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摩爾線程衝「國產GPU第一股」:上市后存在退市風險

2025-08-12 18:19

  來源:資市會

  核心團隊來自英偉達的摩爾線程,正在苦苦追趕英偉達。公司此次IPO計劃募資80億元,估值800億元,過去三年公司累計虧損超50億元。 

  科創板IPO申請獲上交所受理一個半月后,正在加速衝刺「國產GPU第一股」的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摩爾線程」)進入「已問詢」階段。 

  爲了複製並追趕英偉達,摩爾線程持續「燒錢」拼研發。2022年至2024年(「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累計超38億元,使得其近三年虧損額累超50億元。

  至今,摩爾線程未能擺脫這一「燒錢」模式。為進一步「輸血」,該公司此次IPO擬募資80億元,為2025年上半年科創板擬募資額最高的IPO項目。

  資本市場對摩爾線程寄予厚望。該公司自2022年以來合計融資超71億元,獲得移動、騰訊、紅杉資本等近40家機構注資,估值從105.18億元、246.2億元飆升至近300億元。近期發佈的《2025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摩爾線程以310億元估值排名第212名。

  若此次IPO成功募資80億元,以公司4444.7580萬股的最低發行股票數量估算,摩爾線程估值或逼近800億元。面對這樣的一個「巨無霸」獨角獸,科創板市場的投資者準備好了嗎?

  1

  核心團隊來自「英偉達」

  自2020年成立以來,摩爾線程一直採用Fabless經營模式,專注於全功能GPU(即「中央處理器」)芯片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

  當前,GPU芯片賽道依舊被英偉達、AMD、英特爾等國外頭部廠商壟斷。摩爾線程於2023年10月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對公司採購美國生產原材料、採購或使用含有美國技術的知識產權和研發工具等產生一定限制。

  爲了突破「卡脖子」技術限制,國產芯片公司正在持續發力,近年來在各自專攻的領域獲取了一定市場份額。

  摩爾線程管理層多來自英偉達。該公司三名聯合創始人及半數核心研發人員均有英偉達任職經歷。

  摩爾線程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張建中在創業前,曾任英偉達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還帶領團隊建立了GPU在中國的完整生態系統,並把大中國區打造成英偉達在全球最重要的GPU市場。

  公司聯合創始人、職工董事周苑曾在英偉達工作16年,任市場生態高級總監。摩爾線程另一位聯合創始人、董事、副總經理張鈺勃曾在英偉達任GPU架構師。

  此外,摩爾線程副總經理宋學軍在英偉達做了7年的高級銷售經理;同樣是核心技術人員的公司副總經理楊上山在英偉達做了8年的GPU架構師。

  目前,摩爾線程已推出四代GPU架構(蘇堤、春曉、麴院和平湖),覆蓋AI智算、專業圖形加速及桌面級圖形加速等領域。該公司新一代架構相關產品處於研發階段,同步推進高性能GPU芯片和智算集羣前沿技術預研。

  摩爾線程希望憑藉快速迭代策略,來更快地縮小與英偉達的差距。該公司認為,其產品在部分性能指標上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對部分「卡脖子」產品的替代。

  例如,公司MTTS80顯卡的FP32算力性能接近英偉達RTX3060;公司MTTS5000千卡智算集羣效率超過同等規模國外同代系GPU訓練集羣計算效率。

  不過,摩爾線程招股書指出,與英偉達、AMD等企業相比,公司在技術積累、產品性能等方面仍需持續提升。 

  實際上,追趕英偉達並不容易。為此,摩爾線程每年的研發投入多在10億元以上。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1.17億元、13.34億元、13.59億元,三年研發投入累計為38.1億元,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為626.03%。

  爲了留住人才,摩爾線程給出「高薪誘惑」。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摩爾線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薪酬總額分別為1192.88萬元、1651.23萬元和2991.73萬元;核心技術人員薪酬總額為769.28萬元、914.11萬元和1310.11萬元。

  該公司報告期內的管理費用分別為6.02億元、2.1億元、2.84億元,管理費用率分別為1306.69%、169.59%和64.71%,主要為職工薪酬、專業服務費、股份支付等。摩爾線程稱,報告期內,由於公司爲了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管理能力,適當加大了管理團隊的投入。

  2

  「燒錢」不止,近三年累虧超50億元

  摩爾線程至今未能盈利。 

  2022年至2024年,摩爾線程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4608.83萬元、1.24億元、4.38億元,複合增長率為208.44%;同期,其歸母淨利潤分別約為-18.4億元、-16.73億元、-14.92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50億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為12.07億元。 

