會重煥生機?
曾經的「運動傳奇」正在閉店
安踏收購鋭步的消息傳出后,有意思報告到北京花鄉奧萊村,實探鋭步門店——這是鋭步在北京最后的線下據點。
據店員透露,鋭步北京超級合生匯店於今年6月底閉店,而眼前這家,也將在8月底終結營業。
走進店內,清倉氛圍濃厚,多數商品折扣在2—3折,部分商品低至1—3折。
有意思報告現場隨機詢問了幾位進店顧客,有的是被折扣吸引而來,一位購買了運動鞋的顧客表示:「從前一雙鞋五六百,現在兩三百能拿下,比較划算。」
有的是品牌老粉,翻找着衣服感嘆:「學生時代攢錢買鋭步,那會兒覺得穿鋭步特酷,現在……」他搖了搖頭,沒有把話説完。
據鋭步小程序,北京有7家門店,但有意思報告覈實發現,北京僅剩上述這一家門店。鋭步店內工作人員提到,目前鋭步北區都在撤店,如北京、濟南會在8月底全部閉店結束。
對00后來説,鋭步這個品牌可能有些陌生,但它可是8090后球迷的青春記憶。
「NBA球星艾弗森的鋭步簽名鞋,哪個男生看了不心動?」資深球鞋迷Eric告訴有意思報告,「2000年前后穿鋭步會被認為與衆不同,那時候鋭步的外套和鞋設計和配色都很大膽,有艾弗森i3系列,有與説唱歌手和街頭潮牌的聯名,品牌還是NBA贊助商。」
曾經的鋭步,説它「站在金字塔尖」不算誇張。
論歷史,鋭步創立於1895年,比阿迪達斯早25年,比耐克更是早了69年;論銷量,20世紀80年代的鋭步能壓耐克一頭,遠超阿迪達斯。鋭步在運動鞋領域風頭無兩的時候,李寧、安踏都還沒誕生。
世界上第一雙釘鞋就出自鋭步。1895年,約瑟夫·福斯特將釘子安裝在鞋上,在英國創立了鋭步的前身福斯特,福斯特最初只是一個為體育愛好者提供手工製造跑鞋的小作坊。
1979年,美國人保羅·法爾曼獲得鋭步在北美的經營權后,鋭步開始進入黃金發展期。它不斷創新,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在1987年銷售額升至14億美元,成功超越耐克,成為全球運動鞋第一品牌。
2001年,鋭步簽下NBA球員艾弗森,艾弗森極具個性的球風和時尚的形象,讓鋭步的籃球鞋成為眾多球迷追捧的對象,比如艾弗森的經典戰靴,一度成為潮流象徵。
2003年,鋭步又簽約姚明,藉助姚明在NBA的影響力和在中國的超高人氣,鋭步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一度翻倍。同時,2001—2010年期間,鋭步是NBA獨家裝備商,這使其品牌頻繁出現在NBA賽場,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在技術為王的黃金時代,鋭步在技術創新上成果顯著。1989年推出的PUMP充氣籃球鞋,將複合的流動氣腔設置於鞋中,消費者可自主調節鞋的松緊度,該系列曾創下18個月銷售400萬雙、營收5億美元的行業紀錄。
1997年推出的DMX緩震技術,利用氣室和管道系統實現出色的緩震效果,在跑鞋和籃球鞋領域廣泛應用,這些黑科技讓鋭步在產品競爭中脫穎而出,鞏固了其在運動品牌中的地位。
很長一段時間里,男高中生的最愛不是AJ,而是Reebok充氣鞋。
直到被阿迪達斯併購,成為鋭步的轉折點。
為何一步步「失聲」
2006年,阿迪達斯以38億美元的高價收購鋭步,本以為是強強聯合,共同對抗耐克。
但收購后,鋭步的籃球線成了阿迪達斯的輸血站——阿迪達斯將鋭步多年在NBA積累的資源,用來助力自身籃球線的發展,卻忽視了鋭步品牌的獨立發展。
時尚行業分析師、無時尚中文網創始人唐小唐告訴有意思報告:「阿迪達斯當年收購鋭步,是爲了追趕耐克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但被收購后,尤其是2010年后阿迪達斯轉型,管理層將資源更多投向回報率更高的自身品牌及與椰子(Yeezy)的合作,鋭步因缺乏投資逐步衰落。」
