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固特異輪胎怎麼了?

2025-08-12 17:53

近日,全球輪胎巨頭固特異發佈的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財務報告,揭示了公司正面臨嚴峻的經營挑戰。儘管報表上淨利潤因資產出售而大幅增長,但其核心業務的持續虧損和全球市場的結構性下滑,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核心數據:由盈轉虧,增長依賴一次性收益

財務報告顯示,固特異2025年第二季度淨銷售額為45億美元,同比下降2%;輪胎銷量為3790萬條。其淨利潤為2.54億美元,看似亮眼,但這主要得益於出售非公路輪胎(OTR)業務和鄧祿普品牌帶來的6.45億美元一次性預估收益。

剔除這一特殊因素,公司調整后淨虧損高達48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4800萬美元的淨利潤相比,實現了由盈轉虧的逆轉。上半年情況同樣嚴峻,調整后淨虧損為590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6500萬美元。這表明,固特異的輪胎主業已失去盈利能力。

全球市場:亞太領跌,美洲、EMEA同步承壓

固特異的業績下滑是全球性的,其中亞太地區表現尤為疲軟。

亞太市場: 第二季度淨銷售額為4.59億美元,同比暴跌22.7%;輪胎銷量下降15.6%。固特異將原因歸結為兩點:一是工程機械輪胎業務剝離的直接衝擊;二是中國市場的結構性困境。在中國,替換市場因需求疲軟和公司主動削減低利潤業務而下降18.2%;配套市場則因國際車企客户份額被本土新能源品牌擠壓,銷量下滑13.0%。

美洲市場: 作為其傳統優勢區域,第二季度營業利潤同比驟減1億美元至1.41億美元,利潤率從8.9%收縮至5.3%。主要受原材料成本上漲、通脹壓力及替換胎需求疲軟影響。

歐洲、中東及非洲(EMEA)市場: 該地區報告營業虧損2500萬美元。儘管通過價格策略和車隊業務實現了銷售額增長,但高成本和庫存調整問題依然突出。

應對策略:全球關廠裁員,戰略轉向「價值競爭」

面對持續的壓力,固特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其「固特異前進」轉型計劃,核心是「瘦身」與「聚焦」。

大規模剝離與關廠: 公司已明確出售OTR和鄧祿普等非核心品牌。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啟動了工廠關閉計劃,涉及美國、德國、南非、馬來西亞的5家工廠,其中德國富爾達和哈瑙工廠的關閉已導致上千名工人失業,並引發了歐盟層面的就業援助。這些舉措旨在優化過剩產能,降低運營成本。

市場與產品聚焦: 固特異正將重心從利潤微薄的商用車輪胎,轉向更具盈利潛力的乘用車市場,尤其是高端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在中國市場,公司通過推出最高降幅達445元/條的「價格+補貼」組合拳來刺激銷量,但這被外界視為其高端價格防線失守的信號。同時,公司也試圖通過推出含70%可持續材料的碳中和輪胎、引入越野品牌米奇湯普森、發佈高性能鷹馳F1系列產品等方式,深耕高價值細分市場,以技術驅動和品牌溢價尋求突破。

行業縮影:從「規模擴張」到「價值競爭」

固特異的困境並非個例,而是全球輪胎行業深刻變革的一個縮影。首席執行官馬克·斯圖爾特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坦言,全球貿易格局變化和低成本進口產品的湧入是主要挑戰。分析指出,國際輪胎巨頭正普遍從過去的「規模擴張」模式,轉向「價值競爭」模式。在成本控制上難以匹敵本土企業的背景下,通過出售資產、關廠裁員來「斷臂求生」,並集中資源於高技術、高附加值領域,已成為它們應對市場洗牌的共同選擇。固特異的未來,將取決於其轉型計劃能否有效止血,並在新的競爭格局中成功重塑其核心競爭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