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2 19:36
來源:深響
十年前,國家版權局發佈被業界稱為「最嚴版權令」的文件,被視作推動數字音樂行業正版化的關鍵分水嶺。隨后的十年里,中國音樂產業正版率快速提升,並在2022年躍居全球第五大音樂市場。
在這段跌宕起伏的音樂產業發展史中,行業代表平臺的戰略選擇與業務進化,恰是行業向好發展的微觀映照。
就在今日騰訊音樂發佈的2025Q2財報中,我們能直觀看到其在總收入、調整后淨利潤等基本面上的穩中有進,以及核心業務數據的支撐與潛力。
如今的騰訊音樂,早已實現了從早期「版權守門人」向「音樂生態共建者」的躍遷。這份好成績的背后,更能體現出的是騰訊音樂作為關鍵主導方,正通過激活創作者、用户與場景夥伴的協同,進一步助力音樂產業拓展邊界、可持續增長。
兩大增長亮點:
主業聚焦、用户深耕
從騰訊音樂的這份二季度財報,我們能清晰看到兩個關鍵亮點——
第一是收入層面,公司展現出持續聚焦主業的戰略定力。二季度,騰訊音樂的總收入達84.4億元,同比增長17.9%,超出市場預期。
從收入結構看,總收入的優異表現主要得益於在線音樂業務的強勁,其收入達68.5億元,同比增長26.4%;拉長時間周期來看,在線音樂業務的增長也相對穩健,其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已超過80%。同時,在線音樂訂閲收入也同比增長17.1%至43.8億元。這個業績指標在過去幾個季度也一直在穩步提升,印證着騰訊音樂的主業實力和健康度。
此外騰訊音樂通過創新的廣告會員和優化的廣告模式及激勵形式,促進了用户參與度的提升,因此也推動廣告收入同比強勁增長。
第二大亮點在於用户價值的持續深挖。在互聯網整體用户規模見頂的背景下,騰訊音樂的核心策略早已轉向對用户深度音樂需求的挖掘,持續有效提升付費用户轉化效率。
財報顯示,騰訊音樂在線音樂付費用户數同比增長6.3%至1.244億,相較於Spotify今年第二季度約40%的付費率,騰訊音樂仍存在顯著提升空間,預示着可持續增長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二季度,騰訊音樂的超級會員突破了1500萬,較2024年第三季度首次披露的1000萬量級,呈現出了快速增長之勢。該增速不僅能體現深度用户羣體的快速擴張,也揭示出平臺會員運營體系對整體用户價值的有效釋放。得益於超級會員數量的提升,ARPPU也穩步提升至11.7元。
戰略深化,
「一站式音樂服務」的多元價值
財報數據是業務能力的量化呈現,而業務能力又根植於前瞻性戰略佈局。
騰訊音樂從2021年起就確定了內容與平臺「一體兩翼」的戰略。自此戰略持續深化,騰訊音樂通過系統化整合內容生態、技術能力等要素,構建起了抵禦行業波動的經營韌性。本季度財報正是這種戰略定力帶來複利效應的清晰驗證。
戰略根基始終穩固,但戰術創新持續深化。在內容與平臺「一體兩翼」戰略下,騰訊音樂不僅在不斷拓展自身業務的邊界,更立足於音樂產業主動做協同合作,增厚音樂的多元價值,並助力多方共贏。
內容方面,騰訊音樂將自身內容能力集中並實現全鏈條化,引入、共創和推廣優質音樂,為音樂產業生態提供全方位服務。
比如今年騰訊音樂與The Black Label和H MUSIC首次達成合作,豐富K-pop內容供給;同時也與國內歌手汪峰續約、與鄧紫棋的G Nation繼續達成深度合作,持續鞏固華語基本盤。這樣一來既豐富了曲庫多樣性以滿足用户需求,也為國際音樂人開拓中國市場創造通路。