資源被分流、定位模糊,導致鋭步在籃球市場的曝光度驟減。同時,明星代言也逐漸斷檔,沒有了明星效應的加持,鋭步的品牌吸引力下降。既想保留專業運動屬性,又試圖發展休閒路線,結果兩邊都沒做好。
當阿迪達斯意識到問題時,一切已為時過晚——鋭步已陷入長期的利潤虧損,2016年淨虧損高達1.5億歐元。也是在這一年,卡斯珀·羅斯德接任阿迪達斯首席執行官,提出要對旗下所有品牌一視同仁。
在羅斯德的主導下,鋭步於2018年、2019年連續實現扭虧為盈,還重啟了經典的「Vector」標誌,取代了此前因與匹克設計相似而缺乏辨識度的三角形logo。
就在品牌剛要乘勢發力之際,2020年疫情突襲,當年第二季度鋭步銷售額暴跌42%。這場疫情,成了壓垮阿迪達斯對鋭步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鋭步在阿迪達斯旗下的15年里,財務狀況不斷惡化,累計虧損達28億美元。其間鋭步雖嘗試過轉型,如關閉虧損門店、聚焦健身領域等,但都未能有效扭轉局面。
直到2021年8月12日,阿迪達斯宣佈將鋭步以2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BG。
2022年,從ABG獲鋭步特許經營權的聯亞集團,為鋭步新增投入約3.97億港元。
2024年,據聯亞集團財報,受消費者需求減弱影響,鋭步收入較上年下降19%,但淨虧損較上年有所下降。截至2024年底,鋭步在中國共設有36家門店(2023年為30家)。
聯亞集團主席汪建中在財報中提及:「集團正通過策略檢討優化資源分配,考慮調整鋭步經營策略。作為此次檢討的一部分,集團已考慮對鋭步業務策略作出調整,可能包括改變該品牌現有特許經營權安排或縮短特許經營期限。」
此后就有了安踏要接盤的傳聞。
安踏接盤,能讓鋭步「回魂」嗎
據《Footwear News》報道,ABG正在反駁有關其鋭步品牌出售的傳言。
FN獲得的一份致鋭步授權商的備忘錄中,ABG執行副總裁史蒂夫·羅貝爾 (Steve Robaire) 寫道:「ABG不會將鋭步出售給安踏。這種説法完全是錯誤的。」
該高管還補充道,「ABG目前或將來都不會計劃剝離鋭步。」
如果説ABG是典型的輕資產玩家,那麼安踏的路數則完全不同。
有業內人士總結,安踏未來的增長邏輯很清晰:把研發、物流、渠道、供應鏈這些后臺做大,前面對接各種併購來的品牌。
從FILA開始,它堅持「單聚焦、多品牌」戰略,品牌陣營不斷擴大:2015年收了斯潘迪,2016年拿下迪桑特,2017年納入可隆,2019年通過收購亞瑪芬一下子多了11個品牌,2023年又把MAIA ACTIVE收入囊中,2025年再添狼爪……現在旗下品牌已經超過20個。
所以,如果收購完成,鋭步會重續輝煌,還是成為安踏矩陣里的「小眾玩家」?
資深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認為,雖然安踏有成功運營收購品牌的經驗,但鋭步面臨的問題複雜,市場競爭也異常激烈。
「一方面,安踏可以利用自身供應鏈、渠道和營銷優勢,為鋭步賦能,使其重續輝煌;另一方面,鋭步此前市場份額過低,品牌影響力大不如前,且安踏旗下品牌眾多,鋭步可能在品牌矩陣中難以突出重圍,只能成為一個小眾玩家。」
唐小唐對復興品牌的態度則更加悲觀:「當下運動行業已經發生劇烈變化,中國運動市場整體放緩,行業轉向户外細分類別,且傳統運動三巨頭在中國市場幾乎沒有任何爭取市場份額的希望,而存在感日漸式微的鋭步更是如此。」
鋭步這雙曾在籃球場上踏出震耳迴響的球鞋,如今像個飽經滄桑的老兵,被不同的「部隊」幾經轉手。是能借着新東家的力道,重新踩出當年讓少年們尖叫的節奏,還是終究成了陳列櫃里落灰的紀念款?
沒人説得準。
作者:王涵藝
編輯:田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