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寧德時代宜春鋰礦停產:是環評加碼還是政策「收網」

2025-08-12 18:46

8月11日,寧德時代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確認,梘下窩礦區採礦作業已暫停:因公司在宜春項目的採礦許可證於8月9日到期,目前正按相關規定儘快辦理採礦證延續申請,待獲批后將盡早恢復生產。此前有報道稱,寧德時代梘下窩礦區採礦端已於8月9日12時停產,且短期內無復產計劃。

梘下窩礦位於宜春,是寧德時代最大的鋰雲母礦,在國內鋰雲母礦中規模也居首位。該礦區資源儲量達96025萬噸,伴生鋰金屬氧化物約266萬噸,平均氧化鋰品位0.27%,摺合碳酸鋰當量約657萬噸。2022年8月,寧德時代宣佈取得梘下窩礦採礦權。其一期項目於2023年年中達產,年產碳酸鋰約4.2萬噸,佔國內鋰雲母產能的20%。不過,今年8月9日該採礦權到期。

按照規定,採礦證延續申請需在到期前30日向宜春市自然資源局提交。若期限內行政機關未作出是否准予延續的決定,則視爲準予延續。寧德時代管理層在7月30日的半年報業績解讀會上表示,公司已按規定向宜春市自然資源局提交了採礦權續期申請材料,省、市級相關部門確認收件,且認定材料要件齊全、內容完整。

在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規定的情況下,梘下窩礦區仍停產,這引發了廣泛關注。 8月12日,經濟觀察報記者致電宜春市自然資源局祕書處,對方表示目前沒有對外公佈的信息,如需瞭解更多建議聯繫寧德時代或奉新縣政府。記者提到寧德時代表示已提交材料到宜春市自然資源局,對方表示具體情況不清楚。奉新縣自然資源局表示,目前沒有可以對外公佈的消息。對於停產原因,寧德時代方面表示,暫無更多信息透露。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祕書長於清教認為,這可能與當地環評有關。「江西宜春的鋰礦一直在整頓和治理,現在環保手續要求非常嚴格。」於清教指出,鋰礦在宜春主要是環保問題,涉及環境污染以及個體戶非法採礦等問題,且不光寧德時代,比亞迪贛鋒鋰業國軒高科等企業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也有觀點認為,該礦區停產標誌着政府收緊了礦山開採政策,通過規範礦權審覈,遏制鋰資源領域的「內卷」。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葉正平表示:「鋰資源市場持續陷入價格戰,內卷嚴重,國家正從這一方面進行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7月中旬,宜春市自然資源局下發通知,要求當地8家涉鋰礦山企業編制儲量覈實報告,並在9月30日前完成,寧德時代旗下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有限公司位列其中。這8家礦山幾乎涵蓋了江西地區全部在產的雲母資源。

此外,7月17日,藏格礦業發佈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藏格鉀肥收到海西州自然資源局、海西州鹽湖管理局下發的《關於責令立即停止鋰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通知》,被要求立即停止違規開採行為並整改,完善鋰資源合法手續,待手續合法合規后申請復產,獲批后方可恢復生產。藏格鋰業已按要求停產。

近幾年碳酸鋰價格上演了「過山車」式的行情,已從2022年約60萬元/噸的峰值急劇下跌。截至8月8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均價為7.19萬元/噸。

價格的暴跌使許多礦產開採企業陷入虧損。以寧德時代為例,於清教稱:「寧德時代獲取梘下窩礦時成本偏高,在15萬一25萬元/噸之間。當時國家監管對小礦主的無序開採進行整頓和清退,寧德時代等企業高位接盤。且宜春的鉭鈮礦鋰含量較低,現在很大一部分鋰礦還需從澳大利亞西部進口,海運費用加上開採成本較高,導致總體虧損嚴重。現在許多企業開始清掉一些礦山,尤其是很多國外的礦山都關停了。」

基於梘下窩礦碳酸鋰產量的佔比較大,其停產消息引發了市場對鋰資源供應收縮的強烈預期。8月11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全線漲停,主力合約漲幅達8%,報81000元/噸。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盛新鋰能江特電機等A股鋰礦股股價集體漲停,港股贛鋒鋰業、天齊鋰業股價漲幅分別達18.42%和15.6%,澳洲鋰礦股也跟隨上漲。

財通證券研報,此次江西多個鋰礦或因礦證審批流程面臨停產可能,每月或導致7000噸—8000噸碳酸鋰當量受到影響。瓷土礦轉鋰土礦對應税率提高將大幅增加成本,疊加9—11月傳統旺季供需偏緊,多重因素推高了碳酸鋰價格。天風證券也認為,此次寧德鋰礦爭議落地,對江西地區后續類似問題有代表性意義,碳酸鋰供給收縮預期加劇,或迎來價值重估。

也有觀點認為這對行業影響不大,對碳酸鋰價格的推動空間有限。這一觀點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一方面,當前碳酸鋰上游礦端對外依存度較高,2024年我國鋰輝石冶煉所需礦石進口依存度高達87%。另一方面,目前梘下窩礦區可能只是暫時整頓,問題解決后採礦證續期成功,供應有望很快恢復。基於此,於清教認為此次市場過度反應更像是遊資在炒作。

數據顯示,8月12日,碳酸鋰開盤繼續大漲,漲幅近10%,最高觸及88840元/噸。但相關個股股價沒有跟隨大漲,而是在8月11日的大漲之后回調,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股價均出現下跌。

(作者 周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