除了更廣泛地引入好音樂,騰訊音樂也通過與國際音樂團隊的協同合作,支持海外發展藝人在國內本土化深度運營。比如今年騰訊音樂與SM娛樂聯合打造了NCT鍾辰樂中文專輯《燦》,從內容共創到作品企劃、全渠道宣推,提升藝人和音樂作品的商業價值。
好的音樂具有跨越媒介的能力,能在不同娛樂體驗中保持其核心本質和感染力。就比如在影視、綜藝、遊戲等領域,音樂的作用看似變得更隱形,但其影響力卻持續深化——「視」與「聽」相輔相成,音樂從附屬品變為驅動用户沉浸的核心組件,不僅能夠強化內容感染力,更顯著提升IP整體價值。
正基於此,騰訊音樂也積極跨媒介做內容開發,包括為熱門電影《長安的荔枝》打造片尾曲,與浙江衞視達成熱門綜藝的音樂版權補充、內容共創及音樂人宣推戰略合作,系統性重新定義音樂在娛樂產業中的功能性角色。
此外,騰訊音樂的目光也不只停留在音樂作品,更延伸至藝人全周期運營上,為更多優秀音樂人提供形式多樣的助力。
對成長期音樂人,騰訊音樂旗下「當燃好聽」與「不凡現場」兩大自有演出IP在2025年上半年累計為近百組音樂人提供超300場線下演出支持;對「頂流」型藝人,騰訊音樂於今年主辦了G-DRAGON權志龍全球巡演中國澳門站、中國臺北站、吉隆坡站、雅加達站等場次,其中澳門站就吸引超3.6萬名觀眾,這是騰訊音樂首次操盤國際巨星大型巡演項目。除此之外,今年以來,騰訊音樂還為薛凱琪、袁婭維及説唱藝人GAI周延等成功舉辦了一系列體育館級大型演唱會,也為中國香港樂隊Supper Moment在杭州、北京等多個城市舉辦巡演。
通過這些高品質、多元化的演出實踐,優秀音樂人獲得了更多舞臺機遇,其藝術能量與商業價值通過線下場景獲得深度釋放。
平臺方面,滿足用户需求永遠是第一核心要義。
騰訊音樂在音質音效領域不斷升級,讓用户從「聽得到」升級爲了「聽得沉浸」。如酷狗音樂首創蝰蛇HiFi音質和「一鍵強音2.0」,打造場景定製音樂體驗,這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功能升級,當普通耳機也能享受沉浸聲場,行業音質標準便被永久抬升,用户的基礎聽覺體驗便再上了一層樓。
其次,用户對音樂平臺的需求和期待早已不滿足於單純的「聽」,騰訊音樂通過提供多元權益,讓音樂深度需求用户觸達更豐富的音樂內容和服務。如騰訊音樂為超級會員提供G-DRAGON權志龍等熱門演唱會門票優先購權益,林俊杰與A-Lin合作的《在月蝕里抱緊我》、蔡依林的《Pleasure》等數字專輯的暢聽權益;與檀健次、汪蘇瀧等藝人合作的系列星光卡等更是直指深度樂迷的情感共鳴訴求,將瞬時音樂體驗轉化為可收藏的價值載體。
另外,騰訊音樂也從移動端不斷延伸到新場景,讓用户在生活中可以「隨時聽」。
今年騰訊音樂與吉利集團達成車載音頻生態合作,並接入小米首款SUV車型YU7,通過硬件場景融合實現音樂服務的無縫銜接。這種多終端覆蓋模式,正有效提升用户使用頻次與平臺忠誠度,為其可持續增長開闢新路徑。
高盛早在2021年就預測騰訊音樂將以20%全球付費用户份額,成為世界第二大音樂流媒體。而事實上,當騰訊音樂以「一站式音樂服務平臺」的定位展開行動,其意義遠超流媒體市場份額的角逐。
當下,伴隨着文化潮流的多元化、媒介形態的不斷豐富,音樂產業的疆域正持續擴展。從為用户構建涵蓋發現、欣賞、互動的沉浸式音樂體驗,到為音樂人提供從創作發行到商業化的全鏈路服務,再到不斷推動數字音樂行業的上下游產業合作,騰訊音樂能做的、可以做到的早已比單一的「聽歌軟件」更豐富,其價值影響也更為深遠。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