  摩爾線程表示,考慮到市場景氣度、行業競爭、客户拓展、供應鏈管理等影響經營結果的因素較為複雜,公司未來的營業收入可能增長較慢或無法持續增長,存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持續虧損的風險及無法在管理層預期的時間點實現盈利的風險。

  預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后,公司賬面累計未彌補虧損將持續存在,導致一定時期內無法向股東進行現金分紅。

  甚至存在上市后退市的重大風險:「公司目前尚未實現盈利。若未來公司外部經營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者經營決策出現重大失誤,公司可能持續虧損;在極端情況下,不排除營業收入和淨資產大幅下降,導致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或者淨資產為負,觸發退市風險警示,甚至觸發退市條件」。

  另需關注的是,隨着收入規模增加,摩爾線程的預付賬款大幅增加。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預付賬款金額分別為4750.47萬元、7614.62萬元及56710.83萬元,佔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為3.58%、4.79%以及8.37%,主要系公司採購原材料等的預付貨款。

  「隨着公司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大,未來如果公司的上游供應商提高預付比例或延長供貨周期,公司將面臨流動資金佔用增加的風險。」摩爾線程表示。

  多年來,摩爾線程依賴融資為生。

  該公司自2022年以來完成三輪融資合計獲投超71億元,投資方包括中國移動、深創投、國盛資本、騰訊創業投資、中銀國際、建銀國際、招商局創投、中關村科學城、紅杉資本、聯想長江、量子躍動等近40家國資和風投機構。

  目前,南京神傲持股14.55%,張建中持股11.06%,杭州華傲持股6.73%,深圳明皓持股4.98%,國盛資本持股4.8968%,紅杉資本持股4.79%。截至招股説明書籤署日,摩爾線程無單一持股30%以上的股東,不存在控股股東。

  張建中與持股平臺南京神傲、杭州華傲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並擔任杭州華傲、杭州眾傲及杭州京傲三家員工持股平臺的執行事務合夥人,合計控制摩爾線程36.36%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摩爾線程此次科創板IPO計劃募資80億元,主要用於其新一代自主可控AI訓推一體芯片研發項目、新一代自主可控圖形芯片研發項目、新一代自主可控AISoC芯片研發項目等。 

  憑藉2024年年底IPO前的一輪融資,摩爾線程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仍有貨幣資金約48.96億元。但近年來,摩爾線程負債情況加重。

  公司2022年至2024年總負債分別是3.75億元、12.39億元、25.92億元,流動負債分別是2.98億元、11.08億元、20.08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是18.08%、62.15%、36.6%。 

  3

  力求變現:商業策略轉變

  摩爾線程正在試圖擴大商業變現力度,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該公司表示,公司通過多元化應用場景的商業化落地,持續優化產品性能與生態兼容性。 

  報告期內,摩爾線程的業務收入主要來自AI智算、專業圖形加速、桌面級圖形加速領域。

  AI智算產品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於2024年獲收入3.36億元,佔公司總營收的77.63%,其中,智算集羣佔42.42%,板卡佔28.66%。此外,公司專業圖形加速產品和桌面級圖形加速產品分別實現收入8464.03萬元、1072.56萬元,佔其總營收比重分別為19.58%、2.48%。

  而在2023年,摩爾線程76.33%的收入來自專業圖形加速產品,23.67%來自桌面級圖形加速。

  顯然,面對商業化進展迟緩的消費級產品,摩爾線程正在轉變策略,更加聚焦於專業圖形加速、AI智算的B端產品。

  該公司稱,AI智算產品2024年增長較大主要由於市場對大模型訓練、推理部署、GPU雲服務等需求大幅提升;專業圖形加速產品2023年增長較快,主要由於數字孿生、AI雲電腦等高端應用場景需求提高;「桌面級圖形加速產品收入呈現下降趨勢,主要由於公司戰略重心調整,將資源集中於高毛利、高性能的細分市場」。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摩爾線程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是-70.45%、27.84%、72.32%。2024年,該公司AI智算產品、圖形加速產品、桌面級圖形加速產品的毛利率分別是73.12%、82.45%、-18.99%。

  摩爾線程表示,由於中低端市場面臨國際品牌的激烈競爭,導致公司相對低端的產品銷售價格存在一定壓力。

  爲了拓展市場,並且保持與國際領先企業的相對競爭力,公司桌面級圖形加速產品平均價格整體呈現較低水平,摩爾線程甚至不得不採取低價策略。並於2023年、2024年將板卡產品價格從2022年的1624.35元下調至537.52元、884.61元;芯片價格也從2022年的184.25元降至116.77元、88.65元。

責任編輯:楊紅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